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逻各斯继续成为奴役逻各斯”的理论理论前设,立足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化”的时代背景,哈贝马斯分析研究了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间关系的内在规定性,独树一帜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对科技发展的脉络和实质进行反思,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体系。尽管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生产力观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他的科学技术生产力观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我们须谨慎取舍。  相似文献   

3.
首先,谈谈“哲学现代化”的名实问题。对于“哲学现代化”的口号,目前国内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观肯定地认为需要搞哲学现代化,并认为这个口号是科学的。这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些理论观点已经过时,应该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现代化。另一个是,要概括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新成就、新成果,借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须提现代化。还有一个没有公开表露而实际上又是存在的理由,即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剖析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为立足点阐发了科技伦理思想.提出了"科学技术合理性"这一科技伦理的核心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伦理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当前应当如何对待科技及其应用问题、科技同伦理的关系问题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对解决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也即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都在变化,例如:农业时代,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土地;工业时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是机器;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当仁不让成为第一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一个全面渗透科学技术的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产业部门可以脱离科学技术而得到发展,因此科技日益成…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李金林,苏开源毛泽东的科技观是社会科学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统一,由科学技术的功能观、发展观和实践观构成。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全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科技生产力思想研究汤群英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特别是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的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中多次提出“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党的十四大报告也充分肯定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所谓依靠科技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所谓依靠教育就是用科学技术和知识武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处于主体地位的劳动者,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是科学技术传播、发展的主要途径,要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9.
张三萍 《学术论坛》2006,1(9):27-29
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既具有思想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其一,研究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其二,研究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也有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其三,研究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还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马书琴 《北方论丛》2016,(1):136-1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任何时代人们都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处于关键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为研究视域,去探索和体现人本质的价值性存在,自由地追求理想,真正地发展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生的价值,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以现实的人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需要,坚持经济公正观的真正价值,以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视域下,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行价值性探究,可以说既丰富和发展人本质的价值内涵,也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观的最终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观李辛生在现代工业化和社会发展中,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关系,科学技术在建立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一、严峻的生态现实和矛盾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科技进步状况如何,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企业的经济潜力,以至决定这个国家、这个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并使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直接推动着经济增长,刘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现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广泛地向生产转移,谈几点很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张谨 《学术论坛》2006,(3):40-43
海德格尔是20世纪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的批判来追问现代科学观与技术观,从而揭示出现代科学最主要的“研究”本质以及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座架”特性。其思想和研究方法对我们解决因科技所引起的诸种社会问题是大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4.
娄成武  姜晓秋 《理论界》2005,46(6):11-13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价值观是价值意识的最高形式。构成价值观的首先是建立在一定价值评价基础上的价值信念。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学技术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技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其理论框架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好地完成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注重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变革的重要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有悖于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近代以来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工具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观受到挑战,随之而引发出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历史呼唤着新的科学价值观。科学价值论的探索对科学技术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价值论应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一般概念为前提,将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把握唯物史观与价值方法的有机结合,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源于明显有别的社会历史条件,从近代到现代,人类所建构的进步观念经历了由理性主义进步观到现代西方危机论的嬗变,对进步的信念由塑造神话走向推翻神话。两种不同的进步观念在理论上恰恰是直接对立的:在理论基础上体现为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在理论支点上出现为科学技术万能论与科学技术异化的殊异,在理论核心上展示出机械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区别,在理论归宿上则呈现为盲目乐观主义与消极悲观主义的分歧。比较两种进步观念的理论差异,把握它们殊途同归的理论探索,对于正确认识社会进步问题以及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科学回答。这个过程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肯定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立场和基本原则;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结合,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拓展哲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增强哲学研究的作用和功效;改变哲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观照当代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的新发展,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创新构筑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机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在社会关系分析基础上,在理解科技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比社会学、政治学理论更具有针对性。从交叉学科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内涵,有助于从历史与地域等大尺度背景中统摄马克思科技思想研究,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学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影响力,对阐释不同制度下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一个时期内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因此,不断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观点进行理论探讨,是科学学、自然辩证法和其他相近学科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客观审度这一背景,对于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丰富内涵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将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自始至终都与科学技术有关,造成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也与科学技术相关,保证人类未来的持续发展又关系到科学技术.本文通过对传统科技观、后现代主义科技观和当代绿色科技观的全面阐述,客观讨论当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所涉及到的对科学技术历史作用的评价、现代意义的估计和未来发展的期待.现实表明,人类如何摆脱生态危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建设.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建设就是如何构建和认识绿色科技,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正效应,减少以至避免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