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起源的心理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与发展是宇宙中所有生命的内在本质。这一本质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人类生命是这种内在本质的完满体现和实现,是宇宙物质演化和生命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与宇宙万物相对立的独特存在。这一独特存在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对客观外界和人类自身具有主体意识。在人类历史的初期,由于人类力量的弱小和自然力量的强大,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求生成了人的第一需要和第一任务,他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体力和精力直接地用以实现这一目的。正是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求生活动中,人的意识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成了人的目的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并最终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因此可以说,求生,是世间一切生命的本能;而求生的意识,则是人所独有的。正是这种源于人类本能的求生意识,开启了人类信仰之门,成为人类信仰产生的最深刻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伟大的理论构想与全球性战略,需要对一些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否则会偏离本真抑或成为盲目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是人以"类本质"而存在,类本质使"人类"成为可能,类的依存性进化,使人类共同体成为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类的"共同善",要求正确处理好人类行为与非人类存在、理念善与制度善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人类命运",人类命运就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大势与机会,马克思主义为此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7,28(1):5-14
人类观与宇宙观是密切相联的,深入地探索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为全面把握人类的来龙去脉奠定了基础。(1)从多元无限宇宙观来看人类,人类是旧宇宙的果实和新宇宙的种子,这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2)人类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作为旧宇宙果实的成熟过程和作为新宇宙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决定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而又透彻地认识旧宇宙和积极而又成功地开拓新宇宙。(3)人类发展的历程,经过了诞生、前期、中期、后期、结局等若干发展环节和阶段,经历了从维持生存、拓展生存到限制生存、改变自身与开拓新宇宙的多次转变。(4)当人类作为旧宇宙的果实而成熟并作为种子而创造了新宇宙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它的终结时代:它将从旧的本宇宙中消亡,或将在新的本宇宙中作为运行机制而发挥作用,或将作为更高级的宇宙层次即超宇宙的开拓要素而存在——但作为人类,它却不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薄伽梵歌>是一部包含着宗教、哲学、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等内容的综合性著名诗篇,是关于探求灵魂自由的作品.<薄伽梵歌>以理性思维的方法展开了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最终命运等哲学问题的探索.人的灵魂或本质"我",只是宇宙的灵魂或本质"梵"在人世间的显现,两者同源同体.作为宇宙本体的"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信仰本体的起源、分类和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天策 《东岳论丛》2007,28(1):147-153
信仰起源于人类灵魂观念的形成,后来发展成为庞大的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和哲学信仰三大体系。信仰的本质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宇宙背景、社会条件及死亡结局的精神应对。  相似文献   

6.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7.
徐冰 《家庭科技》2013,(2):51-52
宇宙本身的神奇之处往往超越了人类最狂野的想象。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宇宙到底有多么让人难以置信吧!人类可以装进糖块里 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放入一个小小的糖块中。这可不是开玩笑,因为物质内部有着不可思议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2,23(1):41-49
超弦理论是目前理论物理学的最前沿理论 ,其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弦的概念以用来解释各种力和粒子 ,以及提出了十维时空概念并用来解释弦。超弦理论对我们认识宇宙的结构、演化以及人类的特点与作用也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 )从高维时空观出发 ,宇宙演化的实质和方向 ,就是从十维完全卷缩时空向十维完全伸展时空的不断转变。 (二 )由于十维时空所处的状态不同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宇宙演化阶段和宇宙形态 ,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宇宙形态有三个 ,即 :十维时空完全卷缩的元宇宙、四维时空伸展六维空间卷缩的本宇宙、十维时空完全伸展的超宇宙 ,人类生存于本宇宙中。 (三 )从高维时空与弦的存在出发 ,人的意识存在于人脑卷缩的六维空间中 ,并与四维伸展时空中的脑神经密切关联 ,人的意识的自由本性来自于卷缩空间的高维自由度。 (四 )我们的本宇宙正朝向时空完全伸展的超宇宙演化 ,这与人类追求彻底的自由境界是完全相吻合的 ,这也正是宇宙演化的自然机制 ,人类的历史使命和终极关怀应是也正是开拓新宇宙。  相似文献   

9.
一、民法是文化的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和方式,是“人”化、“文”化、“伦理”化、“本质”化的人类历史运动,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体系为核心,包括心理意识、行为方式、知识、艺术、制度、习俗等要素构成的文明建树,是“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或意义之网。”(吉尔兹语)因此,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要以人的现实的生命存在及其对生存意义的追求作为文化本质,同时把人在交往关系中的普遍心理态势与行为模式,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人及其世界的优化,作为整体…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人  相似文献   

