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骨脂是一味重要的中药药材,原产于海外,由蕃商传入中国。宋代时受到政府、医学家和文人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主治诸虚引起的五劳七伤、下元虚冷、肾冷精流、阳痿早泄、腰膝酸疼,以及妇人血气、堕胎、小便频数、遗尿,外用治疗风虫牙痛、打扑伤损、疮肿等症。官修医学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和《绍兴本草》等记载了补骨脂的名称、起源、性质、效能、产地、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等。医学方书《太平圣惠方》《简要济众方》《政和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记载了补骨脂丸、补骨脂散、补骨脂汤、补骨脂膏等方剂的主治、组成和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自清代以来,学界一直认为,皇甫谧的医学著述除了《针灸甲乙经》《论寒食散方》等,尚有《依诸方撰》与《内经仓公论》两部医方著述,但经过对史料的梳理与各类文献的考证,发现《依诸方撰》与《内经仓公论》是不存在的,前者其实是他的《论寒食散方》,后者实则为其《针灸甲乙经》之代称。  相似文献   

3.
《千金方》中的“耆婆医药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是中国医学主流中的名著,但其中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医学知识。耆婆是印度古典医学文化的化身,通过汉译佛经对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千金方》为对象,来探明耆婆医药方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南北朝陈延之撰,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方书,但该书现只有日本还秘藏着部分残卷。1992年,日本学者将其影印刊行,并附列了残卷的翻字(即文本校录)和注释。通过考辨,指出了该影印本的翻字和注释中存在着的一些录写和理解方面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袖珍方》是在明代朱橚主持及授意下,由周王府李恒编撰的一部方书。其成书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朱橚被贬云南有关。此书在编刊及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著录及版本差异造成撰著者的混乱,其作者被认作朱橚或李恒,甚而被误认作明代熊宗立或王永辅。通过各种著录题跋及版本考察,考证此书的成书过程、刊刻时间,厘清此书作者及序跋作者,并与熊宗立及《简选袖珍方》作者王永辅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协和医学院中文部的设立及其对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影响,提出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讲座,是中国现代医学院校里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李涛的《医学史纲》及其在美国《医史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英文)为代表性成果。抗日战争期间李涛的工作,还得到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美国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的友好帮助。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济南地区慈善救济及医疗机构除官方设立的养济院、漏泽园、医学署和惠民药局外,还有官民共办的普济堂、育婴堂,救济内容涵括养老、恤贫、抚幼、助葬、医疗等多个方面。济南作为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慈善救济及医疗事业发展在山东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仅就济南地区而言,慈善救济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医疗救治发展缓慢,惠民药局、医学署等医疗机构建设较少;由民间首创而由政府推广至全国的有普济堂、育婴堂,而育婴堂的规模在济南地区远远小于普济堂。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普济堂和育婴堂从一开始官方力量参与即较多,表明在慈善救济方面官方仍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杏苑生春》是明代太医院发刻的一部医书,由宁夏医家芮经汇集而成。芮氏素怀普济仁心,博览医经。鉴于古代医籍浩瀚博杂,为了能以简驭繁地阅读并有效地指导医学实践,芮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明病理、辨医证,汇集而成《杏苑生春》。试对该书的成书背景、版本、内容、所收医论文章及其所含辨证、脉证思想进行考述,并结合出土墓志铭,对芮经的生平予以补述。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书十八卷,包括《素问》九卷,《灵枢》九卷,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哲学史也有着重大影响.它吸取先秦的唯物的精气说、阴阳五行说和形神论,作为医学理论基础,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病理与药理,治疗与保健等各方面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又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本文仅就《内经》的形神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新识隅人确定一部典籍在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位置,从来也没有像《韩非子》这样面临重重困难。两千多年来,自韩非去世以后而形成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的封建王朝,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皈依韩非的政治主张和治世方策来建立和维持自己的统治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11.
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赵庆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来注释评讲,名家辈出,但古人说《诗》,大多侧重于诗教和训诂。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研究而影响较大的,则有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主张“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他说:“六经...  相似文献   

12.
医药化学家孙思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早年时便以严谨的态度研究丹药,对一些金石矿物与丹诀反复试炼,撰有《烧炼秘诀》、《太清真人炼云母方》、《太清丹经要诀》等多部化学制药著作。在此基础上,他谨慎地在临床实践中试用这些金丹,功效显著者便记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后者记载的丹药尤其丰富。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药化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袁祁 《百姓生活》2013,(12):19-19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是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孙思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早年多病,立志学医,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晚年隐居过的陕西耀县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百姓都要举行庙会,纪念他为我国医学作出的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14.
祝世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公共理论课教学,从事医学哲学、医学方法论、中西医比较、中医发展战略等研究,主攻中医系统论研究。曾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中医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中医多学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出版专著《系统中医学导论》、《中医系统论》、《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等6部,主编《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等3部;副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中医,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等150多篇,其中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先后开辟"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系列研究"、"中医药自主创新思路研究"、"中医问题访谈"3个专栏,发表论文31篇。  相似文献   

15.
药王孙思邈出生在西魏时代,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之道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小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唐太宗还亲自上山拜会,名噪一时。不过,更为出名的,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现将孙思邈的养生大法公之于众,相信读者看了之后会有所受惠。局部有某些症状的人更可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梳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17.
《圣济总录·《小儿门》集北宋以前儿科医学之大成,通过对《小儿门》的研究发现,小儿服方用量除与病情、药性、年龄密切相关外,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方剂的剂型。《小儿门》方剂剂型较前代进一步丰富,多达31种,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丸散剂。剂型多样性为小儿服方用量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与剂型相对应,服方用量的计量单位也呈现出形象化、多样化的特点,除度量衡计量单位外,还运用了大量拟量单位,其中丸剂使用了19种拟量单位。研究《小儿门》服方用量有利于明晰小儿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对现代小儿临床用药及服方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丰富方剂学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是我省高平人。他撰写的医学著作《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高平市的王寺村,现在还保留着他当年使用的药碾、碌碡和舂药的石臼,石臼上有泰始三年(公元二六七年)的题记。他就是王叔和,又名王熙,西晋时曾任太医令。王叔和“博通经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致力于医学著作。在王叔和以前的一些医学著作里,对于脉学只有零散的记载。王叔和采撷群论,精心研求,进行总结,编写了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选学     
在中国为数很少的被作为一门学术的研究对像的经籍中,六朝至少占了两部,一部是《文心雕龙》、一部是《文选》。文选学就是以《文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