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之道     
雷光鹏 《决策》2012,(4):8-9
每个人都追求成功,每个人都渴望成叻,可以说,追求成功是一个人的本能.那么,什么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实现对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关于成功方面的书可以说多如牛毛,外国的有卡内基、拿破仑·希尔,国内的有吴甘霖、俞敏宏等等,可以说,如何成功已成为一门学问!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能够成功,有的人却与之无缘,关键在于是否运用好成功之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树立理想认清方向 树立远大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努力方向,也是成功者人生的价值取向.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始终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信心十足,勇往直前;而平庸者终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叹息:“我觉得这件事已经做了努力,可就是……”好像做任何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稍费一点劲,成功就应该属于他似的。诚然,努力是做好事情的前提,但努力也有个程度问题。许多时候,你不做出最大努力就不能获得成功。有时,你尽管做出最大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毕竟“尽志无悔”,总比没有尽力以后再后悔要强得多!请问,你尽自己最大努力吗?  相似文献   

3.
<正> 有人说,我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家境不好,还有人说是因为年纪太大,还有人说是因为年纪太轻,还有人说是因为经济不景气,还有人说是因为口才不好、没有钱、没有人帮助…… 其实,你永远都不会因为家境不好而不能成功,你也不是因为太老,你也不是因为太年轻,真的!一切限制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当你给了自己一个借口,告  相似文献   

4.
正我始终认为人没有梦想,就像蝴蝶没有翅膀。我的一生都是怀有梦想,然后实现梦想。因为我认为一个人,要选择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然后全力以赴,把它做到极致,没有不成功的。就算是卖一份米粉汤,或是做漫画家、建筑师,都是一样。人的意志力、人心里面的想法很重要,你可以用心告诉自己,使自己的身体执行心的命令。其实无论是追一个女朋友,或让一本书畅销,或是拿亚洲桥牌冠军,都一样。你要告诉奖杯,我要带你回  相似文献   

5.
<正>"目标工作法"就是科学确定工作目标并想方设法实现理想目标的工作方法。运用"目标工作法",可以让你更好更快地实现宏伟目标。"目标工作法"具体表现为如下"十个围绕":一是要围绕理想确定目标。目标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围绕自己的远大理想科学地确定好人生目标。确定目标时,一是个人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认为:只要你有你所认识的一些成功者那样的个人天资或家庭背景,你也能够成功?这种想法必然要妨碍你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想成为成功者,必须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确实具备的条件去尽最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成功在你手     
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毕竟太少了,因此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以为具有特殊天赋的人才可以出人头地。这理论极其荒谬。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自己的"天才"缘自画了8万张画。这样苦心造诣的学习,使一个天才诞生。我也算费过心机、下过苦功去研究,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成功呢?结果是:只要努力,成功便是必然的。什么是努力昵?首先,一定要从自己开始,为自己建立起成功的自信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不论年纪,不论背景,不论地方,不论智慧,不论才学,不论性格在人生任何阶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我们都有成功潜质的。只要我们将这种个人的领导才华施展出来便行。最可惜的是,当我们的才华稍露时,就被排斥抑制了。要克服别人的排斥,便要靠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朋友四型     
余光中 《领导文萃》2008,(3):145-146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理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让你“喜出望外”呢?大致来说.按铃的人可分为下列四型:  相似文献   

9.
河之洲     
许多人以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人恩惠。这也许是对的,但在有些时候,事实却恰恰相反。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给你恩惠。当你开口向某个人求助的时候,你隐含的意思就是让别人在你身上下赌注。你争取到越多的人下赌注,你输掉的几率就越小———因为你的基本支持者的网络就会进一步扩大。然而,很多人都克制自己不愿启齿向他人求助,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弱小,坚持依靠自我才是力量的象征。这种“一切自己干”的心态,有可能是十分致命的,会导致他没有同盟者。(原载《政治游戏———懂得政治的人是如何玩这种游戏的》一书…  相似文献   

