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文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2)
东坡诗歌美学探幽(下)王文龙“天工与清新”:把握风格美的重要尺度鉴赏诗歌作品,东坡手中有自己的尺子。这尺子不是单一的,而在衡量作品的风格美方面最重要的只有两把:一是“天工”,一是“清新”。这样的审美标准的提出,最初见于《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相似文献
2.
曹炳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26-29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通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43-48
封孝伦的生命美学在与实践美学长期的对话、交流中脱颖而出。他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研究方法,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三重生命"学说为理论支撑,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核心命题,从而创建了一个科学、严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美学理论体系。该体系既是封孝伦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美学发展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4.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26-32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把美和艺术的发展设计为一个内在包含的对立面的矛盾所形成的否定之否定(扬弃)的过程。因此,在他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等是相互关联和矛盾转化的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了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集大成,而且也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及其美学理论的认知意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协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论述的浪漫主义只限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文化运动。文章首先讨论浪漫主义的内涵和浪漫主义运动前夕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论述德国、英国和法国浪漫主义的不同特征、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浪漫主义对后世的影响;从西方古代语言起源和修辞学理论以及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探讨浪漫主义理论的渊源,并从当代心理学、认知理论和哲学阐释学的角度探讨浪漫主义理论的认知意义。文章认为,浪漫主义运动是开创西方现代意识的先躯运动,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原则是浪漫主义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6.
毛崇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61-66
舒斯特曼的美学强烈地表现出一种沟壑相通的“桥梁”意向。他认为,作为层级社会的“恶性分隔”都是可以消除的,如艺术与生活、审美与实践、高级艺术与通俗艺术、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解构主义与有机统一论等等。舒斯特曼的美学对于新世纪的意义,不仅使一度沉寂的杜威美学得以雄风重振,更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化消费社会的批判使得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可能在冷战后一个新的美学平台上重新对话:如艺术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以及相关的艺术“自律”等问题。同时,他也通过对通俗文化(拉普)审美合法性的辩护,批判少数上层精英以“高级艺术”及“为艺术而艺术”名义对艺术的垄断,坚持艺术的社会批判改造作用。然而,在他的这种桥梁作用中也带有后现代以反“二元对立”消解边界的偏颇。 相似文献
7.
陈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95-96
诗歌因其既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因此,关于诗歌是什么,成为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哲人学者探讨的对象。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类型和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性、意象性、弹性、音乐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陈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诗歌因其既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因此,关于诗歌是什么,成为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哲人学者探讨的对象。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类型和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性、意象性、弹性、音乐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姚文放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1 明中叶以后由李贽等人倡导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内在危机,到明末逐渐响消音沉,趋于未流,随着朱明王朝的覆灭,满族统治集团入主中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受到摧残,这一风靡一时的美学思潮终于转入低潮。清代初期,朝代的更迭,家国的沦丧,满族统治集团的高压政策,游牧民族相对落后的文化对中原文明的掣肘,导致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处于停顿、萎缩、退化状态。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知识分子中一部分有头脑有眼光的人物一方面继续奉行正统的儒家学说,另一方面又目睹在晚明浪漫思潮冲击下儒家学说和宋明理学所暴露出的痼疾, 相似文献
14.
雨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21-24
艾青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实践的同时,对诗歌美学也有深湛的研究,他对诗的审美特性、诗的内容和形式及诗与画的关系都有独到的不同于前人的见解,从而形成他比较完整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正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2)
诗歌色彩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装饰美、情感美与象征美。它们由表及里从不同层次上体现出诗歌的美学价值:装饰美以色诱人,实现其观感价值;情感美以色感人,实现其情感价值;象征美以色启人,实现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建纲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罗伯特.福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村自然风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并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将自己对人生、对人与社会的情感与思考寓于看似简洁的诗句当中。罗伯特.福斯特文中的自然美、文体美、象征手法的运用及隐喻当中蕴藏的哲理美构成了罗伯特.福斯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7.
18.
龙泉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臧克家同志解放前不但贡献了很多诗歌作品,而且发表了不少诗论篇什.这些诗论文字都是诗人创作经验的结晶,是一颗诗心的剖白.臧克家的诗论是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他以诗一般的语言,对其在诗歌道路跋涉的体会和心得进行直观的描述,其经验的切实,审美的精微,评价的深致,感情的浓厚,莫不令人叹服!他的诗论虽情胜于理,似乎缺乏纯思辩的综合阐述和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他的思维特性,把零碎、分散的种种 相似文献
19.
王长俊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3,(2)
诗歌语言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自身的效应进行检验。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效应,只要它是在进行表达。当人们听懂这句或这段话时,它就产生了语言效应。与普通的日常语言不一样,诗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诗人惜墨为金,他们运用语言,总是要制造出某种特殊的效果,让读者如醉如痴地沉缅于诗的境界中,享受着诗美,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美学效应。诗歌语言是否能激起美学效应及其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诗歌语言运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在群星璀灿、竞放异采的唐代诗坛,与占尽风骚的中原、北方地区的诗人相比,南方作者相对逊色.在寥寥可数的南国诗人中,晚唐的李群玉是引人注目的一位.李群玉,字文山,约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卒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家世无考,自称"宗绪凋沦,丘山贱品" (《进诗表》),可见其出身寒微.但他青年时代颇有壮志,他在诗中写道:"小子书代耕,束发颇自强……男儿白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