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53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网络成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之间网络成瘾率无差异(P0.0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个分量表以及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量表的各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应该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2.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有青春期好奇心、娱乐等心理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空前便捷的同时,又给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力量,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新奇的网络世界,已使他们成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测定标准、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危害性入手,简述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 、类型、原因及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因素,并主要从心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这几个角度深刻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以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主导,社会各方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文化、医学、道德、教育 、经济等各种手段来综合探究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个人、教育者、家庭、学校、社会五位一 体解决网络成瘾的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占领网络阵地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网络成瘾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国内外已有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过度沉溺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增多,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的研究从网络、个体、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价。网络的特点具有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倾向;个体消极的人格特征和非适应性认知等容易发展出病态网络使用行为;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支持、社会交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事件的打击会促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基础理论的薄弱,本土化研究匮乏等。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成瘾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它已成为当前社会问题之一。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可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之一。采取宽容、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标准及相关因素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前防范及干预,采用中美对比研究实证分析方法,论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标准及其评判体系方法,研究了网瘾渐进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因素及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探索青少年网络依赖的成因和较为有效的矫治网络依赖的办法,采用自制网络使用情况问卷,甄选出网络依赖较为严重的青少年学生,测算该人群在青少年学生总体中的比例。通过调查和个案访谈,结合SCL-90精神健康自评量表、MHT量表等工具测查该类学生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并与其他没有网络依赖的学生作相关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网络依赖对青少年在学习、身体、人际社交、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IAD组与非IAD组在网络服务范围上无显著差异,在上网用时、互动对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IAD组与非IAD组的比较中,男生与女生呈现的显著差异略有不同。互动方式中收发邮件、在线游戏、聊天交友及电子论坛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显著关联。在IAD组内,男生成瘾者更倾向于在线游戏和电子论坛,而女生成瘾者更倾向于聊天交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聊天成瘾,色情成瘾,制作成瘾,导致了正常生理机能下降,免疫能力降低,人际关系能力缺陷,产生双重人格。网络成瘾削弱学习动机,耗费学习时间,浪费金钱财物,危害家庭社会。网络成瘾的缘由复杂,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绿化"源头、净化途经、深化教育、优化方法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全新的传播媒体,以其融合性、互动性优势大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成为受众接受信息和娱乐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媒体使用中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网络成瘾。本文选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研究网络成瘾的部分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学术界目前对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的定义、类型及症状表现、诊断标准、网瘾的易患人群及成瘾后果探讨等几个方面,但是对网瘾发生的深层原因及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媒体的研究却很少,也成为学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省3所高校的4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并与体育专业本科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生的网络成瘾现象均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而文科生又高于理科生;理科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体育生和文科生,体育生则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做好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解瘾工作,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利用网络学习及娱乐的道德规范教育,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自律组织,加强其相互间的约束、监督和管理,切实做好其对网络注意力的转移工作,建立高校心理诊断与治疗室,开展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工作,加强对校园周围网吧的管理与网络内容的建设、净化工作等综合措施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癌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1)性别对网络成瘾程度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性:性别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性;2)是否独生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独生被试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非独生被试.3)网络成瘟程度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成就动机的学习、控制2个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认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成就动机水平预测其网络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实践中的适用价值,认为该理论作为社会系统论的分支,为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维度,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对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极具指导意义。同时文章在比较该理论与其他社会工作理论的异同后,指出该理论存在机械性、理论体系等方面尚欠严谨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