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盛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72-84+207
“诗缘情而绮靡”的完整表达体现了这个诗学命题的本体论性质,只有在诗歌创作和理解语境的转变中才能把握这个命题的历史出场的重要性,分析其与“诗言志”的根本差异,且只有从本体论上理解和阐释才能深入把握这个命题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它从本体论上提出了“诗言说什么”“诗缘什么情”“诗怎样缘情”“诗如何绮靡”等问题,从而升华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理论意义的诗学命题。“诗缘情而绮靡”具有重要的诠释学意义,从本体论诠释学角度看,它体现了诗歌的自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时间性与事件性的统一、情感性与语言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释“缘情绮靡”——兼论传统杂文学体制中的文学性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后世反应不一。本文认为,“缘情”说本由“诗言志”的传统演化而来,但已从政教本位转向情感本位,从而引起两说之间的分流与撞击,共同组建成诗歌生命内核中的张力结构。“绮靡”本义亦只是表示文辞精美,归结到“缘情”上,意味着它已成为诗歌内在生命情趣赖以呈现的审美形态。“缘情绮靡”的诗学命题逐渐泛化为各类文章的普遍性规定,“情采”一语即其概括,而这一规定性又恰好构成古代杂文学体制中的文学性标志,可借以会通古今文学观念并开展中西文论间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3.
典据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儒学典据的变迁可以概见学术思想的更新与变异。在儒学独尊的思想背景下 ,由宗《五经》到宗《四书》的典据变迁 ,透露出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思想逐步精细化、深入化的个中消息。这个变化大体来说是由朱子完成的 ,而朱子所集成的这种转向与禅佛教的濡染又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据此辩说这一转变及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4.
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雍容典重的雅、颂诗篇,到直抒胸臆、讽喻时政的变风变雅诗。在“变风变雅”的一些诗篇中,诗人以激愤的怨恨之情对天呼号。《诗经》再也不是传统风、雅中对现实半真实、半理想主义的讴歌了,而是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变风变雅”可以说是一个更进步、更活跃、人类意识更加觉醒的时代的序曲。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析了《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著作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结合当前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诗人”的身份合法化问题是谈论早期新诗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认为,从《尝试集》到《女神》,从胡适到郭沫若,“新诗人”的文化身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即从主要作为一个启蒙者的角色转变为主要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认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那么是否可以说,陆机的《文赋》,乃是这一自觉时代的先声?作者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这一重大美学命题,继承发展了秦汉诗歌音乐美学思想,对文学尤其诗歌的特质,作了剀切腠理的精辟概括。本文拟就其中的美学意蕴,予以深刻阐述,以证其对诗歌理论乃至整个文艺美学的特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荫棠筹藏时期颁发了《训俗浅言》、《藏俗改良》两本小册子。《训俗浅言》、《藏俗改良》所表达出的一些思想文化,被后世一些学者指责为大民族主义。回到历史现场,张荫棠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晚清中国面临的救亡图存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这一时代问题密切相关,有历史合理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训俗浅言》、《藏俗改良》在宣扬普适主义价值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项旨在回顾和总结广东 2 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系列活动 ,日前已拉开帷幕。这次活动包括下列内容 :举办《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 ;编辑出版《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汇览》 ;聘请国内专家 ,评选“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名著 10 0种” ;制作《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相似文献   

10.
叶舒宪继《诗经的文化阐释》、《老子的文化解读》之后又推出了一部《庄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简称《解析》)。该书从文化人类学的立场探讨《庄子》及道家思想的文化渊源,着重解析了卮言、天钧、环中、鲲鹏、浑沌、壹其性、机发于踵、返胎复...  相似文献   

11.
具有“建国以来最大的、跨世纪的文化出版工程”之称的《中华大典》编纂工作,自1902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在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文学典》、《医药卫生典》两典中的8册可望在今年出版面世,并有10个典获准启动。广西大学的部分学者有幸参与这一“皇皇巨著,千古盛事”,他们参加了编纂论证并在1994年2月与巴蜀书社共同编制出《<中华大典>通用书目》,供《中华大典》各典编纂时使用。《中华大典》是一部空前的古籍文献分类资料汇编,是一部规模宏大、学术性很强的巨型百科性工具书。全…  相似文献   

12.
《韶》乐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虁制《韶》乐:华夏第一乐章关于《韶》乐的制作,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虁!命汝典乐,教胄子”《孔丛子 ·嘉言》引孔子曰:“虁为帝舜乐正.”《史记·五帝本纪》亦引舜曰:“以夔为典乐,教(?)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论》立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在道路上完成了从苏维埃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整合,在文化上弥合了传统文化、启蒙文化、革命文化之间的裂隙。《新民主主义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理论纲领和引领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4.
于美娜  冷慧 《理论界》2015,(1):110-113
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反映了造成人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表达了印第安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生态智慧。这不仅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民族的出路,更是人类恢复生态、自我救赎的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亓文香 《人文杂志》2012,(4):187-189
汉语典故文化源远流长,典故词语数量繁多,本文基于对《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典故词语的统计和整理,从典故词语本体研究出发,从结构形式、形成方法、蕴含意义和典源文献等不同的视角对典故词语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句,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即是。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乃“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多习用。《汉书·杨雄传》即有:“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之句,《周书·苏绰传》亦言:“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义《资暇集》言:“梁武帝读为寝  相似文献   

17.
家族出身、文学才情、政治理想、仕途遭际等方面与屈原相似,是谢灵运接纳屈骚精神的重要原因。《楚辞》寄托比兴、浪漫想象、铺排叙事等手法,又影响到谢灵运的具体创作。结合六朝政治局势、时代风尚、文化思潮来看,缘情绮靡的诗风,推动了文人对形式美的探索;动荡更迭的政局,加深了时人飘若转蓬的无依感。讨论屈骚与谢灵运诗文之间的关联,进而探索六朝文人对《楚辞》的接纳,对于明确谢灵运文学思想的构成,洞察谢诗用典特征,钩沉《楚辞》在六朝的传播,具有非常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代陆机的《文賦》,是我国文艺理論批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而《文賦》中的重要論点,应当首先数到“緣情綺靡”一說。可是,“緣情綺靡”四个字的确解到底如何?看上去,似乎不复杂;稍一追求,則問題就很多了。大約从唐代开始,人們对这四个字就有了誤会、錯解。这种誤会、錯解,在詩坛上起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一词,各家选本异解纷呈。唐汝洵《唐诗解》、王友怀《王维诗选注》等都认为属国即“典属国”,因苏武曾任此职,指代人。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霍松林《唐诗精选》等认为属国既可指地,又可指人,同时又言指人  相似文献   

20.
<正>由齐洪明为主编,林声为总顾问的《北镇文化通览》,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引人广泛关注的文化工程。是辽宁学术发展史上最接地气的学术成果,可喜可贺!《北镇文化通览》共15章56节,洋洋洒洒凡42万言。全书按中央文史研究馆主持编撰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的体例,分上、下两编。上编纵写县域文化发展史,下编横写文化史上的重点和亮点。《北镇文化通览》从主编到作者对编撰体例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