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科系统观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系统论原理,联系新学科实际,对新学科系统观进行了探索,揭示了新学科系统的世界,概括了新学科系统的类型,阐明了新学科系统的特征,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学科系统,有利于人们指导当代伟大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新学科发展的动因有内在动力和环境机制的作用力之分,但根本动因来自内在动力结构系统。新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结构主要由现代学科意识、现代理论模式、现代思维方式和现代科学方法四大板块组成。内在动力结构系统各部分的优化组合、动力互动和序列进化,有效地促进当代新学科的成群崛起,形成了推动当代新学科蓬勃发展的强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当代新学科史学的定义、内涵、研究方法和宗旨,新学科史学与新学科历史的区别与联系,开创新学科史学的重要意义;并从剖析学科的转型,到论述当代新学科史学重视学科动力理论的研究,加强学科价值判断理论的探索,关注学科文化理论的探讨等“体系的建树”;从分析学科现代化,到阐述当代新学科史学进行“规律的探索”。文章重点论述学科实践与学科理论相互促进规律、学科环境机制与学科内在动力相互协同规律、学科阶段有序与学科阶段复合相互兼容规律、学科单一发展与学科群体推进相互结合规律、学科常规性发展与学科超常性跃迁相互联系规律,以使当代新学科的运动更为自觉,更入深层,更见高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发展中的当代新学科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总结,阐明了当代新学科的崛起是时代的产物。文章对当代新学科的含义作了探索,并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与解释;对当代新学科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上作了认真思考,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与理论构思,为创建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发展是世纪之交的社会科学的时代特征之一。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是一种整体辩证思维,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思维方式,是体现当代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宏观走向的科学方法,融学科方法、理论方法与思维方法于一体。今天,分析与综合系统化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它们的具体表现是: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协同,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向系统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迟。因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思维怪圈,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王永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创造、新成果。它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境界,提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本文想从这一理论特色和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代杜会科学新学科作了宏观探索,特别是对数以百计的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分类进行了尝试。在新学科的分类问题上,有“纵向结构”分类法、“综合方式”分类法、学科全息分类法等等,此文探索的是特点分类法,认为当前杜会科学新学科的基本特点是适应系统综合的新趋势,建树信息传播的新学说,研究科技发展的新对象,加速文化研究的现代化,提出有关主体的新理论,深入生态环境的新层次,进行社会问题的新思考,发散管理科学的新思绪,重视科学方法的新探索,开拓数理渗透的新领域,促进比较研究的新发展,引入全方位的新视野,开创意识超前的新学科,进行衍生分化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批评的观念: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主导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的观念: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主导性意识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一项学科边界不确定(甚至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边界)的当代性的理论活动,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要在人类生存活动和文化建构的现实景观中表明自身合法性,首选的课题就是确立其与其他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冷战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反思一代”的学派思想与长期占据该领域主导地位的传统现实主义流派有关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作用的不同认识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既要认识到传统理论对新时代国际关系分析具有局限性与不适应性,有必要进行探索和突破的一面;也有不能简单否定和抛弃传统理论中仍具有符合当代主权国家特征基本内核思想和运作规律的一面。其结论是:目前欲建立一个涵盖和符合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变化特点的,并能对今后发展作出科学预测的综合性、权威性和成熟的国际关系理论学科尚不是合适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黄擎 《阅江学刊》2009,(3):119-126
毛语体时代的文艺批评深受极性思维与战争文化心理的双重影响,在话语风貌上形成了时代铭纹深重的语体表征:真理在握的言说主体;雄浑连绵的语势特征;简明果决的语句特征。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最高权力体系话语,毛语体并未随着毛语体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在话语与实践等层面对当代文艺批评仍有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观经济学的创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但要作为一门新学科立足于世界经济学之林,综观经济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它应该是开放的和不断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其学科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还需要不断吸收当代世界各类学科最新发展的精粹。唯有如此,综观经济学的“第二次创业”才会有实质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站在了对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我认为,应当突出“三性”:其一,时代性,即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全球发展变化的主脉;其二,全球性,应当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展开更深人的对话中,加以超越与扬弃;其三,民族性,新世纪中国哲学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及当代中国实践的土壤,具有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此,应当在融会中(中国传统哲学)、西(当代西方哲学)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建哲学视界。这一视界或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一、新全球化时代:对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胡连生、杨玲所著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一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较有深度。笔者阅读全书,感到它较好地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是资本主义合理性的证明。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特征有所改变。西方有些学者大肆宣扬资本主义已经“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状态”,似乎资本主义成了人类终极的、最合理的制度。该书则以翔实的资料。有力的论证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资本主义合理性的证明而恰恰是资本主义丧失历史必然性的印证。在…  相似文献   

16.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2):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对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交叉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当代交叉学科的含义及现状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的交叉学科发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追溯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了我国与上海学术界研究交叉学科的历程;剖析了交叉学科的本质,概括了交叉学科的特征;论述了交叉学科方法的内容,探讨了交叉学科在学科整体中所起的作用,思考了交叉学科的世界影响,探索了交叉学科产生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雷晓敏 《唐都学刊》2015,(2):114-117
影响当代高等教育质量的瓶颈是教与学的普遍提升问题。在不断扩招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样艰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思考整合,实现学科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西方国际政治学:论争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际政治学是本世纪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次大辩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之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经过辩论,国际政治学不断实现着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和理论形态的更新,并逐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自主性学科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实现哲学范式的转变;从“本土视域”转变为“世界视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从“中、西、马哲学”三个学科的分立转变为三个学科的“视域融合”,逐步确立“大哲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