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文明是一个关涉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等多方面的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范式,其中核心应当是立法文明、执法文明和司法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探索法治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法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和法律服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关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加大地方立法力度,增强法律保障措施,加快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改革,积极培育行政执法及司法人员的法治理念,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及司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联系、作用和区别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国家必须 :1、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 ;2、要把建立德治系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3、在良好的德治环境下 ,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普法等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体公民形成良好的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意识。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但依然存在自觉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不强、重亲情轻法治、重关系轻法治、重权力轻法治、重权利轻义务等思想意识问题,影响社会整体法治意识的提升。提升公民法治意识,需要培养公民法治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普法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存在着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的分歧.法治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治理机制,虽然不能缺少社会精英的参与、引导和推动,但在本质上和整体取向上应当是平民主义的.因此,中国法治要走一条大众化的发展进路,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型法治.法治的大众化进路在肯定精英作用的同时,倡导把法治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路线从精英统治回归到大众生活,立足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走一条群众发展之路.而要让群众走近并走进法治,普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启蒙、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用现代法治的话语来解释普法,实现普法的出发点、目标、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革旧鼎新.  相似文献   

5.
没有法治的农村就没有法治的国家,实现法治目标,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不可或缺。要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必须首先探寻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立法本土化程度的影响、权力私有化程度的影响及普法契合性程度的影响等制约农民法治信仰确立的因素,才能使对农民的普法工作有针对性,真正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命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置于同一体系之中。一体建设可以从逻辑前提、运行机理和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一体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同一体系下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内涵,一体建设的运行机理需要探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逻辑关联和重心定位,一体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的善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共同推进.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法治建设的薄弱地带.本课题组以皖北地区农村法治建设为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基本现状是:通过"一五"到"六五"的普法和法治建设推进,广大农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但是,依然存在国家对"三农"立法滞后、村民法律素质偏低、农村法治运行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村法治建设现实,要通过加大"三农"方面的立法,探讨出适合农村法治运行的有效机制,来助推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彭真同志长期主持和领导我国法制建设,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特别是总结十年动乱的教训,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及重视普法宣传教育等法治思想,对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是资源大区和边境贸易大区,独特的地缘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第一个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其中经济自治权将成为这些优越条件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并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稳健、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南方论刊》2009,(12):I0010-I0011
11月28日,宝安区2009年“12·4”法制宣传日游园活动启动仪式在灵芝公园举行。 自2006年以来,宝安区连续四年围绕着“五五”普法规划的工作目标,以依法治区为主线,以劳务工、青少年、社区居民为重点对象,不断更新“八个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在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普法主管部门主抓,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意义,是摆在法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法治国家主要是解决执政党依法执政的问题;法治政府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行为的法治化问题;而法治社会主要是在法律对社会组织与公民、政府之间的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问题。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践行现代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成,人民法治信仰的形成是前提、关键和根本。法治信仰既强调的是共同体对法治的认同、依赖、信奉和遵循,也强调共同体成员在日常的实践中践行法治原则,将法治内化为人们心中真诚的信仰。法治信仰社会化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的社会化目标之一,法治信仰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实现和完成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两大特征:其长期性体现在根除人治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艰难性体现在法治政治决策的滞后性、公民法律素质提升的紧迫性和根除人治的非制度性影响等三个方面。因此,实现法治信仰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法治的政治决策机制、法治的宣传引导机制以及公民的法治教育提升机制协同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建设与现代法律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制约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但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 ,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极为落后 ,其突出表现是亲情本位、权力至上等。要培养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必须从加强农村执法、推进村民自治、深入普法宣传入手  相似文献   

14.
《南方论刊》2009,(6):120-120,F0003
深圳市宝安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是未来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宝安区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形势直接关系到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宝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陡增也使宝安的社会管理出现了“外来人口多”难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海洋法治文化的缺失。因此,实施海洋法治文化战略对建设广东“海洋强省”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就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思想、措施、工作到位;完善地方涉海法规,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深入海洋普法宣传,增强民众法治意识;强化海洋法治教育,培养海洋法治信仰;力推多种涉海活动,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改善海洋行政执法,践行海洋法治文化。唯如此,才能弘扬海洋法治文化,也才有“海洋强省”目标的最终实现和我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建英 《南方论刊》2011,(5):142-142,F0003
2010年,在中共宝安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及其常委会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努力当好深圳发展生力军、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和全力推进特区一体化的工作要求,团结全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促进宝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法治建设已经是中国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十分确定的方向,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化的原因,法治理想并不是中国社会内生之物,更多的是依靠外在教育和政府推进。理想主义对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依法治国建设如果不能培养出具有自己民族精神的法治理想,终究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探索法治之路经历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三个历史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成绩巨大,特点鲜明。站在新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须继续破除政治体制、法制建设以及文化与社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不断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进到新水平和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葛兴军 《南方论刊》2011,(3):79-80,73
开展“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法治广东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公众知情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这是法治建设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在推进“阳光法治、法治惠民”活动中,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提高立法质量,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尹禹文 《理论界》2022,(5):65-7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