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欧洲外交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给法国欧洲外交带来的种种新问题;阐述了新任总统希拉克调整对外策略,提出“新欧洲”构想的内涵: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二是欧洲安全问题及与之相联的同北约组织关系问题。“新欧洲”的提出,标志着法国欧洲外交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2.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外交舞台上 ,环绕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等大国周围的众多欧洲中小国家 ,其外交取向大致可以分为投靠法西斯、保持中立和追随英法三种类型 ,它们虽不能决定欧洲“战”与“和”的根本命运 ,但它们多为大国竞相争取和拉拢的对象 ,其外交取向的选择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均势的“立”与“破”以及大国外交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卡斯尔雷的欧洲政策朱寿庆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百余年的平静,拿破仑战争破坏了欧洲当时的势力平衡,强大的法国使英国在商业和安全方面感到了威胁,因此英法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本文通过考察英国外交大臣罗伯特·斯图亚特·卡斯尔雷的对法及对欧外交,说明英国统...  相似文献   

4.
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国力衰弱,而法国在欧洲堪称大陆强国。为了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抵抗法国的强势扩张,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在布列塔尼事件中,英王亨利七世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遏制了法国在欧洲侵略扩张的势头,而且其外交策略也为后世英国外交所效仿。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马赛三大、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和WTO学院协办的“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新法律问题国际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我国  相似文献   

6.
旧欧洲的衰颓──论两战之间的英法外交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凡尔赛体系立即暴露出致命的弊端。战败了的德国竭力发展其潜在的战略优势,不断对凡尔赛体系发动挑战。被自满自得的虚幻感搞昏了头的英国不但漠视潜在的德国威协,而且同情和扶持德国改变现状的要求,实行扶德制法的外交。而法国的外交政策又萎靡不振地尾随英国。由此形成的法国的瘫痪和英国的绥靖,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相隔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这个事实强烈地体现出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欧洲的衰颓。  相似文献   

7.
1990年,在德国统一前数周,在法德两国的一次最高级会议上,法国总统密特朗作了一次《世界报》称之为有点“苦涩”的简短发言。密特朗宣称,法国对在欧洲心脏地区出现一个强大的新德国“没有病态恐惧”。欧洲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而他预测,这个新时代“不会缺乏冲突、对抗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二战中法国的迅速败降使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自由法国”屡遭美国的蔑视与排挤,战时的几次重大国际会议都没有法国代表的身影。欧洲战事结束后,法国得以跻身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行列并实现对德国的占领,表明法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法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是戴高乐争取的结果,也是战后各大国在欧洲的战略思想所决定的,并由于法国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状况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深夜,德国南部慕尼黑小城的褐色宫——纳粹新厦灯火惨淡,英国张伯伦、德国希特勒、法国达拉第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正在聚会,商定将欧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法西斯德国。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后来,这种“慕尼黑阴谋”又企图在亚洲重演,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年间,美国伙同英国,打着“调解”中日战争的旗号,召开一个由日、德、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参加的太平洋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40年6月法国败降以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德国在西线已无大敌,似乎希特勒只要征服苏联就能独霸欧洲。而作为全欧洲唯一与纳粹德国保持军事抗衡的美国被困英伦孤岛,地位脆弱,危如累卵,面临着非常紧迫的生存危机。然而,英国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且随着英国的存在和地位的稳固对欧洲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综合分析英国在德国重重高压下未遭败绩和英国奋力维持对德抗战的诸种因素,以期正面解释孱弱的英国是怎样勉力抗击颐指气使的纳粹德国的,并给予英国对德抗战以积极的评价。 1940年法国战败后,欧洲的军事政治形势和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转变。纳粹德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和外交上对英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英国的地位岌岌可危,英国几乎没有同占据半壁欧洲的纳粹相抗衡的可能。 法国败降后,英国的形势非常危急,1940年6月英国用于保卫本土并适用国内防御的总兵力只有26个师,①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超过6个师,编入现役的坦克只有217辆,各种野战炮只有500门。艾登回忆道,一个军的防区竟然没有防坦克团和防坦克炮,更无坦克。②英国海岸防御单薄且脆弱,守卫部队兵力薄弱又缺乏训练。英国空军力量在初期也相形见绌。英国处于战斗准备状态的战斗机只有446架,491架造于战斗的轰炸机中,  相似文献   

