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向来重视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到了宋代却出现了一种讲究构思上含蓄巧妙、强调诗情画意的新画风,这种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恪守古法的新画风即为院体花鸟画.它以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向来重视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到了宋代却出现了一种讲究构思上含蓄巧妙、强调诗情画意的新画风,这种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恪守古法的新画风即为院体花鸟画。它以精工富丽、浓重典雅的风格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对元明清乃至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群星璀灿的中国花鸟画坛,几乎每一位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都在心涧默默地感恩一个名字——吴国亭,因为这位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创新派领衔人物的系列著作《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中国名贵花卉》、《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和《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等,惠泽了中国花鸟画的芳园,使一大批立志中国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在花鸟画的艺途中寻觅到了走向胜境的法理。特别是吴国亭笔下中西合璧的创新花鸟画,掀开了中国几千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是民族精神和气格的象征,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在传统理念与创新意识、形式的多样性与情感的诸多矛盾中发展。而提高创作主体的修养关乎作品格调的高低,以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契机,把握时代给于中国画的要求,真诚的面对自然,面对心灵,努力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在21世纪的艺术之林争得有话语权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设色对于绘画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前人的绘画中总结出有利于当代画家的作画经验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而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在中国画的设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花鸟画独立分科前到分科后的不同阶段上,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简要概述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重彩花鸟画家的设色风格,力求从一个较小的着眼点来纵观古人留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而明清时代是中国文人画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重要性可以大致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中国文人画三大画科中最晚成熟的画科——文人写意花鸟画在元代水墨山水画艺术成就的影响下最终得以形成,徐渭、八大山人的出现把文人画中的"写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在中国文人画史中具有辉煌历...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花鸟画是一个多元互补的有机动态结构系统。其创作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忽视对传统的继承,生硬地向西方绘画上靠,追求肌理效果,游离于生活等。这些都给中国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元代花鸟画处于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的变革期.其花鸟画和题画诗的结合,不仅与水墨为主的元代花鸟画形态紧密相关,而且以诗、书、画艺术融会贯通促成了写意说、墨戏、追求古意及逸气的新风尚.元代花鸟画和题面诗的“合璧”丰富了中国花鸟画艺术,对后世中国画技法和画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笔花鸟画,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经形成为单一的画种,以后沿袭到五代,至宋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花鸟画的发展是从工笔开始的,随后又出现了写意画法.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工笔花鸟画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了,成为中国画中一支独特的奇葩,并得到了健康发展.工笔花鸟画风格、形式多样.在中老年,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喜爱工笔的极多,这对工笔画的发展是很有利的.要使这一画种更具发展潜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作者的全面修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更是至关重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观,中国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都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和风格,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我认为,中国民族的审美观在工笔花鸟画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写意花鸟画创作风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篆刻艺术的金石气对其写意花鸟画的形式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篆刻在其写意花鸟画的章法中是不可或缺的形式美元素之一,画、印相结合使中国写意画的经典形式更趋完美;其二,齐白石篆刻的刀法、章法与其花鸟画笔法、图式构成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趋同化与规律性。纵向考察齐白石的篆刻、花鸟画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是由平正冲和渐渐走向险绝跌宕,由墨守成法到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11.
《后百鸟朝凤图》是青年花鸟画家涂少辉(1977-)近年来的一组力作,为中国花鸟画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深刻的表现了自我,反映了时代,是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画。中国花鸟画,在六朝时,已出现单幅独立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画史著录的花鸟画家约有八十多人,各有所长。如薛稷画鹤,曹霸、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藏画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明代的苗族《斗牛图》、清代的傣族《写贝叶经图》、彝族《采茶图》、哈尼族《采茶图》以及本期封二、三介绍的《清代少数民族风俗画屏》等。这些画的作者多半名不见经传,生平几乎无从查考。但从其画风、技法和收集地多在内地来看,画的作者可能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的汉族画家。在少数民族被歧视的历史时代里,在山水花鸟画充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高度评价了《中国花鸟画技法研究》一书,并坚信它的出版将对花鸟画学的研究和现代化花乌画的探索,产 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晚年提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理论,并以自己"衰年变法"的勇气进行实践,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极致。在他的中国画中,写意精神的自由与具象形态的约束成为对立又统一完美的集合体。齐白石在他的写意花鸟作品中对于形和意关系的处理进行了完美的阐释。无论是在造型上,或是在笔墨、色彩、构图及创意上都独具风格,把中国画的意象审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艺术语言摆脱了古人的程式,创作图式更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复制,从而创立了既有传统核心精髓又赋予传统新内容的鲜明绘画风格。笔者试图通过对齐白石晚年变法对当代中国画的现实意义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能借鉴齐白石艺术的发展成就,从而使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建构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传统五代画风,画法多宗"徐黄"二体,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秾艳"的富贵意绪更为后世所尚。从宋初静谧安宁、细腻秾丽的"黄家富贵"之风到崔白的清雅韶秀,体现了宋代文化特点的独有风貌;从穷工极妍、典雅秾丽的北宋画院到南宋精工严谨的新颖体貌,无不诠释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演变历程。南宋院体画承续北宋院体绘画的路径,南宋院体花鸟画得到很好的发展,主导了艺术生活繁荣丰富的社会场景和雅致秀润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6.
艺途心语的宣泄─—记方凤富的《写意花鸟画技法》与《怎样画紫藤》百之人们都说教材是最容易写的书。可是,一本以教材体例为旨的谈论中国花鸟画技能技巧的书,是难写的。首先是难在对教材体例上的规范程式不易被打破。其次是难在不易将中国花鸟画技巧类读物的普及性与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花鸟画虚实关系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杨慧洁,女,1969年7月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祖籍河南方城。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北戴河书画院特聘画家、澳门彩墨画研究院特聘画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画》《艺术状态》《世纪画坛》《世界人文画报》《当代书画家》等报刊。2008年出版个人专辑《当代著名画家经典丛书--杨慧洁花鸟画》。  相似文献   

19.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时代,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浓艳媚俗浮燥外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乃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所造就。  相似文献   

20.
花鸟画意境论方凤富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有丰富的意境理论,无论是诗,无论是画,都以意境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同样,在花鸟画中,也有如词表现意境的问题。但在过去的画论中,谈到国画的意境,常常主要是指山水画而言,王维所谓“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之说,就是说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