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logisitic回归模型,从医疗服务利用与否和医疗服务利用程度二个层面分析了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即存在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着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状况、医疗制度和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基本因素。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保证老年人能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障:农村老年保障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日趋增长。因农村合作医疗解体而造成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损严重影响了农村老年保障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总体上将提高子女对其经济供养水平。而解释机制分析则发现,原因在于医疗保障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增加了相应支出,并最终导致子女增加了经济供养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该效应的群体差异性,而该效应实质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的阶层性差异,根源在于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与福利改进体系等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的老年人主要存在三大需求,即养老保障需求、医疗保障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精神文化需求处于农村老年人生命需求的最高层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制度安排、社会支持、自身设计和现实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农民的医疗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2004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否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步履艰难的原因。该研究建立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及医疗支出的选择行为两个决策模型,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差的农民均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即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不仅存在逆向选择,分散农民医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从医疗支出模型来看,农村居民是否有医疗支出及医疗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对此无显著性影响,可见,中国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净转移支付、收益税收之比、偏离度、秩相关系数等分析指标,对美国Medicare、Medicaid和SCHIP制度中,财政医疗保障支出的现状及公平性进行了考察,对财政巨额支出与医疗保障制度整体公平性低下的矛盾根源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国财政资金首先要保证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项目;财政医疗保障支出要由中央、省、市级政府分担,县级政府不负担;以人口、人均收入等因素为基础制定标准化转移支付公式;调整医疗救助制度的目标定位,实现其与全民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等启示。  相似文献   

7.
焦娜 《人口与经济》2016,(4):91-102
应用CHARLS 2011/2013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我国现行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模糊断点回归结果显示,养老金提高了老年群体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有效挤入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消费,而且与基本医疗保险存在互补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养老金对家户医疗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改变了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个人医疗支出占家户总消费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参保群体的家庭医疗开支压力。因此,政府在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的同时,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模式的互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账户和医保基金支付的潜在压力,促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大支柱比例的合理化,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形成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数据,设置老年人家庭照料负担水平指标和照料强度指标,对比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负担和照料强度。研究发现,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后,镇和乡村老年人的照料负担重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家庭实际照料人数明显少于镇和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城市老年人的照料强度高于相应的镇、乡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加重了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且在城市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患重病后,乡村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重于相应的城市、镇老年人。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照料负担具有显著影响,有效降低家庭和社会照料负担需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建设立足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黄乾 《南方人口》2009,24(2):21-27
文章利用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障的影响因素以及城镇医疗保障对农民工医疗支出决策和医疗费用的影响,考察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解决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自评健康状况很好和很不好的农民工都不愿意参与城镇医疗保障,城镇医疗保障既存在逆向选择,也没有有效分散农民工的医疗风险。农民工是否有医疗支出和医疗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障对此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现行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还没有起到为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建国后,我国就已经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但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重新建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政府需要重新定位,而且不光要建立正规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要注意医疗救助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结合老年人储蓄偏好和消费特点,构建家庭消费计量分析模型,文章利用CHARLS2011、2013、2015年微观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划分年龄层次和消费类别逐级估计,重点考察老年人储蓄对其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人储蓄水平越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能力就越强;分城乡来看,农村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更大;按年龄组别来看,中、低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高龄老年人储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按消费类别看,老年人储蓄偏重于家庭基本生活、教育文化、健康等刚性消费支出,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储蓄对不同消费类别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支出、医疗保健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作用,家庭收入和老年人借贷对家庭消费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乡贫困人口虽然都存在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现象,但其制度根源却不同。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虽有医疗保障制度,但是保障资源在各个收入层间分配不公平,向中高收入层倾斜,贫困人口从中获益的可能性较小;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在于近几年农村医疗保障的制度建设刚刚开始,过去长久以来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多数农民一直处于无保障状态,因病致贫比率较高。今后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公平性,满足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搭建制度框架,使医疗保障覆盖大多数农村居民,防止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和家庭结构双重转型导致老年人居住安排的急剧变迁,正在动摇老年人传统照顾模式的文化与家庭基础,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构建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居住安排———文化情境———精神健康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相对空巢老人而言,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网络家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都较高;居住安排———老年人精神健康关系受到居住地、婚姻状况的调节作用,对中低龄老年人作用尤其明显。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和城市高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积极效应显著,而网络家庭主要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生育政策调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激发农村育龄群体的三孩生育意愿是政策落地的关键。本文认为农民家庭三孩生育意愿具有较大的政策激励潜力,故而借鉴理性选择理论建立农民家庭禀赋与社会保障对三孩生育意愿的分析框架,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相关数据,构建Bi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框架。主要结论有:家庭经济资本与家庭人力资本对农民三孩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民三孩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医疗保险对农民三孩生育意愿产生“挤入”效应,养老保险对农民三孩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主要建议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升生育福利,提高家庭经济能力以降低生育成本,制定政策优化代际合作育儿人力资本,引导树立科学的人口资源生育观等。  相似文献   

15.
