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婚化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农村则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基于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及观察发现,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早婚现象在"剩男剩女"问题的警示下愈加严重,并且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家庭及社会问题。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整理出早婚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以期促进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我国早婚的数字降到了历史最低点,80年代这一数字急剧回升。对此,理论界的解释有如下几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尚未到达使人们自觉晚婚的水平;孩子养育水平低;家庭承包制促使人们早婚。作者不同意上述解释,认为导致早婚数量上升的不是经济因素,而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社会性意识开放失控,以及包办婚姻广泛存在等生理、文化、习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立足西南C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现代和传统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个体从家庭、社会和法律中解绑,形成了青年人的自由恋爱式早婚。具体机制如下:低升学率产生了一批不读书、不就业的“空窗”青年,他们在手机网络的影响下形成了开放的性观念;在城市娱乐消费经济中获得了丰富的恋爱交往和发生性行为的机会;在当地相对独立的代际关系文化下拥有了婚恋自主权;在重生育和低成本的婚姻文化传统下选择了“怀孕就结婚”。当地早婚多以跑婚和离婚结束,如何加强学校教育、家庭发展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让西南农村青年能够获得更多实质性的发展机会,是破解早婚及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非发达地区农村青年"恐婚"现象堪忧,对农村生产及社会和谐、个人生活、心态及家庭和谐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发达地区农村"恐婚"现象,既有表象原因,又有深层社会原因,可从改变农村男女性别比例、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工作介入等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关注农村问题时,有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即对彩礼的研究。近年来对彩礼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此前的研究与调查大多集中在彩礼的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本研究深入彩礼问题突出的陇东地区,对农村地区的彩礼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彩礼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本次调查立足老百姓生活的切身问题,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同时从与彩礼有关的新婚家庭,新郎父母与新娘父母三个家庭方向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总的来说随着彩礼的升高,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就会随之下降。表现在具体的家庭关系上,受到影响的是亲翁关系,彩礼越高亲翁关系的和谐程度也会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1993年以来,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早婚私婚活动。共清查处理1986年《婚姻登记办法》发布以来的早婚私婚者271526对。1995年,全省合法结婚率由1992年的78%上升为95.94%,女性晚婚率比1994年上升了7.27个百分点,女青年平均初婚年龄1995年比1992年提高了0.65岁;诸住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的漏洞,全省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1993年为15.43‰,1994年为11.31‰,1995年为9.48‰,连续三年出色地完成了人口计划。由于婚姻纠纷案明显减少,有力地维护了婚姻当事人尤其是女青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厦门市个案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占老年人总人口 2 3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 ,农村社会正面临着城市化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化进程在改变农村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打破了原有传统农村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格局。由于当前农村老年人的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 ,家庭对老年人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农村养老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 ,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网状况 ,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支持网的研究还鲜见。本文在城乡老年人社会支…  相似文献   

8.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智雷  杨云彦 《社会学研究》2012,(3):157-181,245
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民工潮"和"民工回流"、"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因素模型,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分析了家庭禀赋对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丰富,劳动力越容易选择留在农村就业或者回流农村,但是家庭人力资本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劳动力又倾向于外出就业。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迁移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是随着家庭社会资本值的增加,那些家庭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家庭的劳动力则更愿意回流家乡就业。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同时可以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可以为外出务工提供物质支持,但是丰富的家庭经济资本又会促使迁移劳动力回流农村,总体来说后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重男轻女,买卖婚姻,强迫女儿出嫁、换亲,早婚早育,打工受骗,遭受歧视……正当如花年龄的贫困地区的大龄女童们,不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度过灿烂的青春,她们的生活竟是和这些令人咋舌的罪恶联系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我国城镇家庭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总量和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农村的消费结构产生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地理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从城镇家庭消费的现状入手,分析家庭消费现状对地理环境不同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领域涉及分年龄和分性别的研究。相关研究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留守生活对不同年龄性别儿童在教育、心理、人身安全、卫生保健、就业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今后须加强研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人类学观察法对一个北方农村小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家庭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是生产和生活、初级群体和生产经营组织的统一体。这一特征使农村家庭的资源配置具有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性质。在家庭的各种功能中生产功能具有核心和主导地位,家庭物质资源占有的多少同家庭非经济功能的实现程度呈正相关。由家庭承载的生产功能所决定,目前农村家庭小型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并存,“大家庭”和“小家庭”统分结合的形式成为集体经济“统”的功能薄弱的一种替代机制。作者发现,农村主干家庭在成因上基本上是家庭养老的适应形式。作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家庭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组织和资源配置单位、大家庭和小家庭的统分结合形式,正负效应并存,需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剩女"一词在网络乃至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发增长,而"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出现并非偶然。造成"剩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剩女"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男性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妻子们留守家中独自承担农业生产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我们把这一群体称为留守妇女。她们常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夫妻间缺少沟通,感情逐渐淡薄,婚外情和婚外性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导致婚姻破裂。本论文试图以山东省滨湖镇留守妇女为例,通过对她们存在的婚姻问题进行数据调查与研究,尝试对影响滨湖镇留守妇女婚姻关系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探讨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以期提供解决此问题的现实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空巢”家庭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经济、生活和心理困境,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努力和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的视角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属于平衡型家庭.其次是中间型家庭.而极端型家庭只占较小的比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随着被留守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儿童被留守的时间越长,家庭功能得分趋于下降;6岁以前就被留守的农村儿童,其家庭亲密度较低;无论是家庭亲密度还是适应性,留守儿童都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和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或共处时间和空间的减少.都会妨碍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关系和家庭系统的应对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家庭成员就应该彼此多联系.在情感上相互支持,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家庭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多因素分析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试图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客观原因和条件。作者处理了1994年四川省18县1820个农户的住户调查数据及追加调查数据,分别构建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家庭决策模型和个人特征影响模型。前一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由劳动力外出的收入预期和就业信息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第一位因素;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决定一户是否有劳动力外出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非外出劳动力的收入和人均耕地拥有量与家庭劳动力外出人数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后一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劳动力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对一个劳动力是否外出的解释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婚配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境是农村婚姻变迁中的突出现象。农村婚姻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通婚圈向婚姻市场的外在转变,婚配方式、婚姻行为乃至婚姻观念都在发生快速而根本的转变。在男女性别比失调这一人口结构背景下,农村婚姻市场通过个体化的婚姻选择、婚姻竞争的物质转化、婚姻达成的家庭支持、婚姻市场结构失衡与社会排斥等运作机制,在结构与行动两方面形塑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的婚配困境。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群体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婚配困境影响大龄未婚青年本体性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对农民家庭再生产有序进行以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不利影响,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是在多重社会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各种社会因素对家庭结构的变动的作用方向并不全然一致,使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呈现出有分有合的运行趋势。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同仁村作社区分析,揭示了人口、养老、婚居模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因素怎样影响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和演变趋向,并认为,同仁村家庭结构的变动既有特殊性,又有共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一种超前性“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