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卢诚 《南方论刊》2008,(10):84-86,83
本文是站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首先从文化(cultura)概念,推论了“冼夫人文化”命题的科学性。其次,阐明了“冼夫人文化”的科学内涵,“冼夫人文化”是由一切与冼夫人相关的物质表象、精神表征所显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由这些多样的文化现象组合而成的文化形态。最后,重点揭示“冼夫人文化”作为茂名文化的拳头产品,在茂名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冼夫人如何成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入手,分析了冼夫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当时的文化背景。从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等方面展开探讨;冼夫人所处的南北朝那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是其中一个因素;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冼夫人的智勇双全成就了她的生前身后名。  相似文献   

3.
主客位视野中的冼夫人文化及其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远玲 《学术研究》2005,(8):120-123
冼夫人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人类学主客位互换的方法,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冼夫人及冼夫人文化的看法:官方侧重于赞颂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强调冼夫人文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而民众大多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来敬仰,当作神灵来信仰,希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群体的凝聚力。冼夫人文化是一个“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融合的典型,它的深层意蕴在于冼夫人是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要打造一种品牌,文化必须先行,以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专家陈雄所著的《冼夫人在海南》为例,很好地说明这一观点。该部专著,系统全面介绍冼夫人在海南功勋、轶事传说和有关遗迹。让人更好地了解冼夫人对海南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海南人民对冼夫人的纪念及崇拜。当地采取“引导、改造、开发”的政策,对于流行于民间的冼太崇拜的活动进行疏导和引导,并以此打造成文化品牌,这对于冼夫人家乡——茂名市当前正在打造冼夫人特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冼夫人文化资源及其分布、组合和发展存在复杂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根据现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冼夫人一生的活动范围,从地域文化角度所构成的冼夫人文化资源有部落族群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等形态;同时,冼夫人文化在异邦适应异族文化特点形成新的表现形式.通过梳理冼夫人文化资源的类型与分布,对长久以来处于非系统化状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燕生 《南方论刊》2010,(1):99-100,89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总书记称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的岭南圣母——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个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岭南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不朽功勋,得到历朝的敕封和后人的敬仰;另一方面,冼夫人又是一个除暴肃贪、体恤民苦、爱民若子的父母官,深受民间爱戴,被岭南人民奉为神灵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冼夫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茂名是冼夫人的故里,正在开展以冼夫人为主题的“好心茂名”系列活动。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茂名可以提升“好心茂名”活动立意,拓展活动内涵,让“好心茂名”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载体,引领党员干部坚守“明心”、强振“公心”、夯实“廉心”、赢取“民心”。在全市党员干部的培根育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上持续发力,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冼夫人文化是茂名市的一大品牌,在茂名地区保存着许多与冼夫人有关的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作为茂名人,我们曾于2004年7月带队回家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调研了茂名冼夫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时隔两年,我们借今年暑假回家乡的机会再次参观了冼夫人  相似文献   

9.
冯凯 《南方论刊》2006,(4):46-47
冼夫人是南朝梁、陈至隋仁寿初年高凉一带俚人首领,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她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岭南安定、发展岭南经济与文化,业绩非凡。周恩来总理曾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出席高州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到高州冼太庙视察时,盛赞了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功勋,指出她是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冼夫人是茂名的骄傲,冼夫人文化对茂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冼夫人文化有如下特征要素:(一)文物古迹。这方面包括:冼庙、冼墓、铜鼓、独木舟、石…  相似文献   

10.
冼夫人文化以冼夫人信仰为核心内容,目前仍是粤西地方文化的显著特征。冼夫人文化体系的传承及其文化资源的整合传播,对于粤西文化圈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从文化生态视阈着眼,粤西地方政府应通过明确冼夫人文化内核及冼夫人文化作为粤西特色地方文化的异质性、对冼夫人文化生态环境实施全方位动态保护及良性培育、秉承科学理性的文化精神开展冼夫人多层次文化系统构建及文化产业开发等多方面措施,对冼夫人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实施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一千多年来,冼夫人的爱国事迹和英雄形象为人们深深仰慕和崇拜.遍布粤西地区和海南大部分地区的冼太庙和民间经久流传的诗歌、对联等都是冼夫人从巾帼英雄到神灵偶像转变的力证.冼夫人崇拜对当地的汉越民族融合、宗族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冼夫人崇拜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更代表一种民族文化、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对《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一书作了深入的研读和评述。认为该书拓展了研究视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把冼夫人文化引向了深入。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冼夫人家族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且,将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结合起来,这样,历史人物和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互相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高凉文化。书中详尽的史料和中肯的分析,对高凉、高州的历史沿革有清楚的交待,可以释却众多疑惑。对高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如冼夫人的精神内核、物质基础、文化韵味等,都作了较为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4-6日(4日是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即冼夫人诞辰),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茂名学院、茂名市社科联、电白炎黄文化研究会在电白县联合举办“冼夫人文化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14.
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边境城市文化经贸旅游艺术节·冼夫人文化研讨会”,于2001年5月25—28日在冼夫人的故乡广东省茂名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期在地方从事冼夫人研究的学者、实际工作者,冼氏、冯氏宗亲代表共50多人,  相似文献   

15.
“冼文学”乃是“冼文化”的重要部分,冼夫人在文学中的形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冼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词和小说,本文主要谈谈这两种文体中的冼夫人形象问题。一、诗词中的冼夫人形象1、民国以前的诗词主要表达方式。列举冼夫人之典型功绩,然后加以赞颂,这种赞颂主要以歌颂其智慧、贤能和忠君爱民思想为主。所以冼夫人的形象主要体现为一个古代政治道德的典范,如忠君,守德,爱民如子等。苏轼的诗《咏冼庙》有这样的句子:“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  相似文献   

16.
林华胜 《南方论刊》2012,(10):90-93
冼夫人首先是一个历史人物,这是冼夫人最为本源的文化内核,要系统研究以冼夫人文化的本质内涵很有必要从有关她本传的史料了解文学形象的真实原型。本文从正史《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和明清广东的省、府、县地方志有关冼夫人本传史料记载中探讨史书塑造的历史人物最初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冼夫人曾被周恩来誉为"中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称之为"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冼夫人文化发源于茂名地区,是这个地区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最有感染力的一种人文事象.张德江提出要把打响冼夫人文化品牌作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容之一.冼夫人精神是冼夫人文化的牢固基石,主要凸现在爱国主义精神、爱护人民精神、民族团结精神、改造社会精神等四方面.打响冼夫人文化品牌是利国利民的行动,是提高茂名文化竞争力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茂名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历史名人层出不穷,尤其是公元六世纪的“岭南圣母”冼夫人,她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历史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她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茂名在挖掘冼夫人文化价值方面都做出了努力,然而只是在小范围取得了一定的反  相似文献   

19.
何火权 《南方论刊》2009,(12):95-95,92
多年来,作为我市特色文化的重要品牌——冼夫人文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都希望能有一本收录古今、兼容各家的资料性书籍。现在,随着《冼夫人文化全书》(以下简称《全书》)的出版发行,这一愿望已成为现实。这样一本涵括冼夫人研究丰富资料的《全书》,必然为我市更好地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立下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20.
杨金玉 《南方论刊》2013,(8):103-104
冼夫人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冼夫人文化教育资源,可推动茂名地区的教育发展,同时也可使冼夫人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本文从学校的层面,探寻冼夫人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