焦娜 《人口研究》2016,(4):88-102
新农保和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两种主要养老模式.文章使用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ARLS) 2011/2013年的纵列数据,借鉴断点差分方法的思想,验证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农保挤出了农村子女对父母提供的时间和服务支持,同时挤入了参保老人对孙子(女)的隔代抚育,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研究显示新农保扩大了父母和子女的居住距离,但统计上并不显著.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向纵深推广,老年人对社会正式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险产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农保不仅提高了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独立性,且通过隔代抚育的挤入作用维持了家庭养老的存续性,在当前的养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项目的数据,采用Maddala的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亲子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共同居住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水平等因素都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政府提供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传统上的"儿子偏好"和"多子多福"观念受到挑战。在中国家庭规模、结构和稳定性转变的背景下,要提高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政府在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的同时,还需采取措施延续和拓展家庭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口学刊》2018,(3):93-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促使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发生变动并对家庭养老构成威胁,进而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构成冲击。本文使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2009年、2012年和2015年进行的"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运用个体增长模型将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划分为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深入剖析居住安排变动对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跟踪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由居住在非主干家庭变动为主干家庭会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衰退,居住在非隔代家庭变动为隔代家庭显著减缓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而居住在非"空巢"家庭变动为"空巢"家庭对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衰退的减缓作用存在选择性;研究揭示了农村老年人所选择的居住安排是基于整体家庭客观需求并以全体家庭成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的家庭决策,居住安排的不同会带来迥异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在中国独特的家庭养老背景下,居住安排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路在何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日趋衰退 ,自费医疗再次在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其医疗状况呈现的矛盾特殊性 ,提出整改乡村医疗机构 ,高效利用有限的农村医疗福利资源 ,平抑药价 ,以此解决农民的预防保健及小病、小伤问题 ;开展社会医疗互助 ,增强农民共同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在农村的发展 ,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共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本文构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指标,系统地衡量老年人健康,实证考察儿子和女儿教育分别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代际支持这一中介路径探究儿子和女儿教育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此外,进一步讨论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及亲子关系在儿子和女儿教育影响中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儿子和女儿教育均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总得分具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的维度及力度存在差异。(2)儿子教育主要通过经济支持发挥作用;而女儿教育主要通过情感支持、同住模式发挥作用。(3)农村社会保障、亲子关系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建议提高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以期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土地医疗保障能力及其对农户参加合作医疗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一向被视为农民的天然保障,然而在农民非农收入渠道增多、土地收益的重要性下降的情况下,土地能否有效地承担起家庭医疗风险负荷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样本农户的土地收益和医疗支出,认为土地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户已不具备足够的医疗保障能力,并进一步通过逻辑回归证实了土地保障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农户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家庭和合作医疗在防范疾病风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土地医疗保障能力对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决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进以重建合作医疗为方向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农户在土地保障能力和合作医疗需求(参加意愿)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