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发展传播学与发展新闻学还处于较为混沌的状态.实际上,二者同中有异又联系紧密,不可分开.构建中国发展新闻学,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复旦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是复旦大学传统优势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仅有的两个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复旦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所依托的教学与科研实体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源自1924年年初时任国文部主任的邵力子先生开设的《新闻学及现代政治》课程,1926年9月以新闻系名义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新闻学研究较多地出现了和谐社会的话题,但大部分研究主题都是前两年强烈关注的话题,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研究主题相对分散,有从宏观研究走向微观探析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从国外引入中国已有30年的历史,当前中国高校在新闻/传播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中美两国新闻学/传播学权威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应本着"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原则,与时俱进地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的建议,以促使中国的新闻学/传播学教育更好地发挥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新闻传播学和民俗学,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本质特征上都是关于"大众"的学问;民俗新闻传播学是从民俗学视野研究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有助于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科学把握,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受众观",有利于还新闻传统形态上的"官学"为"民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学",有利于有效规范纠正新闻娱乐化倾向,有利于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构建国际新闻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童兵、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出版《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涵盖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工具书,由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陈绚教授担任主编,全国26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名专业人员参与撰写,系统、科学地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完整的知识和概念体系。《新闻传播学大辞典》正文分13个部分,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伦理与法、新闻传播业务、传播媒介经济学、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件、新闻传播界人物、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7.
内容分析是现代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学者们通常认为它肇始于 2 0世纪中期的美国。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前 ,马克思、恩格斯就根据新闻实践经历 ,提出了“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及报刊“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等论断 ,是迄今所见文字资料中最早论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学者 ,马恩关于新闻“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论断实际上也是媒体“内容分析”最初的萌芽 ,对后世学者形成完整的内容分析学说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 ,在无产阶级新闻观形成后 ,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就新闻传播的内容分析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看法 ,有力地指导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研究活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的角度出发 ,分析内容分析论断在马列新闻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我国当代新闻事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以求对我国当前的新闻工作起到一点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 1992年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渐从强调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转向多样化的学术视角。中国的新闻传播业面对陌生的市场经济新环境 ,以及新旧体制的转换 ,遇到颇多问题。新闻学界迅速从传媒经营、新闻侵权与诉讼、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展开研究 ,传播学自身也因此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9.
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国新闻学是因应国内外天翻地覆的新局面,还是停在二三十年前原地踏步,已成为关系重大的问题。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度激活新闻学的生机和活力,如今文化自觉新时代更为新闻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敞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中国学派、新闻与传闻、普遍性与中国特色、普世化与中国化等若干问题,以期对新闻学的现状与未来阐幽发微,略论一二。  相似文献   

10.
戴元光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不仅全面总结了20世纪我国传播学的发展状况和学术创造,而且还把其学术眼光一直扩展到我国有史以来的文化的源头,完整系统地考察了我国传播学思想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的第一部全面研究中国传播思想与理论的学术专著,为中国化的传播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最坚实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融合新闻"是从应用新闻学视角对媒介融合发展进行的一种探索与研究。对西方国家传媒集团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加以了考察,对中国刚刚起步的"融合新闻"实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值得深入探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CNK I搜集到的186篇有关生态传播研究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发现该研究领域十分有限的研究成果既无体系化的理论,也无成熟的分析方法,仅仅是新闻传播理论的一个应用领域。但许多该领域的研究者却在呼吁建立一门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生态传播学。这种在没有学科的内容之前就先规定学科的形式和边界的做法,在我国学界是相当常见的。这种观念通常基于某些研究主体两种不同意识的共同推动:其一是希望通过学科的建立来提升社会的重视;其二是通过界定学科边界的方式获得自己的资源和利益。不管哪种意识,其结果都是让生态传播研究陷入到内容空洞的学科幻象中。  相似文献   

13.
冯列山是第一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是新闻学研究德国的源流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他在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领域颇多建树.不同于当时的留美新闻学者多关注于新闻实践应用领域的探讨,他对新闻学研究更注重对新闻学元问题的学理阐发.但这种德国式的新闻学研究和教育模式,在抗战救亡的大环境下,并不能因应抗战对宣传人才的需求,因此没有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有很多基本问题,从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到新闻政策等等;传播学也有很多基本问题,从已经得到公认的一些传播模式、理论假设到效果模型、传播体制等等。这些问题在教材中作为必谈的基本问题,已经很少再作为研究的话题。但是,对这些作为新闻传播学基础的观点、理论和模型,我们仍有再审视的必要,否则我们就不知道新闻传播学大厦是不是建立在沙滩上。而且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人们的传播行为也在悄然变化,传播功能也变得更加复杂,传播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对基础问题的再研究仍有相当的必要。这里,我们发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组织的一组笔谈。我们也欢迎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将一些基本问题整理一番,并针对新闻传播新现象加以阐释。这对促进我们对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思考、对我们新闻传播理论人才的培养、对活跃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对传播学发展及其理论贫乏状况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播学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已经作为一个热门学科进入了大学的学科建制,但在各大学纷纷设立传播学院(系)、开设各类传播学课程的繁华背后,却鲜见有本土传播学理论出炉.反思传播学以及传播学理论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传播学要想从热门学科走向成熟学科,必须依靠扎实的理论建构来巩固符合身份品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要分析新闻传播的终极社会功能,就必先分析舆论的功能,舆论的社会功能可分为模拟与预测、沟通与调节、激励与监督、社会化功能等几个方面。新舆论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声像等各种符号系统来反映社会舆论,同时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并且调控、引发、催化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7.
翻译传播学:理论建构与学科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传播学是对翻译学学科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的一种新尝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科研究范畴,即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外观式的探察。借用传播学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信息传递阶段进行逐一论述,指出翻译学科的研究可以从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学科向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对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CSSCI数据对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评价,从论文的引用数量分析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从引文类型考察学科视野的拓展,从引文文种分析本学科对国外成果的吸收情况,还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了分析.除此以外,论文还统计分析了对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论文与著作.  相似文献   

19.
名师云集,国内知名新闻传播学教授编写覆盖面广,涵盖专业基础课、各专业方向主干课及选修课影响力强,包括众多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理论新编(第二版)新闻编辑学(第三版)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广告学教程(第四版)广播电视概论新闻理论教程(第三版)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中国新闻学的演进脉络考察其知识图谱,以探寻新时代新闻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路线图。七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新闻学也经历了从人民新闻学到现代新闻学的变迁,学科理论的主轴从政治转向科学。与此相应,新闻学已从社会动员与政治运动的一整套有机经验,蜕变为正规化、职业化、学院化的新闻知识生产。如今,这一制度化并日渐内卷化的现代新闻学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呼应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重思人民新闻学,超越现代新闻学,寻求守正创新的一种整体性方案——中国新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