11.
张九红  李星 《理论界》2019,(2):10-17
人类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一种双重存在——种存在和类存在。当今普遍交往条件下的人类发展已经由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人类所追寻的正义类型也应该由人类正义取代局部正义。人类正义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相对应,它追求人类整体的繁荣与发展。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自由、尊严和幸福,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对人类正义和人的类本质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正义都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其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对人生哲理极其深刻而又卓越的艺术表达。李煜词中的悲剧性感发并不囿于个人世俗的悲欢离合,而是揭示了当人类置身永恒宇宙的对立面时的必然命运,揭示了生命的悲剧性本质,具有超越个体和时代的普遍意义。从作品的深层意蕴来讲,他在《相见欢》中所说的“朝来寒雨晚来风”,同样也是命定的必然。朱彝尊的《桂殿秋》就揭示了每个人都只能孤立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和谐、理解和沟通。苏轼的作品则集中体现了对这种命定悲剧的化解态度:正视命运,正视人生的缺憾,力求与命运的和解。这当中,有生存的悖论与现实的抉择,有精神的困境与超越,也有中国式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完成。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开辟了研究人类解放的一个崭新领域——日常生活解放.他试图从人类身处的风格消失、“意义零度化”的日常生活内部的矛盾与生命力的角度来反思和批判现代社会,寻找人类解放的希望;只有文化革命才能超越本质主义和理性主义,逃避政治经济制度的强制力,终结社会的异化,拯救人的命运,恢复人的主体性;列斐伏尔是将马克思隐含着的、历史推测性的人本学推向了生存论的现象学或历史生存的阐释学视野,但其解放观又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文化决定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15.
把宇宙观与人类观密切结合起来 ,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 ,运用哲学方法 ,提出了以下几个原理 :( 1)新人择原理 ,认为人类是宇宙物质进化的必然产物 ,我们这个宇宙在发生之初 ,就以最终产生出人类为其进化大趋势 ,人类不过是更大宇宙演化中的必然中介环节。 ( 2 )多元无限宇宙观 ,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无限的宇宙是分为若干不同层次或等级的 ;我们的宇宙发生在更大层次的元宇宙之中 ,我们的宇宙层次是一个多宇宙群体 ;我们这个宇宙有生也有灭 ,是一个生命体 ,但它具有内在的遗传变异机制 ,能够孕育产生出新宇宙。 ( 3 )新人类观 ,认为人类就是新旧宇宙传承的机制和中介环节 ,人类的特点是实现了宇宙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 ,因而是旧宇宙的果实和新宇宙的种子 ,人类在宇宙演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是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视觉文化缘起及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历史的目光,从根本的形而上层面考察当代视觉文化与人类世界的内在深层关联,从而理解视觉文化之本质:当代视觉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的一种必然的命运,其根本动力是人类通过视看将时间空间化从而降服时间、超越自身生存有限性的精神意向.这种植根于人性深处的视觉精神在遭遇后现代空间性体验氛围后推动视觉媒介技术发展,造就了当代蔚为壮观的视觉文化景观.人类将世界转化成视觉图像加以把握,从本质上说是人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对象化活动形态的体现.图像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归结为一种世界对象化价值运动,其根本意义在于伦理价值,即确证人的力量、满足人对于主体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从存在论的角度分析元宇宙作为一个可能世界的状态、意义和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元宇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它虽然是一个超越真实世界的可能世界,但行为主体仍然是真实世界里的人,也就不可能超越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政治、资本、意识形态的问题仍然递归地发生在元宇宙里,因此,元宇宙并没有独立的另一个存在论,而是与真实世界共有同一个存在论。元宇宙将改变生活,但不能改变存在论。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东北亚地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编写委员会,曾站在宇宙制高点上,对人类生存的地球有段精彩的表述:“从宇宙观察我们的地球,那是一个蓝色美丽星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眺望这个美丽的星球时,人们  相似文献   

19.
置身神界看人界——史铁生创作视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遭遇的不幸 ,史铁生的创作特别关注人生、命运等关乎人的生存的一系列问题。他关注的视点不在物界和人界 ,而在神界 (或“天界” :上帝、苍天、宇宙等 ) ,即一切现象的最后根源 ,一切存在的终极处。这一视点体现了他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极大热忱 ,使他获得了许多不同于常规思路的极为新鲜、独特、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晓毅 《文史哲》2005,(6):19-24
郭象认为,“性分”与“时遇”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命运。由于“时遇”的本质是众生的“性分”所致,且无法探究,因此将个人的“性分”视为命运的终极动因,并以“致命由己”为题概括其命运论。该论彻底否定一切宇宙神秘力量存在,是汉唐之际无神论命运学说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