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陵”字在古文字材料中,常常用为地名后缀。楚地名称“陵”者,有“襄陵”、“江陵”、“陵”等。“陵”字的古文字中写法近于“陲”,而用为“陵”。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见仁见智,澄清这个问题,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我在《黄山日报》上连载“徽籍印人漫话”,某一日接祁门县一读者电话,说他有二本印谱,可能是黄士陵的,问我是否有兴趣。兴趣当然有,但何以见得是黄士陵的印谱呢,他语焉不详。我请他寄几张复印件,对方允诺。但复印件上的印风显然不是黄士陵的,老印谱则毫无疑问。因为印谱有手写序文,我认为有价值,便相约去他府上。及见到二本印  相似文献   

3.
纪玲妹 《兰州学刊》2009,(4):210-212,216
毗陵诗派是由清初的“毗陵四家”、“毗陵六逸”,及清中叶的“毗陵七子”等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毗陵诗派十分看重人品,诗人有较高的品格修养,他们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立身以忠孝为大;狂狷人格明显;传承东林精神。  相似文献   

4.
《史记·李将军列传》后边附有李广的孙子李陵的传记,这是有关李陵的最早记载,是研究李陵和司马迁的宝贵资料。但是,后代学者大都怀疑它的真实性,其中,清代梁玉绳为集大成者。他说: 案,此下皆后人妄续也。无论天汉间事,《史》所不载。而史公因陵被祸,必不书之,其详别见于《报任安书》,盖有深意焉。观《赞》中但言李广,而无一语及陵可见。且所续与《汉传》不合。如族陵家在陵降岁余之后,匈奴妻陵,又在族陵家之后。而此言单于得陵,即以女妻之(原注:与《匈奴传》后所续同误);汉闻其妻单于女,族陵母,妻、子:  相似文献   

5.
清代常州诗歌繁荣,曾出现“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诗群。毗陵诗派是产生在清代常州、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洪亮吉,其诗论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它诗派的流弊。毗陵诗派创作颇丰,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纪玲妹 《学术论坛》2006,(11):166-169
毗陵诗派是指清代初期至中叶,由“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主张在“入理”中求创新,在品格中见性情,在性情中见学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他诗派的流弊。  相似文献   

7.
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发现的辽代珍贵文物巴林右旗博物馆庆州释迦佛舍利塔(见封二图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的辽代庆陵及奉陵邑庆州城遗址内的西北隅,造型优美,规模宏伟,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该塔建于辽重熙十八年(1049年),是辽兴宗生母...  相似文献   

8.
唐武三思之镇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武三思之鎮墓石。不知何时由咸阳北原唐順陵周围出土,石之制式如墓志,正方形,每边○·五六米,多年来存县,而咸阳县志則不减,梁王而陪葬順陵,当然武三思也。武后临朝,尊其母楊氏墓为順陵,玄宗詔改其名为楊氏墓,俗傅至今犹不改也。三思为其孙,故陪葬焉。“新唐书”“外戚武士彟傅附三思傅曰”:“(武三思)既死,帝为举哀,廢朝五日,贈太尉,复封梁王,谥曰宣。追封崇訓魯  相似文献   

