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如果说本世纪的最初三、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革故鼎新的转折时代,那么,鲁迅便是这一转折时代造就的一个思想、文化的巨人和天才.再如果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是以“清理旧帐”,即批判和否定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为其前导和基础,那么,鲁迅则是当时致力于此的众多先驱者、奠基者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象征.可以说,鲁迅毕其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一生,很大一部分精力和心血就花费在对“旧帐”的清理上,其为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和民族新文化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及所立下的不朽功绩,同样也有很大一部分就表现于“扫荡废物”、廓清道路这一艰巨的劳作之中.而对于构成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明及其创始者孔子的批判,则不仅是鲁迅“清理旧帐”所最注重的工作和对象,而且是能够充分反映和体现鲁迅文化思想及特点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启蒙思想中,如果说救亡意识是第一个突出的特征,那么群体观念就是另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群”的观念,严复在1895年《国闻报》上发表《原强》一文,第一次提出“群学”观念.1898年,他又在《天演论》中更明确地介绍了进化论群学思想,这在当时严峻的民族危亡形势下,如同竞争观念一样,给了中国人极大的  相似文献   

3.
“师范教育应当突出师范性”。这是个共识;但如何突出师范性,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师范毕业生不能较快适应中学教学需要而影响中等基础教育质量,说明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985年,国家教委负责人就指出:“当前师范教育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各级师范盲目升格,一是高等师范院校不适当地向综合大学看齐。”这种状况有所扭转,却还没有根本转变。“突出师范性”在师范教育中还基本停留在“重  相似文献   

4.
“三性”是指“高校性”、“师范性”“地方性”.笔者认为,只有这“三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师专学报的总体特色.换言之,如果要以特色来分辨判断是何刊物的话,那么具备这“三性”的,就必定是师专学报无疑.现对这一观点试作一些阐述,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种以激进面貌出现的、具有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特征的、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脱颖而出,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它已被引介入中国思想文化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已形成挑战,那么其后果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回应?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为此,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为题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5月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学人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其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这次会议,我们选发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及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 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成长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至本世纪50年代末为止,整整80个年头,经历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三届旧政府的统治,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  相似文献   

7.
自从马建忠先生惨淡经营构筑起汉语的“葛朗玛”大厦以来,词类的划分问题就一直困挠着语言学家们.困挠之一是:意义能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如果说能,那么“词类是语法分类”这一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语法观点还要不要维护?如果说不能,那么意义的魔影为什么老是绯徊其中呢?它与功能究竟是对立的还是结合的?如此等等,颇叫人挠头,以至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主要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在引述、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也带便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发展史上,如果说《伦敦笔记》和《经济学手稿》(1859—1858年)中的《货币章》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则是最后形成阶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即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以下简称《批判》)完成于1858年下半年,出版于1859年6月。该书是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问世前出版的一本主要的经济学著作。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批判》一书时说,这是马克思“多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成果”。“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有系统地闸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  相似文献   

9.
费秉勋同志所提的问题。现答复于下,以求指教。一、蔡婆婆不但搬过家,而且是大搬家。《窦娥冤》“楔子”蔡婆婆自报家门:“楚州人氏”。“第一折”蔡婆婆道白:“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请注意“一向”,在这句中是时间副词,据《辞源》(修订本)第一册和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在这句中可以释为过去或最近。如果说蔡婆婆一直是(祖辈或她本人)住在山阳县城,那就没有必要说“搬在山阳县居住”。“搬”,释作迁移。那是无疑的。这证明蔡婆婆是比较久之前或不久前从某地搬到山阳县来的。如果说蔡婆婆仅仅是从同一个城镇的前巷搬到后巷,那么何必说“搬在山阳县居住”呢? 与第一折的蔡婆婆道白相照应,第四折窦天章的道白云:“老夫自得官之后。使人往楚州问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个年头,福克纳推出他的《喧哗与骚动》,他说这是他“投注感情最多的一部书”。二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喧哗与骚动》已成为他的代表作直到今天,批评界依旧用这部小说代表福克纳的文学生命,甚至说它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喧哗与骚动》是由四个人的四种不同的视角叙述出的四段“故事”组成。在这种晦涩的叙述结构中,人们说到康普生一家的衰败过程。康普生先生聪明,富于同情心,但又懦弱自私,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是重庆市果品总公司重组经营的第三个年头。该公司在过去一年里经营状况怎样? 1995年,公司在市供销总社的领导下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总揽全局,紧紧围绕“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倍受人们关注,许多国家都把它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战略措施。”去年九月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师范教育在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赵卓亚 《快乐青春》2009,(11):38-40
一天,阿凡提想吃饺子,便买回3斤肉。可妻子给他吃的却是素汤面。“肉呢?”阿凡提问。“被猫吃了。”阿凡提把猫放到秤盘上,猫重3斤。他歪着脑袋问:“老婆呀,如果说这是猫,那么肉呢?如果说这是肉,那么猫呢?”  相似文献   

14.
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根据事前筹划的计划”(恩格斯)有意識、有目的地管理社会生产,安排人們的生活,一般說来,到現在为时不过四十来年。說到我們的国家,大家知道,有計划地发展国民經济,还剛滿五个年头,我們剛剛完成第一个五年計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本刊2011年第11期中提到的上、中、下脘三穴,是刘、关、张三兄弟的话,那么这个建里穴就相当于三国里的赵云,不仅艺高胆大,而且和刘、关、张亲如兄弟,关系不相上下.建里穴与这三个穴一字排开,在中脘穴下一寸,下脘穴上一寸.  相似文献   

16.
一 文艺美学的建设是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如果说我们早就有“文艺学”、也早就有“美学”的话,那么“文艺美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出现却是在1980年全国首届美学会上才有人提出建设“文艺美学”的问题。某一学科名称的迟迟出现意味着人们对于该学科  相似文献   

17.
我想仅就师范专科学校如何教好公修教育学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几本教育学教材,屈指可数,而且陈旧,在当今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显得与现代知识相脱节。我们在教学上只简单地参考这几本教材,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五院校”所编的《教育学》,有一定的优点,但在探讨“教学方法改革”这个问题上,只着重介绍了外国的几种教法改革理论,象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的“启发式外语教学法”以及发源于美国的程序教学教法。这几种教学教法,都有其局限性,乔治·洛扎诺夫的“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只适用于外语教育,而“程序教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仰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然而,“妈祖”这一名称并非原来就有,而是在妈祖信仰发轫以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产生的。如果说“夫人——妃——天妃——天后”是妈祖褒封称号的递变系列的话,那么“神女——灵女——娘妈——妈祖”则是这尊女神的民间称呼的递交系列。  相似文献   

19.
一、“八五”初期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说“七五”期间特别是后三年是南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起步阶段,那么,“八五”期间将是我市外向型经济争取大幅度拓展的关键时划.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应对“八五”时期南京经济发展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有充分的认识.据本课题组研究分析,“八五”初期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论“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文章中,谈美与人化自然和人性复归的关系的较多,直接谈异化与美学的关系的较少;而谈异化与美的关系时,有时又把异化当成了一件绝对的坏事。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异化劳动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为什么人类在近三千年的异化劳动中,却创造了那么多美的事物,那么丰富的生活美与艺术美呢?或者反过来又可证明:异化劳动有利于美的创造,因而它又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看来,这两个命题是二律背反的。那么,这一矛盾是否能在对立中统一起来呢?我们认为,如果抛弃形而上学的方法,而采取历史辩证法的办法,这一矛盾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起来的。这个问题看来与“美的规律”问题也有关系,因而值得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