11.
学位是标志高等教育各层次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学术称号。国家为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当他们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授予其相应的学术称号,例如学士、硕士、博士等称号。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已建立起学位制度。各国学位分级不完全相同。大多数为“三级制”(即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也有“四级制”的,如美国就分为副学士(协主)、学土、硕士、博士四级;前苏联则分为副博士两级;而德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一般只有博士学位一级。另外,各国的学位授予要求也不相同,法国以学士为中学教育学位…  相似文献   

12.
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战略叶伯华,张毓诗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其重要的战场。关于第二战场问题。既是反法西斯联盟内部重大的军事问题,又是政治外交问题。在二战中,它一直是苏美英三国外交的主线。出于战略和政略的考虑,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对在法国开辟第...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各国饱受战争之苦。战后,要求欧洲统一、共同复兴的设想日益盛行。鉴于英国的总体实力在弱者中尚属强者,它最有可能成为欧洲统一的领导者;然而,最终法国却取而代之,英国错过了欧洲统一的“班车”。当时的英国是无心参与,还是另有考虑?本文试从1945—1951年英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来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这是斯大林同志在《列宁主义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以往在我国虽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未在报刊上展开过讨论。近年来,相继有人发表文章,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德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很落后,不可能单独产生马克思主义。他们说,马克思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观察和研究了当时欧洲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总结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经验,才创立起来的革命理论,并非单独来源于德国。他们援引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专属德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为论据,否认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执行“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很快超过了英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为了避免被德国吞并,同时利用德国去攻打苏联,以期坐收渔人之利,便由均势政策转变为纵容德国侵政扩张的绥靖政策。其结果给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绥靖政策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至上”,作为近代欧洲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它在法国及欧洲的实践,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大一统国际体系的瓦解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并开启了以现实主义原则指导近代欧洲外交的传统。在理论层面,“国家至上”原则对现实主义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民族国家被确立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它为“国家利益”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早期观念形式;它催生了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德国东部边界的安全保证是洛迦诺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但是最终英国还是没有作出保证.英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与其对外战略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出于维持欧洲均势的考虑,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不再像以前一味的"扶德抑法",而是协调法德关系.同时,为了防止苏德的进一步走近,才以不对东部边界作出安全保证来尽力安抚德国.此外,德国东部的小国对英国的利益也无关紧要,这些才是英国不愿对德国东部边界作出保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成为欧洲唯一抵抗德意法西斯的国家。与英国本土保卫战有密切关联的地中海地区构成了英国在二战初期抵御德国和意大利的重要战线。针对德国对地中海地区的图谋,英国通过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努力,最终维系了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外的又一重要战场。  相似文献   

19.
论维特     
<正> 十八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上个世纪已经完成。在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严峻阶级斗争形势,正预示着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法国成了欧洲革命的中心。而当时的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经济衰退和文化落后状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经产生,但是比较薄弱。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的启蒙运动也发展起来。但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一次革命运动,使这次运动只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之内。所以恩格斯说:“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20.
1890年至1894年间,欧州外交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德国实施主动进取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拒绝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另一方面在1891年5月6日与奥意再次续订三国同盟条约。时英国与三国同盟关系密切,1891年6月29日,意大利首相罗丁尼声称英国已经参与了三国同盟中关于东方(奥斯曼帝国)和北非的部分条款。这样,俄国在欧洲和法国一样,被孤立起来,为了向孤立情势挑战,法、俄两国迅速接近。1891年7月,法国舰队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