9.
论竹山词对迦陵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涛 《船山学刊》2005,(3):151-153
本文从择调、内容、风格三方面对竹山词与迦陵词作一比较,论述了迦陵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揭示出迦陵词正是在继承竹山词的基础上,使词的表现领域更有所拓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记载的沿江冢陵,从长江上游一直绵延到中游,早期冢陵则远在雅砻江流域。这些冢陵的大体方位,可以通过《山海经》与《水经注》的对读加以认定。另外,长江和汉水沿岸有关颛顼转生以及陵墓的记载,也可以加以破译。江汉沿岸的冢陵传说,反映出先楚集团及楚族迁徙的轨迹,以及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西夏陵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夏陵三题牛达生,贺吉德近十几年来,西夏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有些问题,如西夏陵平面布局上的排列方式问题,各陵陵主问题,陵园地面建筑的功能、形制问题等,至今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存在着争论。现将我们对其中部分问题的意见略陈如下,恳请方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以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为研究对象,在其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成吉思汗陵旅游资源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会和竞争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探讨SWOT组合战略,实现成吉思汗陵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适《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中的杰作,对“胡骑凭陵杂风雨”句中“凭陵”一词的诠释各家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是这样解释的:“倚仗某种有利条件而去侵凌别人,叫做凭陵。一说,‘凭陵杂风雨’,是指在风雨中进攻。”其他各种唐诗选本的解释一如朱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把“凭陵”视为动词,甚至分而言之:凭,依仗也;陵,侵凌也。然而这种解释恐未必符合诗的本义。显而易见的是,高适的这首七言古体在作法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多用偶句,而各家似乎都漠视这一特点,终让人感到其释义有不甚妥帖处。与“胡骑”句构…  相似文献   

14.
在清初词坛上 ,伴随着易代鼎革的风云 ,在以陈迦陵为宗主的阳羡词派那里又鼓荡起“稼轩风”的洪音巨响。迦陵以稼轩为旗纛而纵横于词坛 ,充分显示了“中兴”的清词那旺盛的生命活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迦陵对稼轩的接受 :一、生命际遇与词风 ,二、词风之渊源 ,三、语言和笔法。  相似文献   

15.
《明史·李自成传》:崇祯十五年,“自成自攻荆州,湘阴王俨锣遇害,烧献陵木城,穿毁宫殿。”“十六年春陷承天(今湖北钟祥县),将发献陵,有声震山谷,惧而止。旁掠潜山、京山、云梦、黄陂、孝感等州县,皆下。”一、“献陵”系“显陵”之讹记《明通鉴》卷八十九亦同《明史》载:“先是湖广巡抚宋一鹤,闻襄阳、德安、荆州连告陷,超承天护献陵……”但据《明会要》卷十七山陵条载:献陵、仁宗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又据卷  相似文献   

16.
浅析西夏陵北端建筑遗址出土的泥塑人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陵北端建筑遗址出土的三尊泥塑人像在装束和人种上均具特点。文章初步推断该人像反映了回鹘僧人的形象,进而指出西夏陵北端建筑遗址应该是一处类似佛寺性质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最新公布的里耶秦简揭示了更多授田制的细节。从申报来看,吾武和寡妇憗的"谒垦"便记录了迁陵的授田程序。主要有自报、审定和复查三个环节,其重要发现是,在迁陵乃至洞庭和更多地区授田是按小块土地分批授予的,以及管理授田的"田"均按乡设有"左田"或"右田"等。根据对刍稾的征收,在迁陵地区还允许跨乡授田,没有一夫百亩的限额。在耕作方式上,迁陵地区的垦田均大量休耕,被称为槎田或田。它的特点并不在于造田的方式,而在于"岁更"的耕作方式。由此可以推算,迁陵民田每户平均当有耕地70亩左右。至于田租,新出秦简则完全证实刍稾是按实际授田数征收的,并间接证实了土地兼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李殿元 《天府新论》2013,(2):153-156
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谁作为中华大地上的统治者,都对大禹和大禹陵充满了尊重和敬畏.从关中地区进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以东北少数民族身份入居中原的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分别为大禹陵书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缋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的对联.大禹陵的长期存在,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1998年秋发掘西夏陵区3号陵园西碑遗址出土遗物、清理迹象等情况,探讨了3号陵陵主、碑亭构筑、基址裂缝、碑石残碎、石像座运置及文物石料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祥旭 《船山学刊》2004,(3):39-41,138
一、汉乐"三品说" <后汉书·礼仪中>注引蔡邕<礼乐志>日:"汉乐四品:一日大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日周颂雅乐,典辟雍、乡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日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日‘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