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降低政府官员的道德风险、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行政目标的实现,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官员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转型期规避政府官员道德风险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政府的“经济人”及有限理性假设,构建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约束效用函数,并利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在公共服务供给时的演化博弈策略、演化趋势等核心问题.在中国式政治集权与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供求方的信息对称,对于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降低地方官员的道德风险、缩小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官员腐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合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公共权力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滥用委托人的授权,获取未经委托人同意的个人私利时,就产生了腐败.由此,可以在发生形式上区分出直接的贪污型腐败与间接的贿赂型腐败:前者是指政府官员直接贪污、盗窃、侵占国家资财,直接获取私利;后者是指政府官员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收受第三方支付的贿赂,间接换取私利.  相似文献   

4.
财政赤字中的道德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经济主体对中央财政赤字产生依赖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对国有资源使用的责任感、地方政府行为、金融机构的贷款约束、政府信誉以及社会信用都会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我国与财政赤字形成和弥补有关的道德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引起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博弈论思想,在建立政府、投资商、官员两两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商、官员三方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提出了降低投资商向官员行贿和官员受贿概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商行贿行为、官员受贿行为的概率与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政府反腐败的成本、政府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降低政府反腐败的成本、加大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反腐败效率。  相似文献   

6.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对于政府官员的渎职,提出了设计激励制度和改造组织 信息结构2种解决方法,证明了在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行为将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7.
过度依赖GDP和GDP增长率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造成了作为理性个体的政府官员片面追求高GDP和GDP增长率.单一指标GDP和GDP增长率本身作为传递官员的能力高低的信号也受到扭曲,上级政府不能通过各个地区的GDP增长率水平来甄别各个官员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本文利用信号传递模型说明了异常的高GDP和高GDP增长率是政府官员能够进行低成本造假时的必然结果,进而提出了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标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俞宪忠 《东方论坛》2008,(5):104-110,120
由百姓纳税养活的政府官员,因为具有支配资源的各种垄断权力,有可能会不按照其承诺尽心尽责地执政为民,更有可能会做一些伤害百姓权利的事情。官民对立以及官员权力(power)侵害百姓权利(right)就是政府腐败的要害所在。“政府腐败”这四个中文汉字所内含的政治底蕴和政策含义是:政府官员要具备德才兼备的从政素质,面对寻租诱惑时有分寸地使用公共权力,拒绝与“肉”字有关的各种诱惑,把国兴科教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有国家就有政府,有政府就有腐败。既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也不可能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更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仅仅能够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不尽完美的公共组合。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官员微博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微博公信力的树立,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官员微博仍存在形式主义、微博内容不合网民期待、以官方姿态对待网友、格调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官员的信任,阻碍了官员微博功能的良好实现。因此,从官员修养、网民互动、信息发布、微博经营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官员微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官员效用与政府行政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一直是我国转型期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拟通过对政府官员的效用函数进行剖析,指出,现行的政府机构行政低效率的种种表现与官员的效用函数构成因果关系,即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必然会造成政府行政低效率。因此,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仅仅通过抑制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其作用有限。而绕开官员的效用,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协调和服务,来限制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也许是解决政府行政低效率问题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户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防范农户道德风险行为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借助半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以389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重点研究非正式制度对农户道德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负向影响农户道德风险行为。其中,"村规民约制定情况"变量的边际效应为-0.133,说明所在村庄制定了村规民约的农户,其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道德观念约束力"变量的边际效应为-0.161,说明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认为道德观念约束力越强的农户,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增强农户道德观念和加大政府规制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各国流徙其官员,多让其远离敌国之境。政府流徙其官员,并没有确定流徙的期限。官员在流徙过程中,常会受到赦宥。有些流徙者在流徙中为政府所杀。各朝政府在适当的时候,会起用被流者。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5,(6):106-109
审计道德风险的存在来源于契约的不完备性,无论在新型市场还是在成熟市场环境中,审计道德风险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防范才能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审计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内生性的契约缺位、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不正当竞争压价下的交易风险均衡、较低的法律责任等五个方面。为了规避审计道德风险,应当从多个方面加以完善:加大政府的正面干预力度;加大法律的惩戒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外;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道德风险;重塑实际委托人;加强审计调查,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将差序格局理论拓展应用于府际关系分析得知:官员的人际关系具备差序格局特征,官员的私人关系是影响政府间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极为关键的要素.在市场制与科层制之外,政府间的关系调节与官员的关系网络有关,私人关系型调节是政府间关系调节的第三种方式.政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基于私人关系进行资源交换,并同时构建关系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逐渐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试点实施。农业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农业保险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政府职责的特殊性,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估指标构建从原则到内容也具有特殊性。在科学发展观下,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估指标有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等六个一级指标,若干个二级指标,用于全面评估政府官员政绩。  相似文献   

18.
将差序格局理论拓展应用于府际关系分析得知:官员的人际关系具备差序格局特征,官员的私人关系是影响政府间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极为关键的要素。在市场制与科层制之外,政府间的关系调节与官员的关系网络有关,私人关系型调节是政府间关系调节的第三种方式。政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基于私人关系进行资源交换,并同时构建关系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居民在医院等级和医疗服务数量选择上的实际情况,研究同时存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时,居民的最优医院等级选择、医疗服务数量选择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通过假设利他主义的政府寻求最大化居民效用函数,并试图消除居民在医院等级和医疗服务数量选择上的道德风险,获得最优医疗保险合同.最后,就消除道德风险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于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扭曲了地方政府官员的公共决策行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要努力发展地方经济以扩大税基,还要通过媒介信息让上级政府或辖区居民感知到自己发展经济的绩效以及声望,从而有利于自己的连任或晋升。通过改变大众媒介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