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当代中国的道德代价,必须看到"经济基础"的作用。要否定离开经济谈道德、离开道德谈经济的割裂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保证道德代价问题讨论的物质现实性;要避免机械地谈论经济决定道德、道德反作用于经济,而是要看到经济与道德的矛盾统一在道德代价生成中的作用;要对"经济基础"进行结构的、立体的全方位分析,考证经济活动、经济利益、经济关系、经济发展、经济形态在道德代价滋生中的具体作用;要以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共同标准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凭一种空想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道德理想来评判人类社会发展,轻率得出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滑坡抑或道德进步的结论,也不能以纯粹客观的经济增长标准来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置道德代价问题于不顾。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彩和 《学术论坛》2001,3(3):16-20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一般原理,揭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经济关系与道德发展的辨证机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刻的道德反思.  相似文献   

3.
也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唐能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必然促使经济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深刻文化.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是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4.
钱广荣 《学术界》2008,3(2):133-144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道德根源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观点,如果被逻辑地解读为"一个社会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应当提倡什么样的'伦理观念一'",道德文明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能在逻辑与历史的层面上取得应有的统一.其实,直接来源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伦理观念"并不就是一定社会提倡的道德,它只是道德经验形成的逻辑基础.一定社会提倡的道德属于道德假设范畴,它是政治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产物,体现的是统治者的道德意志和特定时代的社会理想,通常以文本形式诉诸社会,传承后世.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路向,既不是道德经验铺垫的路径,也不是道德假设世俗化的简单结果,而是道德经验和道德假设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和书信中,以唯物史观对其道德观进行了科学和系统的构建。恩格斯在对杜林和费尔巴哈道德观批判的基础上,从道德和利益关系的角度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他指出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是通过其集中表现的利益反映出来的。同时,恩格斯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视角去把握道德的发展规律,揭示出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以及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证了经济活动由于内含有道德因素,进行道德评价是可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用道德评价进行指导和规范;探讨了对经济活动的道德评价与经济评价的矛盾与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而且也是道德经济 ,它必须以经济道德作为其基石 ,才能保证它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 ,经济道德的基石又只能是“经济人”的自律 ,没有“经济人”的自律就不可能有经济道德。针对当下中国经济道德严重滑坡现象 ,论文指出了经济道德呼吁社会性经济伦理规范已迫在眉睫 ,分析了市场经济中道德行为规范的必要性 ,认为经济道德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中不但不多余、不能被消除 ,而且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调整措施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而且必然会是投入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本;道德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参与经济生活后,不会否认道德自身的目的性意义;"道德资本"在破解经济与道德"二元对立"观上具有独到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正视和承认道德的工具性功能,还道德"是"为一种资本形态之本来面目,对于经济的运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伦理”伊始,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界、经济学界关注的命题,也是我国近10年来理论界十分关注的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即经济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的科学确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阐述了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道德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的科学论断。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  相似文献   

10.
道德资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基本层次的道德资本是道德的制度化,高层次的道德资本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在伦理品质,德福一统是道德资本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种德福一统新型经济价值观和经济伦理秩序,拥有道德资本的企业和个人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反之,德福分裂的经济价值观必然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法治经济,更是一种德治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从人性的角度力求找出德治、人性、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进而论证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现实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德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青企业: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长青企业所以能跨越不同经济形态而持续发展,是因为它们是一类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异质企业:它们能随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地对生产函数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产生异质的生产函数;它们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科斯式的单一替代关系,随着市场形态的演变,通过形成并强化市场资本使科斯企业边界缩小并在科斯企业边界外生成虚拟边界,两个边界之间构成了对企业发展起保护作用的虚拟企业地带。推动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组织要素、科技要素、知识要素和市场资本要素,其中市场资本使它们的发展获得动态粘性。它们的资本构成不仅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还包括市场资本,这三种资本在长青企业形成了缪尔达尔向上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内涵的分析可知,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当下我们要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使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准确地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含义,避免片面强调法治或德治.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经过预处理的1985—2004中国有关年度经济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Johansen极大似然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长期稳定关系,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师德修养的全面提升,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师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现代市场经济使人们的师德观念经受了考验,也促进了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为人师表,自省自力,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可概括为"德政"与"德教"两个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 "德政"是"德教"的前提,"德教"是"德政"的保证。细探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伦理建设、公民道 德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知识员工与雇主的和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德  金彪 《社会科学》2006,(10):130-13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与雇主的关系是企业的主要劳动关系,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知识员工与雇主的劳动关系重要性出发,阐述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出发点。通过对知识员工与雇主不和谐关系现状的分析,对如何建立和谐的知识员工和雇主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建立更合理的企业劳动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 ,最革命的生产力 ,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 ,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进步开放的伦理道德氛围有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 ,封闭、保守、反动的伦理道德会阻碍和窒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两个重要部分 ,是调节社会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重要手段。在当代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统一应坚持互补原则、主辅原则、互促原则、时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目标统一性原则 ,使法律、道德、自然、社会、人相互协调 ,充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