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常亚平  罗劲  阎俊 《管理评论》2012,(3):100-107
探明服务补救悖论的形成过程对服务失误的控制和服务补救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满意度变化过程为主线揭示服务补救悖论形成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服务补救悖论形成过程可由服务失误和服务补救两个不同的过程来描述,在服务失误过程中,失误频率、失误严重性和感知失误可控性都会显著促使顾客满意度降低,其中,失误严重性的影响最大;在服务补救过程中,实物和非实物补救水平都可以恢复消费者的满意度,并且二者的差异不大;关系强度对这两个过程的满意度变化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关系强度低的顾客对于失误频率和失误严重性更加敏感,并且更注重实物补救水平。  相似文献   

2.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服务失败都不可避免。当发生服务失败时,迅速有效的服务补救可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此,服务提供者应该进行预应性设计,以降低可能的服务失败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服务补救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了服务补救的三个理论,并对三个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给出整合了三个理论的服务补救研究框架;最后提出应对服务补救的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服务失败发生时,企业的反应有可能恢复消费者满意度,也可能加剧恶劣的情况,将消费者推向竞争者。所以,服务失败和服务补救对企业来说是关键时刻,已有研究重点关注的是补救方法和归因,但是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在营销活动常见有效的方法,目前鲜有研究其对服务失败的影响。基于期望确认理论,通过实验探讨音乐对服务失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接触慢音乐比接触快音乐对服务失败的负面感受更低、服务补救的正面感受更高、总体满意度更高、行为意图更高;消费者接触喜欢的音乐比接触不喜欢音乐的行为意图更高。  相似文献   

4.
一、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一)服务质量含义 服务质量可以被定义为顾客对实际所得到服务的感知与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因此,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它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和实际体验质量(即顾客实际感知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对比.在顾客体验质量达到或超过预期质量时,顾客就会满意,从而认为对顾客的服务质量较高.反之,则会认为对顾客服务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已有的服务补救研究认为服务补救应该和服务失败匹配,没有深入探讨顾客心理差异对补救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服务补救应和顾客特征相匹配,从"自我调整导向"角度区分顾客的心理特征,研究顾客的个体差异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服务补救方式被区分为"多获利"型和"少损失"型两类;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有"趋利"和"避害"之分。本文选取餐馆行业,采用实验方法考察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与补救努力的交互作用对顾客感知的补救绩效和补救满意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当补救努力与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一致时,顾客的感知补救绩效更高,对补救更加满意;对于"趋利"导向的顾客,"多获利"型补救方式效果更好;对于"避害"导向的顾客,"少损失"型补救方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敏  黄翠龙 《管理学报》2012,(4):522-528
在正式劳动契约缺失或不完善的现实背景下,基于期望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农民工对雇主责任的履行与过往不履行责任的感知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期望匹配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历史心理契约破坏对农民工的心理契约履行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历史心理契约破坏和心理契约履行均对期望匹配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期望匹配度还在心理契约履行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最后,针对研究假设检验结果的启示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顾客累积满意度的测量——基于动态顾客期望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客的累积满意度是反映持续型服务产品绩效的重要指标.由于累积顾客满意是顾客各期感知的叠加,会涉及不同时段的顾客期望,因此,充分考虑期望的动态性是对它进行有效测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动态的顾客期望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测量累积满意度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将“期望差距范式”和“后悔/得意结构”相结合,并充分考虑了“适应性”和“社会比较”对顾客期望的动态性所造成的影响.本研究还将该模型运用于企业促销资源的优化分配.优化结果表明,整体符合脉冲式递增分布,并增大首期投入的资源配置方案可以使顾客在一定时期内的累积满意度达到最大.该结论与行为经济理论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模型的良好效度.  相似文献   

