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爱情的伊甸园里,有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的春天,也有枯枝败叶,冷月凄风的严冬;有鲜花芳香馥郁,也有莠草毒汁欲滴。古今中外,人们赞美那真诚相爱的有情人,唾弃那背信弃义的负心汉。然而,在《复活》和《雷雨》这两部作品中,由于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2.
抒情叙事诗《诗经·卫风·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爱情悲剧。在论及这一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即那个“二三其德”的负心汉氓,谈到他对女主人公的婚前态度时,目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 “欺骗说” 即认为他对女主人的爱情自始至终使用的是欺骗手段。 这里就作者所见略举几例: 《大学语文讲析》(石声淮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说:“……他换丝不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宗教信仰的世界里,宗教与爱情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充满异域风情和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二者都鲜明地折射出了宗教与爱情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通过深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的宗教与爱情,并就其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宗教对爱情的束缚和惩罚以及在宗教禁忌之下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充分说明宗教对人们爱情及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彦《喜剧》中的贺加贝是一个痴情汉的形象,但同时又有着负心汉的特征。痴情汉与负心汉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具有文学原型的意义。陈彦创作对文学原型的超越在于他突破了传统文学单一痴情汉或负心汉的格局,以一种杂糅混合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人物的复杂性与审美感染力,这种变异是文学创新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爱情主题的发展演变 ,显现出一条鲜活的轨迹 :从唐传奇的“始乱之终弃之”,到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的“痴情女子负心汉”,再到《聊斋志异》的“痴情女子痴心汉”。这一方面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表现了中国古代作家对理想爱情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通过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是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其结尾处有两支歌。一是《春之歌》(Spring),一是《冬之歌》(Winter)。二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爱情的甘甜与凄苦,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其中,《春之歌》里有这样几行:  相似文献   

10.
爱,是千古奇美之情,千古诱人、感人之物。人类走过多少年,就有多少爱的甜蜜和美丽,就有多少爱的忧伤和苦难。而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从人类懂得爱的那天就开始,绵绵延长,经久不衰,并日渐丰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也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中国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相似文献   

11.
《牡丹亭》中的花园是作为中国古典爱情戏剧的一个惯例场景,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或主题的文化意象:青年男女逃脱现实,追寻理想爱情的"梦幻世界"。《仲夏夜之梦》里的雅典森林也是莎翁创造出的一个精灵神奇的梦幻世界,也具有相似的文化意象。通过对这两个梦幻世界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其背后隐含着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2)
爱情的力量真够大的,全然不把时空放眼里了,两个相隔两年时间住在同一房子里的人竟然用时空信箱谈起了恋爱。1997年刚搬家的星贤在信箱里发现了一封寄自1999年署名恩澍的信件,而1999年的恩澍也收到来自1997年星贤的回信,原本以为是个玩笑,却引出一段唯美的爱情。片子被称为韩国版的《情书》,画面精美到极点,真爱在其中流淌,没有厮守没有约定,只有错失的伤痛,那个冬天,那个邮箱,连接两个时光中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发现《雷雨》里实际上隐藏着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原型,通过寻找这一原型,发现《雷雨》和中国文化一脉所系的文化基因,而这也标示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深层原因。而且,《雷雨》对这个原型又进行了许多置换,从而使它具有了新的独特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一把酸枣》、《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属于舞剧,但是一个舞出了民族特色,一个舞出了人文精神。两部舞剧虽然都演绎了人间的爱情悲剧,但两部舞剧通过题材与情节、主人公的死因与结局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充分地展现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这两部艺术经典,对世人处理爱情与财富、亲情与权势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影片《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剧作,但故事的最初发生地却是在东方。文章以"蓝桥"为考察对象,探讨了东方与西方之间,对应的不同文化意象、能指与所指。为此,对《魂断蓝桥》进行三重解读:(1)中国古代《魂断蓝桥》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春秋战国版本《蓝桥相会》和唐传奇版本《蓝桥记》。(2)从东方看西方,作为一种能指的翻译影片名,它的爱情悲剧主题和贞操观念、门第观念、为情殉身、才子佳人定式等却天然地指代了东方文化传统中爱的所指。(3)从西方到东方,两次改编成中国化的同名沪剧,是爱情母题在全面抗战和改革开放等语境下进一步的深入"所指"。最后总结认为: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蓝桥能指,蓝桥作为一个爱情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如同一种文化定格,永久驻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它的"所指"就是不同语境下的同样的爱情悲剧和对应爱情的相同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对于爱情要坚守诺言和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6.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中,爱情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又是描写得最为出色的部分,甚至可以说自它问世以来,主要是以其爱情描写打动了历代读者的。曹雪芹不仅在书中写了宝黛爱情,而且以宝黛爱情为中心,写了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春龄与贾蔷的爱情,小红与贾芸的爱情,等等。这些爱情描写,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放射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芒;而且各以其独特的形式,给人以美感教育与性格陶冶。它们虽然有主次之分,浓淡之别,但曹雪芹却都能以其细腻的笔触,活现了恋人之间的痴情,刻画了在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们为追求纯真的爱情而反抗、挣扎乃至牺牲生命的动人形象。很显然,如果抽去了书中的爱情描写,其反封建的政治倾向便会大大减色,同时人物形象也会被毁坏。因此,研究《红楼梦》的爱情描写,无疑是研究《红楼梦》艺术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帕斯的《双重火焰》和布宁的《阴暗的林荫道》在表现爱欲及爱情时皆涉及到与宗教、自然和人类终极目标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这两部不同时代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一如帕斯看见了爱情的两面性一样,布宁在表现了相爱的主人公的种种精神和肉体磨难甚至死亡之后,仍旧在其爱情诗篇中高扬着一个贯穿始终的信念:“世上没有不幸的爱情。”对二者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作为具体美的爱情对个体有意义,而作为绝对美的爱情则对人类及其拯救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当欧洲文学还处于英雄史诗和神话时代的时候,取材于现实人生的爱情主题已成为中国文学最常见的主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除热烈讴歌和赞美爱情的美好与欢乐外,还集中反映了两个鲜明的主题,即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追求与对爱情忠贞的赞美歌颂。《诗经》爱情主题是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从本质上讲,同《诗经》揭露和控诉统治阶级罪恶的重大主题是完全一致的。《诗经》爱情主题的揭示,大都是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问道     
毛蕊 《社区》2014,(20):5-5
在一位80后的车里,看到了几本书籍:《泡在城市的咖啡馆里》、《丽江的柔软时光》、《乌镇的似水年华》、《在西街快乐中毒》、《我和你有个约定》和《在海边遇见爱情》,用纸装帧净韫巧雅,图片精细,文字华柔曼妙,竟有惊艳之感,这才知道,此类图书都归类为旅游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