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组织内信任对大学教师沉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教师对组织的信任与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大学教师对上级的信任与防御性沉默和漠视性沉默呈显著性负相关,与默许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大学教师对同事的信任与漠视性沉默呈显著性负相关,与默许沉默和防御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教师沉默行为和组织内信任之间存在着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员工沉默的研究很少涉及中高层领导,组织沉默研究的重点也不在此。尽管一些文献或多或少地注意到领导沉默现象的存在,却没有将之作为独立的概念进行研究。本研究扎根于本土文化,从领导角度出发,将领导沉默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探索性研究。作为组织中的强势群体——领导确实有左右组织氛围的力量,操控下属命运的权力,但是也同样需要妥协顺从、回避冲突;同样也存在默许性、防御性及亲社会性的沉默。当然,由于领导在组织中的角色与作用不同于一般员工,因此有检阅其权威、维护其权威及表现其权威之动因,所以在沉默的维度上又有考验式沉默、权谋式沉默及威风式之类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为何采取激烈的方式批评蒲鲁东 ;蒲鲁东为何沉默 ,其在沉默中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蒲鲁东为什么未作出公开的回应 ;蒲鲁东在读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时所做的批注中透射出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紫色>的解读,发现沉默既是文本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建构的方式.沉默体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它消解了主体性的霸权存在,表现出结构主义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服务失误情境下,我国消费者沉默行为包括五种类型:防御性沉默行为、无助性沉默行为、猜疑性沉默行为、亲社会沉默行为和漠视性沉默行为。其中,无助性沉默行为和猜疑性沉默行为还会导致品牌关系疏离的产生,其他沉默行为类型并不会显著影响到原有消费者与品牌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沉默的“不可知性”,思考其被言说的可能性与方式。作者首先对沉默进行了基本类型的划分,即超越性沉默与内在性沉默,并尤其肯定后者的价值与意义。随后,作者进一步将内在性沉默划分为静默与缄默。作为这两个子类型的他者,声音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以否定的方式想象沉默。然而,吊诡的是,静默与声音、缄默与语言之间的边界并非总是清晰可辨。事实上,这种两极化的对立非但不能让我们更好地接近沉默的真意,反而会将沉默内在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过分简化。只有当我们对沉默做更为细致入微的审视,只有当我们对沉默与其种种他者之间复杂、近乎于复调式的关系性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与理解之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言说”沉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手机短信的传播功能谈起,对"短信中是否也存在着‘沉默的螺旋’现象"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在"短信实群"中,"沉默的螺旋"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和现实生活中的差别不大;而在"短信隐群"中,由于社会孤立动因并没有消失,群力压力依然存在,但其强度相对减弱;因此,"沉默的螺旋"现象在短信中依旧存在,只是其存在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员工沉默行为中带来负面结果的有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沉默行为更能为组织带来严重后果。对此,企业应从招聘环节淘汰潜在的沉默者、培训环节鼓励进言者、高层重视中层人员的进言、人岗匹配、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等方面努力,减少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索了基层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对沉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285份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基层员工的组织公平感与员工沉默行为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员工沉默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进一步丰富组织公平感和基层员工沉默行为理论的研究.本文找到员工沉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管理实践中帮助员工打破沉默、积极地为组织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不要逼对方说话 当对方沉默时,逼其说话易造成他更沉默或发脾气。你不妨开诚布公地说:“我不知道做了什么错事,让你不愿和我说话。” 转移注意力 用听轻音乐、看电视等娱乐形式,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一旦时过境迁,沉默的冰块便会随之融化。 不要以沉默对付沉默 一方沉默,另一方用沉默作为反攻击,这是一种相当恶劣的沟通方式。应当主动地和对方讨论如何解决有关问题,态度要诚恳,措辞要委婉。 不要用急躁来对付沉默 当不知对方沉默的原因时,你一定要冷静,分清对方的沉默是有意用来攻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对员工沉默行为的消极结果变量进行了探讨,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变量间关系的初步整合模型,分别检验了员工沉默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及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先后两次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沉默对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工作倦怠则有正向作用;但对决策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我们提出组织和管理者要营造沟通气氛、建立反馈机制、转变领导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中"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小悦悦"事件等道德事件凸显出合谋性沉默及其消极作用,由此对合谋性沉默的研究成为不可回避的学理性和现实性任务。基于中西不同的文明路径,在对沉默及道德视阈中合谋性沉默予以界定基础上,考察道德视阈中的合谋性沉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从传媒公正与个体理性、公民责任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与道德智慧等方面消解合谋性沉默,促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徐钢 《东南学术》2001,(1):102-108
在欧洲现代主义话语中深具影响的"残酷戏剧"实际上是一种不受成规,尤其不受语言限制的极端化的戏剧.影戏剧系毕业的台湾作家苏伟贞,在其得奖小说<沉默之岛>中也展现了一种类似却又更为复杂的戏剧张力.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沉默之岛"是一个"心灵的岛屿"--主人公晨勉的双重人格分裂恰恰说明了心理挖掘的不可能性,因为真正的心灵创伤与正常的叙述语言是不相容的.其次,"沉默之岛"是一个"无言之岛",隐含了一种类似语言黑洞中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最后,"沉默之岛"是一个"身体之岛",岛中那样一种台湾解严前政治与军事高压下受过严格训练的简单、纯洁、规整的身体,正在滑入不可言说的欲望的深渊.苏伟贞也就这样完成了从以<袍泽>、<走向同方>等作品闻名的"眷村作家"到孤独的个人文字之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面对司法机关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常常保持本能的沉默,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所致,而这也正是沉默的理由。沉默的理由尚需要理性的引导,欲望只提供行为的目的,理性为达到这一目的提供手段。沉默不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属于自由的范畴。只有在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肯定的前提下,沉默的自由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外语课堂上教师常常要面临学生消极沉默的尴尬,这种沉默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氛围、学习效率和参与热情,也伤害了教师的情感,严重阻碍了外语教学的有效性。作者观察了学生消极沉默的表现,分析了可能导致沉默的原因,从师生双方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沉默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虽然在高低语境中对话语沉默的诠释差异很大,但不可否认,话语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确实在交际中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学、伦理学等也都强调用超越表征语言的言说方式来表达,从而达到比"有声"更高的艺术效果。旨在通过对会话沉默这种特殊的交际模式的功能分析,着重强调沉默的交际功能,以及在日常会话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沉默来促进交际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话轮沉默是一种间接言语形式,具有丰富的隐含意义,是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以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以关联理论为依据,结合其语用特征,通过会话语篇中的有关话轮沉默的例子,探讨意义沉默的丰富含义,揭示其作为自然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忌打沉默战 沉默的一方大多是男性,男性年龄越大越不爱说话,这也是沉默战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不说话,不仅不利于双方交流思想,化解矛盾,还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给读者呈现了诸多沉默的人物形象.本文以谭恩美的四部作品为例,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探讨作品的沉默主题,分析沉默的原因、内涵以及作品中女性如何打破沉默.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谭恩美的作品,领悟她在作品中建构华裔女性话语权和多元文化共存景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庆东  王灏 《江汉论坛》2006,1(6):93-95
“沉默”和“呐喊”应当是与鲁迅思想中本质意义的“绝望”与“希望”相对应的标志性行为,在“沉默”中似乎包含了更为丰富的鲁迅,“沉默”对于鲁迅应当是更本质的,这里不仅有他思想者的求索,也有他普通人的打拼和偷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