8.
期望不一致对满意影响的函数形式:展望理论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望理论有关价值函数具有参考点依赖、敏感性递减(非线性)和损失厌恶(非对称)等性质的预测,在顾客满意领域日益得到关注。尽管在理解满意的时候,人们将"期望不一致"作为主导范式,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不恰当地将负向(正向)绩效等同于负向(正向)不一致,从而未能严格检验参考点依赖的作用。此外,展望理论中的敏感性递减和损失厌恶两方面性质很少同时得到验证。为弥补上述不足,作者根据来自四个产品类别,即手机(n=2518)、笔记本电脑(n=1932)、台式电脑(n=1954)和电视机(n=2204)的调查数据对上述预测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直接将"期望不一致"操作为绩效期望与感知绩效之间的差值,并且以三次多项式函数设定"期望不一致"与满意之间的关系,展望理论的预测得到了一致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
运用顾客价值需求理论和满意理论,从顾客认知视角分析服务关系下显性服务契约和隐性心理契约履约感受内涵及满意评价基准,揭示顾客服务失败感知要素概念及关系,并遵循个体"方法目的"链逻辑思维,构建出"互惠交易"原则下顾客服务补偿期望层次结构。以餐饮服务为背景,实证得到顾客感知"服务失败"的5个维度,以及顾客感知"服务失败"与"服务补偿"期望之间3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罗海成 《管理评论》2008,20(11):25-30
从交易过程视角来看,感知价值、顾客满意是服务忠诚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文献之间存在不一致结论,且缺少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与服务忠诚不同维度之间关系的深层次探讨。本文应用结构方程理论,在感知价值、顾客满意与服务忠诚两个维度(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之间构建了研究模型,通过两个服务行业的实证数据分析,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了相应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客户交易时并不会一帆风顺,当客户面对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时,不同服务补救措施会如何对客户感知、满意度和信任度产生影响?本文区别于以往实验或准实验法为主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引入组织行为学的公平理论,采取真实客户服务数据,基于不同客户类型深入探讨服务补救质量对客户满意、客户信任和客户忠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补救质量对感知价值、满意和信任均会产生正向作用;大客户对服务补救过程中的"互动公平"最为重视,公众客户更为强调"结果公平"的影响.这就告诉服务型企业应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大客户看重过程,一般客户更看重结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服务补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顾客期望的构成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期望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变量。本文在相关文献评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价值期望、服务价值期望、形象价值期望和付出成本期望等四个顾客期望构成因子,以及相关的五个顾客期望驱动因子,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并对其管理意义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顾客在排队系统获取服务时,会存在心理上的期望等待时间,该期望会影响顾客在排队系统中的行为变化和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收益。本文以传统的M/M/1排队系统为背景,基于顾客存在期望等待时间的前提下,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应基础理论和模型假设进行介绍;其次,对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情形提出三种新的策略:重新定价、通过折扣对顾客期望值进行调整、提高服务率;然后,分别对上述三种策略进行优化分析,并同现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策略都比维持原有定价带来更大收益;当折扣力度较小时或顾客对费用感知强于时间感知时,折扣策略优于重新定价策略;当折扣力度较大或顾客对时间感知强于费用感知时,重新定价策略优于折扣策略;最后,通过对最优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管理启示。本文的研究对于顾客存在心理期望等待时间的服务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顾客沉默”导致的服务失败频繁发生,现有研究缺乏对预防性服务补救适用条件的界定及其潜在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服务补救理论和心理契约提出3个研究假设,构建了预防性服务补救对消费者宽恕的研究框架,通过实地实验和行为实验等三个实验,利用发货延迟、商品与图片展示不符等真实消费情境,通过方差分析和Bootstrapping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购情境下预防性服务补救对消费者宽恕和消费者满意具有积极影响,且预防性有形补救比心理补救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宽恕意愿;心理契约和消费者移情在预防性服务补救和消费者宽恕之间发挥连续中介作用;品牌故事在预防性服务补救和消费者宽恕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预防性服务补救与消费者宽恕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企业制定合理的预防性服务补救策略提供了指导性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损失厌恶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强制型顾客参与对感知共同创造及在线服务补救满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在线服务提供商道歉表达方式对强制型顾客参与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顾客的实体参与和心智参与有助于增强感知共同创造,从而提高在线服务补救满意,相比实体参与,心智参与对感知共同创造的积极影响更强,而情感参与没有影响。此外,相比运用直接的道歉语言,当在线服务商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即表情符号来表达歉意时,顾客参与对感知共同创造的积极影响更强,从而在线服务补救满意更高。  相似文献   

16.
<正>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的新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目前绝大多数通信企业正通过不断改进系统、优化流程、培训员工、完善评价考核等多种渠道来努力实现“零缺陷”, 但尽管如此,由于用户感知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和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服务的结果距离用户的感知期望值仍会有距离,以至于引起用户的抱怨乃至投诉。因此,作为改善服务质量的一部分,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的新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期望、需要、服务实绩与顾客满意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一次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顾客期望、需要的满足程度、顾客感觉中的服务实绩与顾客满意程度的关系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期望通过对符合期望过程的消极影响、符合期望过程对满意程度的积极影响,进而对满意程度呈消极影响,同时顾客期望通过对感觉中的服务实绩的积极影响、感觉中的服务实绩对满意程度的积极影响,进而对满意程度呈积极影响,但期望对满意程度的总的影响仍为积极影响;2.顾客感觉中的服务实绩与顾客满意程度之间至积极的双向影响;3顾客感觉中的服务实绩与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之间呈积极的双向影响;4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与符合期望过程之间呈积极的双向影响;5.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与顾客满意程度之间呈积极的双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专题小组座谈、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专业课教师角色期望构成因素,及各类角色绩效对大学生对教师满意感的影响,有助于高校提高评教系统的服务导向性和科学性,促进师生互相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价值导向的服务补救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武  苏秦  陈婷 《管理学报》2010,7(2):248-253
着眼于企业成本控制,关注企业最优补救策略的决策机制设计。首先,基于顾客价值感知,将服务差错和服务补救系统进行了概念化建模;在此基础上以过程补救投入、结果补救投入和补救时机为决策变量,建立起企业服务补救决策的数学最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企业可以在满足顾客基本补救需求的约束条件下,制定出成本最优的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先验概率的期望效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关于非确定决策问题中的新的假设, 在此假设前提下, 构造了概率模糊化函数, 结 合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和人的风险态度, 定义了决策人的可信先验概率, 从概率模糊化的角度解 释MM EU 模型的多先验概率的形成, 进一步扩展了多先验概率的内涵, 由此建立了基于模糊 先验概率的期望效用模型, 该模型可以同时应用于传统决策理论中的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 策问题, 对A llais 悖论和Ellsberg 悖论均给出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