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觉解"与"觉""解"甚至"知"是大体相同的。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侧重于宣扬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强调人性的觉醒、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从思想资源上看,对于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21,(1):75-81
冯友兰以觉解为视角,以人生意义为线索,重构传统美学领域的境界论,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做出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划分,由此构成其后期人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其境界论背后依托的是新理学的实在论,在思想方法上又采用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它们与中国古代境界论的基本精神难以真正融合,这就使得他打开境界论视角的同时错失了对境界之为境界的进一步追问,在相关问题的阐发上有失于偏颇。  相似文献   

3.
现代道德是一种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生活方式多元化和自主化相协调为目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来约束和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传统道德已经打破,现代道德还没有建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道德陷入困境。具体说来,造成现代道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内核"隐退,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文化基础;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社会基础;三是法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4.
着重从伦理学角度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进行分析,诸如合乎道德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道德的“道德境界”和超道德的“天地境界”,以揭示人生境界说所蕴含的丰富的伦理意义,人禽之别的根本——觉解;同时区分了道德行为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义利统一观,对道德修养借鉴作用以及天地境界对生态伦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雷鸣 《理论界》2004,26(5):81-82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部分写了“哲学的性质”、“人生的境界”,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提出哲学不是获得实际知识而是提高精神境界这一看法,发人深省,下面就对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一、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它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在《简史》中写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读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  相似文献   

6.
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理学关于天道的形上学中,本体存在的情感经验和价值内涵被剥离了,由此引起了学界的诸多批评。但新理学在转入关于人道的境界学说中,本体原先被剥离的东西却从经验维度被重新植入了进去。因而在新理学,道德境界不能离开对经验世界尤其是社会规律的理性认知以及相应的社会行为;天地境界融合道德境界并且超越了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功利价值观的简析以及对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阐述,指出我国传统理论思想中那种重义轻利观点是片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与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利益(功利)是道德的基础,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和变化;而道德观念的形成亦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功利价值观的简析以及对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阐述,指出我国传统理论思想中那种重义轻利观点是片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与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利益(功利)是道德的基础,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和变化;而道德观念的形成亦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建构起了其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论.其人生境界说开显了人的精神生命之四种存在样态: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实然样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应然样态,此即其"境界哲学".他认为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应由实然走向应然,其操作方法和实践途径即是"学养",此即其"功夫理论".<新原人>的境界哲学的架构是精当和圆满的,而其功夫理论却存在着明显的缺憾.为使其功夫理论臻于完满,其"学养"功夫中的"养"的理论确有进一步开展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胡成胜  何柳 《船山学刊》2007,63(1):101-103
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对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禅宗思想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其人生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及其修养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的义利观即对“利”在心理与行为上应持的处置态度,有先利后义、先义后利、义利和合三个基本层次。边沁认为判断行为“义”与不“义”的标准是“利”与不“利”;王船山坚持“善”是人性之独的儒家传统,反对唯利是图。边沁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其功利主义容易走向泛道德工具主义;船山认为正确处理公利、私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公利”大于“私利”。边沁的功利原则并不能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曾在1957年引发一桩文化公案的冯友兰的道德继承论,以其新理学“共相/殊相”二分法立论,以社会的共殊之分,析道德的常变之别,把道德分为“可变的道德”和“不可变的道德”,从而论证了古今存在着恒常不变的共同道德以及道德演化的连续性。这一道德继承论是对激进主义伦理观的反拨和修正,旨在寻求中国古典道德传统中的普世价值,从而解决百年中国“旧邦新命”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15.
张新 《阴山学刊》2014,(4):76-80
冯友兰将人最特殊的性质定义为觉解,“解”是依照概念之了解,“觉”是此心之明觉,即:不同于依照概念而行的了解,但又以其为基础的切己之体悟。只有具备了这一层实质内涵,真际世界与实际世界的融通才有可能,亦即人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的超越才有可能。觉解是人的存在之维,境界乃是建立于觉解之上的意义世界的建构。觉解一方面确证着人之“在”,一方面构建着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的建构最终逻辑地奠基于形而上的真际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两种完全对立的国家治理模型。一种是墨家的道德政治,其基本理念是培养君子、尚贤尚同、崇尚节俭、兼爱非攻。另一种是法家的功利政治,其基本理念是依法治国、以术治臣、以势束己、富国强兵。从中国历史进程看,前者既不适用于社会转型期,也不大适用于社会稳定期;后者适用于社会转型期,有利于国际竞争,而不适用于社会稳定期。借鉴历史经验,因时而用,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金岳霖二先生的哲学研究都从逻辑分析与重建形上学始,并建构了非常类似的形上学本体论,即《新理学》与《论道》;最后却一个以神秘主义的人生境界终,一个以理性主义的知识论终。无论是冯友兰的新理学与他的人生境界说之间,还是金岳霖的元学本体论与他的知识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根本的断裂,亦即科学与人文或理性与情感(非理性)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传统文化从道德的角度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的典型代表。与人生的四境界同理,道德发展同样可以对应为四个阶段,且人生四境界与道德发展四阶段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与可借鉴比较之处。在从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觉解基础,是"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的这个"利"还是社会利益的"义"?两者各有其合理性。而对道德由人向天地境界拓展过程出现问题的思考,为此为"义利之辨"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明世法  李琳 《船山学刊》2008,(1):111-113
<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上德若谷、长生久视"的道德境界.实质上是对传统道德境界的扬弃和超越.老子的道德建构体现了道德智慧的高境界.其道德智慧弥足珍贵,它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问、跨越信仰和国度,历久而弥新,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相占 《文史哲》2003,1(3):70-74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