10.
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在荒漠里你也很难将你的能力发挥出来,因为每个人的成功其实都是需要动力和环境的。同时,在其成功之前都有一个没有赞美、没有快乐,只有压力和痛苦的阶段,只不过不同的人会凭借个人能力来决定这一时间的长短。河北省邯郸市恒峰隔热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善峰就是在经历了一个没有赞美和快乐的阶段,承受着压力和痛苦之后,在岁月牵出的路上,成熟着自己的事业的。■阴错阳差,不如意的工作铺就了日后张善峰事业成功的路人生是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会有人只去主动选择而不被选择的。因为人生其实就是一…  相似文献   

11.
博文集萃     
正这四个方面妨碍你升职加薪1.忙是忙,但是忙无所获有些人工作兢兢业业,起早贪黑没有一天懈怠,却始终没有得到提拔。这样的人其实具备了一定的升职潜力,但是缺乏的是对工作的理解和表现。你做了什么,要让老板和上司知道,如果你的工作确实能够推动公司走向"挣更多的钱"这个目标,那么老板必然要提拔你这样的人为其所用。2.喜欢追求"风言风语",却不关心"眼见为实"一个公司,除了老板挣大钱,一定是有人能"分得一杯羹"。题目中的升职加薪实际上就是努力去争取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0,(8):124-124
关于失败,英国人哈罗德·埃文斯有这样一段论述:对我来说.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失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失败,因而失败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得以失败为阶梯。换言之,成功包含着失败。关于失败,我想说的惟一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选择照明行业是很偶然的,但是所有偶然发生的都是必然的”,跟马秀慧面对面,她脸上灿烂的微笑恰如柔和明亮的灯光,让你感受到一个女人对自己十分自信。“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要进入商业领域的,而且我一定要进入这个领域”,为了这个商业目标,马秀慧和老公王耀海从帮人卖灯管做起,这块敲门砖也为夫妻二人开启了“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决策》2010,(12):24-26
“在关系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结一个蜘蛛网,你网住了虫子,却也把自己一辈子围在了网中央,最不能挣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15.
1.方向之灯:制定目标,写在纸上,并定出达到它的时间。为实现你的愿望去做,去创造,去奉献……2.交往之灯:结交比你更懂行的人。把他们作为你努力的榜样,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3.梦想之灯:成功只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你只要怀有一个梦想,就没有办不到的事。4.进取之灯:回顾并更新你的目标。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  相似文献   

16.
<正>1.选择比努力更聪明职场发展不在于你能力有多强,不在于你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你在一个适合你的环境中生存。聪明的人总是选择借势登场,选择和成功的人合作,选择追随巨人达成更大的目标。2.成长比成功更迫切成功是每个人的目标,我们在努力达到这个目标时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无论结果怎样,我  相似文献   

17.
失败的价值     
李欧梵 《领导文萃》2013,(18):105-105
人年轻时一定有认同危机,这段时间就是一个缓冲期,你在大学里可以随意选课,随意地找寻自己的兴趣。你的一生里,只有大学这个时期可以让你在教授、环境的保护下,找寻自己的认同。到了社会上,就没有时间了。也就是说,在人成熟前,要经过认同混乱的阶段。人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会开始反省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有一样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8.
王石 《领导文萃》2014,(24):106-108
正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学习新语言、探索未知领域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倾向于回避这种不舒适,毕竟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让自己遍体鳞伤。我以前一直很觉得我们应该让自己舒适一些,但是后来我  相似文献   

19.
纽约房地产商威廉.哈芒卖出过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房子。他最爱说的是众所周知却又总被忘记的一句话:"推销员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客户争论。争论就是一种竞争,而任何人都不想在竞争中失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一定要迫使他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你往往会一无所获。也许,只有那些没有经验的新人才会采取这种笨方法。不难发现,真正的成功者,总会十分谦虚地请他人评述自己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09,(5):50-51
怎么才能判断你的领导风格是否最适合自己呢?你是否会为了掌握权力而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呢?许多组织都在努力让年轻的领导者们接受公司所推崇的领导风格,甚至会通过一些培训项目来改变他们的领导风格,以便让其更加适应公司的发展。这种做法有一个巨大的风险:你是否会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功而刻意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冒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