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本质陈立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创造并被运用于指导前苏联改革的思想体系。在它的指导下,前苏联改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结果是前苏联全面的动乱和最终垮台。戈尔巴乔夫和他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  相似文献   

2.
苏联发生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并最终导致了党的领导和政权的丧失。以下就此问题作点具体分析。 一、倡导“新思维”,鼓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演变奠定理论基础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即把建立新的政治思维作为实现新的政治路线的前提和保证。“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戈尔巴乔夫把他的“新思维”作为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唯一准则,并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3.
邓永华 《南方论刊》2010,(10):60-62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改革中,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以其为理论依据而进行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共产党的解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灭亡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80年代后半期,若干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打出的一面纲领性旗帜.从今天的现实情况看,自一些国家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来,社会局势迅速恶化,民族骚乱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政治反对派峰起林立,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群众思想混乱,社会剧烈动荡,有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发生了分裂和解体.实践证明,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已经破产和失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所以破产和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鉴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还有影响,以及至今仍有不少人在理论上未彻底划清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因此本文拟就“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试作一些分析和评说.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自1985年3月担任苏共总书记至今,在其所发表的讲话和所写的文著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思想观点。为便于我们从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现将其基本思路简述如下: 一、重视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戈氏认为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应当成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他说:“正是人民、人及其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才是历史的主角。因此,改革的初始任务,它的必备条件及其成功的保证在于唤醒人们,使他们成为真正积极的和关心改革的人,使每个人感到目已是国家、本企业或机关、本研究所的主人。”“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关系和个人关系中多一些文明和人道主义,多一些人的尊严和目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新华出版社,第27页)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南京社会科学》2015,(2):133-137,144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社会思潮多元化产生的背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五大主要社会思潮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摧毁了苏联共产党的合法性,保守主义阻碍苏联社会的改革发展,民族主义思潮推动国家分裂。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应当有利于改革、稳定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掌控意识形态,辩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东欧国家泛滥,成为这些国家原执政的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非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从性质上看,它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社科院科社所、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四川大学马列部和成都市第二党校联合召开的“苏联演变与民主社会主义”研讨会于1月13日至15日在四川温江举行。参加会议的同志围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实质及其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燕  刘新民 《理论界》2010,(10):36-38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孟宪平  姚巧华 《理论界》2007,43(6):172-174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模式(即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主义模式。在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它等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族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2.
苏共亡党亡国亡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执政能力出现了致命的蜕变:执政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苏共的执政迷失了正确的航向;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经济建设纲领,恶化了苏联的经济,大大弱化了苏共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建设无序又无为,一个原本集中统一的执政党演变为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毫无战斗力的乱哄哄的“俱乐部”。执政能力的衰减和衰竭,使苏共最终完全丧失了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本钱与资格。  相似文献   

13.
李芬  祁刚利 《兰州学刊》2006,(5):92-95,3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国际共运史上,苏共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所犯的“左”,即民主的缺失,右,即民主的泛滥,这两个方面的巨大错误,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文章在总结苏共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以苏共为鉴,搞好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要从权力结构、政党文化和民主程序上入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9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召开座谈会,就苏联改革中出现的新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戈尔巴乔夫自元月苏共全会以来,实施了一些有效措施,从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列宁创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苏共保持坚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斯大林破坏了党内民主,实行个人专断,严重伤害了党的机体,使民主集中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赫鲁晓夫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错误,却无法改变过分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勃列日涅夫及其继任者固步自封,使民主集中制凝固化。戈尔巴乔夫用西方政党的民主制代替了民主集中制,是苏共亡党的直接原因之一。固守过分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完全否定、抛弃民主集中制,就是苏共亡党的最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6.
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苏共中央 1 985年 4月制定的“加速发展战略”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中的实践的详细分析 ,明确地指出 :这一战略的最初目标是以科技进步实现经济集约化 ,加快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戈尔巴乔夫等人却逐渐把经济改革发展成政治改革 ,把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成对社会全面变革的总路线 ,而社会对此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不足 ,改革因之步骤失调。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完全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体制的初衷 ,逐步地偏离了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社会主义也不同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所谓的人道或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十年改革的过程、成就和经验,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历史演变经过了斯大林时期的官名册制度,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最终形成、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壮大并阻碍改革三大阶段。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形成的最早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俄国、苏联在进行国家角色定位中产生的问题。苏共犯“超阶段”错误的原因不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误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而是在于它对俄国、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西方关系上定位不当。我们在探究苏共“超阶段”问题时,必须注意挖掘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立足本国国情和已有的民主实践,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起点”与“低基础”的问题,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扎实有效地推进这一历史过程,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