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成与转向间——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1966年《骆驼祥子》的接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36~1948年为生成与展示期,开放的审美观念使《骆驼祥子》在语言艺术、人物形象、艺术价值、艺术切入点、域外接受心理与文本意义潜势等介入点上生成了有待实现的期待视野,为接受深化开启了通道.其中,出色的语言艺术为接受者所公认,成为《骆驼祥子》接受的既定视野.1949~1966年为转向与过滤期,一元化的审美观念使接受者注重对文本的理想主义色彩与思想倾向的强调与定向,使得这两个时代的接受视阈发生错位,相互间的接受视野无法对接、扩展、深化,而那些看似理性、导向性的接受视阈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淡出历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叙事学行动元理论考察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在两个文本中,各自的主人公祥子和五龙都是主体接受者,他们对欲望的对象(客体)的追求,都体现在食与性上,同时他们也都处于反对者众多而辅助者缺席的孤立无援的生存困境中,由此见证了人性的毁灭,唱出了绝望与堕落之歌。  相似文献   

3.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的叙述与叙述欲望──《骆驼祥子》的叙述学阐释王本朝《骆驼祥子》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实绩,一是确立并探讨了它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和地位,二是挖掘了它所蕴含的悲剧美学意识。究其文本特征而言,它所拥有的这些意义内涵都是通过叙述而完成的。《骆驼祥子》主...  相似文献   

4.
《在烈日和暴雨下》(见全国统编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节选出来的一段。老舍著《骆驼祥子》所写的大约是北洋军阀时代一个洋车夫骆驼祥子一生的悲惨遭遇和命运,以及由此所揭示出来的当时城市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旧社会的丑恶面目。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段所写的是祥子与虎妞同居之后在盛夏季节出车时所受痛苦折磨的情景。这时候的祥子远不是开始拉车时那样身强力壮,那样倔强有志气了,但为生活所迫还是不得不在烈日暴雨下挣命。老舍先生很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老舍先生作品的语言尤其具有特色。《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是写景生  相似文献   

5.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3,1(11):109-113
《骆驼祥子》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老舍原计划将1929年轰动全国的“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写进小说,阮明和祥子将在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中有所表现.当《骆驼祥子》创作到第23章时,老舍突然改变了构思,草草结束了小说.老舍改变构思的原因可能与《黑白李》受到的批评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搬上银幕了,许多去北京老舍故居丹柿豆华小院趋访老舍夫人胡絮青的国内外客人询问《骆驼祥子》诞生在哪里?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在青岛创作的,在青岛的什么地方呢?因时间已过去四十多年,胡絜青只记得是在黄县路,是一座大铁门和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中的比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这个体系的比喻营构模式来看,如喻体的选择、比喻句式的选择、比喻类型的选择等方面对《骆驼祥子》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老舍熟练运用北方劳动人民语言的特点,即规范化、大众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性别的角度解读《骆驼祥子》:这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女性被压抑扭曲甚至牺牲的文本,同样是一个在父权社会中一个传统的阳刚的男性被女性以及阴性的城市所压制的"西西弗思"式的悲剧。《骆驼祥子》中的女性形象们,都具有一些神话原型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及其版本老舍是一位善于用笑声和眼泪揭示人生的作家,他出身于城市贫民,故创作多取材于城市中下层社会的人们的生活,他的富有幽默感的艺术才能,主要是在这个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老舍是在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他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离婚》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人力车夫祥子个人奋斗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元和体”是诗史上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唐元和年间诗歌的一种重要体式。本文在详细解读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白氏长庆集序》的基础上,对“元和体”称谓的产生,创作与传播、接受的时间,形成的过程,传播的范围、方式和接受者的层次、态度,元、白的两面心态及其趋于自觉的接受意识等,予以考订、辨析。认为:“元和体”与接受学具有紧密关联,其接受过程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在接受者与原作者间形成有力的双向互动,又因拙劣的仿效而导致大量庸滥作品的产生。而从终极意义上讲,没有接受者,元和体诗就难以形成完备的规模和传播的高潮,也就没有从唐代开始一直传到今天的“元和体”的称谓。  相似文献   

13.
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着和启发着读者.作家本人回忆说:"在'祥子'刚发表后,就有工人质问我:'祥子若是那样的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老舍选集>自序》)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  相似文献   

15.
<正> 北京、杭州的园林堪称华夏园林艺术杰作,令人神往,如醉似痴;《子夜》、《骆驼祥子》(以下分别简称为《子》、《骆》)恰如中国文学大地上的两座比喻园林。漫步其中,含英咀华,令人倾倒。  相似文献   

16.
1945年,伊万·金于纽约出版的《洋车夫》,是对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进行翻译及删改的产物,其后续译作也一再对其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予以删改.伊万·金大幅删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却能够广受英语世界读者的追捧,可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融入英语世界过程中对外籍译者主体创作意识的妥协和包容.因其外籍身份而体现出的文化书写差异,体现了外籍译者与作家、外籍华裔译者和中国国内译者在分别试图构建东西方文化空间时的拉锯痕迹.以伊万·金为代表的20世纪上半叶的外籍译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内涵的重要书写者,他们以"接受—创造"模式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缓解中国译者译本传播效率低、效果差的困境,为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歌舞表演、说话艺术、杂扮问答、戏剧演出是《史记》传播的四种主要艺术形式。以艺术表演方式传播《史记》呈现出雅俗共赏、与时变迁的特点。艺人们的表演还原、改造《史记》人物、故事,使《史记》更接近人民生活,取得接受者的心理认同,也使《史记》垂诫后世的理性精神得以传承,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给接受者以文化陶冶。  相似文献   

18.
从虎妞形象塑造看老舍创作的男权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妞形象塑造分明笼罩着来自作者创作主体的男权意识。由于这种潜在的男权意识的渗透 ,老舍对虎妞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多方面的失控 :一是在外貌上突出虎妞的“老”与“黑” ;二是在性格上强化虎妞男性化的精明与奸诈 ;三是在心理上强调虎妞性变态的贪欲和淫荡。《骆驼祥子》创作的男权视角 ,引导读者和批评者顺应男权意识的审美惯性 ,把虎妞推向道德化的历史审判台 ,从而在夸大虎妞对祥子的精神伤害的同时 ,削弱了作品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9.
老舍小说不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是中国现代小说走进英语世界的成功典范。据统计,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老舍有40余部小说被翻译成英语。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等之所以被西方世界广泛接受并具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作品特有的文学艺术特性和其所蕴含的深厚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学气质,这也是老舍小说走进英语世界的内在缘由。对老舍小说走进英语世界的经验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老舍小说世界性特质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小说更好走进英语世界经验启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骆驼祥子>和苏童的<米>刻画了祥子和五龙的形象,这两个异乡流浪者带着各自的梦想闯入城市,演绎了一场相似的绝望与毁灭的人生悲剧.祥子和五龙的思想观念、行为特征以及思维模式等主体因素主导了他们的悲剧生活.揭示祥子和五龙城中沉沦的过程、表象及原因,这会给后来者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