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族企业权力传承既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家族财产、声誉和社会地位的传递,关系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在“予承父业”的主流模式下,家族企业谘须对权力传承所涉及的继任者选择、继任者培养、权力交接的最优时机设计以及老一代家族企业主的退出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为推动传承规划的顺利执行,家族企业还应在确保传承规划设计的正式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权力传承的协调机制,密切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并充分考虑到家族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各种音乐形式的引进和发展,人们的目光多集中在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宋存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
对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又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存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家族企业的权力传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权力传承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和考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通过对发达国家日、德、美三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用以指导我国家族企业权力的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5.
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发展思路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军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70-75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家族企业已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代际交替,但相当多的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中存有障碍:或者是由于代际间缺乏共同的梦想;或者是由于“两权矛盾”,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难以达成信任关系。因此,家族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接班人的培养,把培养问题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要建立继任规划,形成科学的接班人选择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企业,淡化家族制;注重在家族企业内部培养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一个有力的接班人、有效地把企业传承下去并使得家族企业持续经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本文对以往的研究文献做了较深入系统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并从跨学科、制度转型、社会资本及团队建设等角度说明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族企业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中国家族企业在经历一段创业辉煌后,眼下已走到裂变的十字路口,面临成长的挑战,其中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就是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本文欲从分析家族企业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法律上面临的问题,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和培养好家族企业后继者,是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层次和意义,从家族成员、非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三方面分析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授予对象,并做出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与企业绩效、选拔维度、企业发展阶段三个方面的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丽萍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29-32
长期以来,代际传承问题一直是世界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首要问题。而随着开创了经济奇迹的第一代创业者逐渐老去,中国家族企业也即将迎来以代际传承为主的传承浪潮。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200家民营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顺德民营家族企业传承的现状、代际传承人的拟定和培养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族代际传承人的培养问题,从代际传承人的学校教育、能力培养、后续教育及圈子建立等方面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基因视角将家族企业界定为一种由家族性基因控制的企业组织形态;将家族企业基因界定为家族第一代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体系,经过家族后续继任者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成为家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素。基于此,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重新诠释为家族企业基因在代际间的遗传和变异过程。家族企业基因在代际间的遗传包括复制、表达两个阶段。家族企业基因以自身为模版完成复制,然后通过转录形成企业文化,再经过翻译形成企业软实力,完成表达过程。家族企业基因在代际间的变异是一种重组式变异过程。家族企业基因通过遗传和变异,成为家族企业进化的核心密码,助力家族企业实现永续经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家族企业继承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众多学者对继承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形成了系统模式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角色调整理论、接力赛跑理论和多代传承理论;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成功继承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成员关系、继承计划和继承者接管意愿等.文章从继承过程、影响成功继承的因素、继承人、继承计划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家族企业继承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对中国家族企业继承实践及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继忠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4-56
在家族企业中,作为一个持续过程的代际传递,既有有形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传递,也有无形的关系网络的传递。无形的关系网络这种作为家族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其传递过程中,一方面创业者将关系网络这种社会资本渐进地传递给下一代继任者;另一方面则是继任者将自己的关系网络与创业者关系网络不断地整合。而这种关系网络传递的顺利与否,与企业的绩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保持长久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发展的日益规模化、专业化、知识化,那种家族成员继承式的管理运作模式已不再是最佳的选择。在对国内外三种不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的利弊及其路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试图结合中国的国情从中找出一种适合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创新模式,以推动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在世界和中国经济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CEO继任(CEO succession)的概念出发,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对关乎家族企业兴衰成败的最高领导人CEO的继任过程进行了考察。文章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家族企业CEO继任模式,对CEO继任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家族企业CEO继任模式的演化路径。最后,本文对今后的家族企业CEO继任研究方向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诸子均分”的继承传统常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并不乏长寿家族商号。基于史料,通过从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延续近两百年、实现家族内部数代传承的胡开文墨业案例,可知“分产不分业”的继承模式是胡氏家族商号实现数代传承的重要原因,这种传承模式是在资本诸子“均分”的前提下,商号的经营实行“不分”,实际上实现了家族商号的“单传”。这种传承模式在明清商人家族中并非个例,其形成有着制度和非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分产不分业”本质上在产权层面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一定程度上的分离,进而促进了合伙制和聘用代理人等有利于传承的制度的形成,这是历史上中国家族企业现代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及家族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了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通过分析认为,家族企业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家族成员间生产与生活、经济与社会双重职能的复合。从性质上看,家族企业是不断演变的,并反映特定家族经济利益和家族伦理的社会分工组织。 相似文献
17.
信任扩展与家族企业有效成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企业有效成长阶梯模型分析了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论证了家族企业出现成长瓶颈的深层原因是现有社会信任的不足,进而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对信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信任对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社会信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用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海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63-66
中国家族企业用人模式是一种“关系”模式。所谓关系模式,是指中国家族企业内部重视“关系”,其内部的运作不是植根于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合理完善的机制,而是凭借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其他内部成员的关系作为依据,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和劳动契约的差序格局,企业主比较偏向于聘请跟他有特殊关系的人员。 相似文献
19.
代理理论由于工具自身的限制,往往将控制性家族隐含假设为一个"黑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本文在导入利他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利他主义和代理理论分析比较控制性家族内外形成的四种代理冲突.重点剖析家族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家族企业创始人与有继承权的子女之间由于不对称利他所引发的代理冲突,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