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大学里逐渐兴起了一股"考证热",许多学生想通过考证来增加就业的筹码,从主流上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校生考证盲目地跟风,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就会荒废学业,结果适得其反.透过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分析考证热的社会根源、社会对考证热的认同以及考证热的社会负功能,引导大学生合理考证、理性对待考证,具有十分重要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的“考证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及市场机制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客观上催生了大学校园的“考证热”。  相似文献   

3.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相关史料进行印证、分析,认为《中国通史》关于王昭君及汲冢书考证之记载有误,并对其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5.
相关史籍对纳速剌丁征缅的记载多有疏漏讹误之处,以致后人常常误会。本文考证了纳速剌丁首次征缅的年代,并分析了其此次征缅的目的、性质及在缅国所招寨数、户数。同时,纳速剌丁虽然1280年被诏征缅,但笔者考证出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出兵。  相似文献   

6.
相关史籍对纳速剌丁征缅的记载多有疏漏讹误之处,以致后人常常误会。本文考证了纳速剌丁首次征缅的年代,并分析了其此次征缅的目的、性质及在缅国所招寨数、户数。同时,纳速剌丁虽然1280年被诏征缅,但笔者考证出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出兵。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组诗,因其五称颂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显赫功绩,一直以来都受到冼夫人研究者的关注。从苏轼的和陶诗入手,深入探究苏轼当年撰写这组诗的背景及心境,并对《和陶拟古九首之五》的写作之源、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突出苏轼创作该诗时的背景,分析诗的内容及欣赏其艺术特色,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证其创作该诗的地点。对苏轼从惠州贬谪到海南儋州来回的路线进行考证,对一些研究者认为该诗写于高州之说进行了分析并否定了这种说法,更进一步考证该诗写于海南儋州。  相似文献   

8.
文炳赞 《理论界》2010,(8):130-131
金正喜是朝鲜李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书画家,也是中朝两国学术交往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对金正喜的生平著述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他的经学考证思想作了约略的探讨。认为金正喜的考证学思想是对阮元等清代经学家考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史料分析、对比专家论著、实地考察和口碑等方式,综合考研,提出了自己对南牟会遗址暨天都山确切位置的考证结果,并附图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组诗,因其五称颂巾帼英雄冼夫人的显赫功绩,一直以来都受到冼夫人研究者的关注。从苏轼的和陶诗入手,深入探究苏轼当年撰写这组诗的背景及心境,并对《和陶拟古九首之五》的写作之源、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突出苏轼创作该诗时的背景,分析诗的内容及欣赏其艺术特色,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证其创作该诗的地点。对苏轼从惠州I贬谪到海南儋州来回的路线进行考证,对一些研究者认为该诗写于高州之说进行了分析并否定了这种说法,更进一步考证该诗写于海南儋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现场实地考察和史料记载,对西藏山南地区藏王墓群的情况做了介绍,并对墓主身份进行了全面考证。  相似文献   

12.
“潇湘八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景观特征的山水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潇湘八景”现存状况的调查以及对其发掘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出“潇湘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的文本考证方法、实地考证原则和策略,以期指导考证结论的真实与准确。“潇湘八景”山水文化景观的寻址考证,思路,对我们研究这类文化遗产和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治史特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大昕之历史考证学在当时享有盛名,并对近代学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因在于他治史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考证方法严密精良,对历代正史中文字错讹、记载错误等项作系统的考辨,“订千年未正之讹”,把传统考证方法提高到新水平。二是把考证的史料范围扩大到典籍以外,以金石文字证史,开近代以考古文物证史、“二重证据法”之先河。三是有很高的史识,不仅考史上运用了缜密的逻辑思维,且对许多历史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故他与只会作琐屑考证者不同,具有理性思维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在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15.
1985年,甘肃武威旱滩坡19号前凉墓出土了两份衣物疏,这对研究前凉时期河西的历史、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从文字考释和名物考证两个方面对这两份衣物疏展开研究,纠正原释文多处误释,并对相关名物详加考证,文章对同类文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离骚》题义及其语言的音乐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离骚》是用大琴来伴奏的楚国长篇声乐套曲,作者以大量的实证依据对该论点进行了考证,并进一步分析了《离骚》与音乐的关系以及《离骚》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载叶瑞汶《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一文(以下简称《考证》),作者称他于1992年春在浙江义乌农村看到《义乌南阳叶氏宗谱》,中有苏轼撰《叶氏宗谱序》与苏洵为翰林学士叶道卿遗像所作的《像赞》并附有原文影印件。《考证》经过考证断《序》与《赞》为苏轼、苏洵作,实际上却并未作认真的、扎实的考证,甚至连最基本的人事关系都弄错了,故作此文以辨之并就正于叶氏及方家。《考证》谓:“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将苏轼父子的佚文公布如下,其中的分段、标点符号和括号,系作者所加”,然其断句、标点均有错…  相似文献   

18.
高其佩被誉为中国手指画的创始人.本文对高其佩的身世和生平做了较为深入的考证,并对其手指画艺术成就和影响做了论述,这对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国手指画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代吐鲁番地区与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了古代吐鲁番地区向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并对贡品进行了比较翔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本文考证分析了该思想是邓小平总结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的结晶,论证了高技术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火车头”,并对走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化道路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