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记载苏美尔和阿卡德人通过波斯湾与狄勒蒙(古代巴林岛)、马干和麦鲁哈(古代印度)进行海上国际贸易.狄勒蒙处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海上贸易线上,扮演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三大文明贸易和文化交往中的中介角色,此间发展起来的古代狄勒蒙文化深受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流域两大文明的影响,一度进入了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量的珍贵物资由狄勒蒙进入两河流域,由此认为狄勒蒙是富俗、和平,令人向往的神圣地方.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世界三大文明地区古代世界有三大文明地区:一是美洲中美洲文明和中央安第斯文明地区;一是东亚、南亚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地区;一是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地区。三大文明地区各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特点,但各地区文明发生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公元前323)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攻入印度河流域。此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印度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自称婆罗多,古代曾经称为赡部洲、天竺、身毒等,位于南亚次大陆,是我们的近邻。印度文明是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和中国一样,是依然活着的古老原生文明。印度文化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新鲜血液而成长壮大,并在屡屡向外发展,变成别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印度的影子时时处处隐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必发觉。然而,印度的思维却和我们极为不同。印度人不记历史,直到穆斯林到来。古印度人相信声音是永恒的,所以不重书写。因而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社会里,与男人相比,女人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这在严格父系社会模式的文明中更为明显,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和古日本文明。这里就古代法律方面,考察一下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错综复杂、战争连绵不断、学术文化异彩纷呈。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同样是古印度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东移,城市和国家再度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文章将二者时代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诸方面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析西方学者的“东南亚古代文明印度化”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国肯珀斯为代表的一些欧洲东南亚史学工作者在论及古代东南亚地区文明的来源及性质时,提出了“东南亚古代文明印度化”的观点,认为该地区古代文明来源于印度并在此后若干世纪中一直表现出外来的印度文明特征。本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肯珀斯的这一观点作了剖析并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就总体和本质而言,东南亚的古代文明绝非源于印度,即使是在受到印度文明影响的若干阶段,东南亚古代文明始终呈现出强烈的本地特征和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丝绸向域外传播的通道自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中国古代丝绸通过中亚大草原,输入印度、波斯、希腊等国。这条商贸大道将中国古代文明与域外文明连接起来,创造了一部宏伟的人类文化、经济交流史。  相似文献   

9.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流行的主要思想派别都有明显的宗教背景,而宗教教义则大多带有思辨色彩.印度正统六派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圣典奥义书中的主要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体.佛教等非正统派别则提出了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哲学体系,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对当今人类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印古代贱民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中幸存与延续下来的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古代贱民制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古代社会超经济强制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其特征是职业等级化、职业世袭化、等级内婚制,所不同的是印度古代贱民制发展的复杂程度和存在的时间,远远超越了中国古代的贱民制.在维系贱民制度存在的方式上.中国古代偏重于政治上的强制,而印度古代侧重于宗教思想的束缚.中国与印度古代贱民制的存在与发展、延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性质     
人类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以其他任何方式思考人类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历史就是通过从古代苏美尔文化和埃及文明,经古希腊罗马和中美洲文明,到基督教和伊期兰教文明的各个文明时代,通过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连续现实而廷续发展的。通观全部历史,文明为人类提供了最广泛的认同。结果,文明的缘由、文明的出现、文明的兴起、文明的互动、文明的功绩、文明的衰落和文明的消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流域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至于青铜文明时期,无疑创造了中国古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西辽河流域事实上孕育和发展了两种面貌与风格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目前已知居住于主流位置的红山诸文化序列和目前尚处于探索、发现阶段的另一种渔猎、畜养业经济成分明显的"井沟子类型"。古代西辽河流域客观存在的两种考古学文化序列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发展现象,无疑会对目前广泛探索的游牧文化起源问题,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流域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至于青铜文明时期,无疑创造了中国古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西辽河流域事实上孕育和发展了两种面貌与风格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目前已知居住于主流位置的红山诸文化序列和目前尚处于探索、发现阶段的另一种渔猎、畜养业经济成分明显的“井沟子类型”。古代西辽河流域客观存在的两种考古学文化序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发展现象,无疑会对目前广泛探索的游牧文化起源问题,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西亚的广大地区(现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众多的民族依靠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古西亚艺术设计的高度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陶器、金银器和染织品的设计和制作方面,是在古代西亚地区休养生息的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流域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至于青铜文明时期,无疑创造了中国古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西辽河流域事实上孕育和发展了两种面貌与风格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目前已知居住于主流位置的红山诸文化序列和目前尚处于探索、发现阶段的另一种渔猎、畜养业经济成分明显的“井沟子类型”。古代西辽河流域客观存在的两种考古学文化序列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发展现象,无疑会对目前广泛探索的游牧文化起源问题,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辽河流域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至于青铜文明时期,无疑创造了中国古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中,西辽河流域事实上孕育和发展了两种面貌与风格等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即目前已知居于主流位置的红山诸文化序列和目前尚处于探索、发现阶段的另一种渔猎、畜养业经济成分明显的“井沟子类型”。因此,古代西辽河流域客观存在的两种考古学文化序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发展现象,无疑会对目前广泛探索的游牧文化起源问题,起到巨大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支文明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人学思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人学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吠陀时期,史诗、经书时期和中世纪时期。其主要特征是悲观人学。印度近代人学是指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入侵印度之后的人学,近代人学既从传统人学中寻找思想武器,又吸收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内涵。印度人学的显著特征是宗教性,它以其思辨和冥思、证悟和禅思的形式,描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印度人学的基本范畴是梵、自我、涅、法、业、生、再生、永生、解脱、修行、瑜伽等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史学界长期以来对印度婆罗门种姓持批判态度、而忽视他们所起的巨大正面历史作用是有失客观公正的。其实,印度婆罗门是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印度知识与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也是印度道德传统的主要建设者,其道德行为是印度各种姓学习和效仿的典范。婆罗门文明构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古代印度的土地制度是村社或国家所有,实质是王有而不是奴隶主个人私有。古代印度的农村公社,同样经历了共同耕作到各个家庭长期使用的发展阶段。古代印度属亚细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从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探寻生态伦理文明的起源,挖掘古代生态伦理文明思想,可以为更好的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根源性支撑.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图腾崇拜与远古神话中蕴藏着丰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智慧,是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起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