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支配这些财富的前提条件是剥削与压迫,它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占有大量财富的少数剥削者,另一级是贫困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在消灭剥削压迫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产…  相似文献   

2.
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方面的众多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区域经济思想的创新,同以往的区域经济理论相比较,邓小平同志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创造性突破。一、发展目标创新:部分地区先富与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②仅仅少数人富裕,而大部分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  相似文献   

3.
消灭贫穷,走共同富裕道路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一个东西。他早在90年代初就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邓小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新思路。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思路,反映了邓小平新的共同富裕观。 一、邓小平新的共同富裕观,从理论上划清了“共同富裕”与“共同贫穷”的界线 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所应追求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奋斗目标,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相对剥夺的现象,这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不消除实现共同富裕中可能出现的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将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甚至引发严重危机。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应当避免或者消除相对剥夺,而不是简单地治理或消除相对贫困,因为消除相对剥夺比消除相对贫困更为艰难。当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之后,不同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对剥夺感将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6.
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张凤祥,郭士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突出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须深刻认识、深入理解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的一种耦合状态,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一个先“富裕”后“共同富裕”的逻辑。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前提。生产力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适宜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生产力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创富能力提升,首先解决的是从贫穷到富裕的问题,而从富裕到共同富裕必须有一种适宜的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安排。即一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其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必须既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不仅应该是"富者之思”,也应该是"学者之思”.本文指出(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思想共同的根本出发点;(二)中国人民实现了由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物质成果,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前提,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社会基础;(三)就像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解决了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正确地解决了当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问题、解决了中国人民由一穷二白向小康生活转变的问题一样,"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今后长时期内应付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生产与分配的统一。文章重点剖析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扎实推进“共同”和“富裕”。第一,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财富的创造。第二,共同富裕不是否认或排斥市场经济,而是依靠市场经济激发内生动力。第三,共同富裕不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产物,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甚至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第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局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挥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以共建为基础扎实推进共享与共富;完善分配制度,使人民更公平地享有物质财富和社会发展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上打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必须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它包括那些内容?迄今为止,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明确,并常常习惯于作简单化的理解,因此常常引出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和实践中的政策摇摆。我认为,作为对社会主义分配政策目标的高度概括,共同富裕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共同富裕强调社会主义富裕的广泛性和人民性,体现了富裕目标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滋生财富占有和分配上的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那种建立在多数人贫穷基础上的少数人暴富,是与社会主义富裕目标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 ,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其核心思想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先富带动后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避免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阐释,指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着力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色.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都含有一个"共"字,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是目标指引和路径依赖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为共享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共享发展.实现共富和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共享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必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富裕"而没有"共同",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共同劳动、共同享有的共富之路,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勤劳才能全民致富.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应注重共享能力的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以共享发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迈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特色与成效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和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们逐步走上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之路。在改革开放中,作为先富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不但追求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而且对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成为迫切的愿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等于文明”、“既要发展生产,走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又要向愚昧落后作斗争,走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坚持“两手抓”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由共同和富裕两个词合成的复合词,它是事实性概念,其涵义既包括共同和富裕,也包含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富裕属于生产力范畴,共同与富裕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构建测度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富裕的测度方法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明确共同富裕的表现形式、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评价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共同富裕是指有合理差距的全民共同富裕,其外延会随着劳动实践范围的扩大而扩大。共同富裕不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共同富裕测度方法,有助于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从而有效地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困惑多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是生产力的问题;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讲的是生产关系的问题;达到共同富裕,即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二字说明“共同富裕”有个过程,不能所有的人、所有的地区在同一天达到。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地区差别大,文化差别大,不可能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我们党的根本宗…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主要手段.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走向共同富裕.部分先富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但也要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过去,在我的思想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走共同富裕之路意味着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有经济;而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只能意味着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破产.同富裕之路联系在一起,定会遭到耻笑.但是,今年前不久的一次短暂的温州之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看法.因此写出这篇调查报告,现发表出来,请大家予以评论.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消除绝对贫困、为共同富裕创造前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运用系统论整体论方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历史观、价值论、方法论上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哲学逻辑,系统回答了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不竭动力、实现路径三方面的问题。阔步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当全面总结共同富裕“路线图”深刻的哲学意蕴,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系统性整体性的方法论内容,多渠道拓宽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结合是迄今在认识上还是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基础。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市场经济顺畅运转的条件。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需要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市场经济出售商品需要共同富裕创造大市场,两者互有需求、互相促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形式的最佳选择。1949年共和国建立后实行计划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人均GDP379元,每人每天只有一元钱,基尼系数0.15,是世界上分配最平均的地方,是共同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