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清以来,中原地区的城乡格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开封、洛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体系逐渐建立,成为重要物资流通的根本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抱布贸丝"的交易模式。而随着商品在城乡中的快速流通,中原地区的城乡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分别是以重要物资集散和流通为主的高级市场,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的中级市场,以及作为过渡环节的初级市场。城乡交通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市场层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宋东京考》是清代周城编撰的一部关于宋代开封史事的书籍,全书共二十卷,约二十万字。这部书不但对研究古代开封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宋史和中国古代城市史,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发展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北宋时代;衰落于金、元以后。历史上开封所处的三个兴盛时期,也正是中原地区运河发达的时期。北宋以后,由于运河的湮废,开封也走向衰落。可以说,开封的盛衰,是与运河的兴废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赵天改 《理论界》2010,(1):115-117
按照传统的北宋首都定位原因分析有两个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第一,北宋明明边患不断,为何还要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第二,北宋皇陵为何不建在首都开封而设在河南府的巩县?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从国家尺度上,分析了北宋首都定位于开封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缺陷,以及首都定位后以皇帝为首的政治家们在国家尺度上的平衡与弥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从新角度解释了西京洛阳地位崇高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北宋开封的城市记忆,南宋人是经由多种渠道得以感知.临安城中流行的“汴都遗风”、仿建的开封景观,都是他们开封记忆的重要来源.此外,南宋人还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建构着开封记忆的文献系统.他们或者如孟元老那样直接将开封记忆诉诸笔端,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将旧都往事向身边的人口述言传,其中一些喜欢著述的听众再将耳闻的轶事记人史籍....  相似文献   

6.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武强 《兰州学刊》2012,(12):43-51
开封城市历史虽然十分悠久,清代的相关资料却十分稀少,但从市井小说《歧路灯》中能整理出大量史料;再结合城市意象理论,从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区域等五元素的角度探讨清中期开封的城市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开封城市意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节点元素,其他四类元素往往围绕节点而展开。这一现象反映着清代开封城市发展的特点及性质,即仍停留于传统时期;受到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开封的繁华和兴盛很难维持,其城市意象也只能停留于点状元素,城市发展逐渐步入相对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李锋 《社会科学家》2007,(4):125-128
通过对开封旅游的本底趋势分析,发现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快要接近其逻辑增长曲线的顶点,急需对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难得机遇。开封要实现休闲旅游的大发展,当前必须在城市休闲环境氛围的治理和营造、休闲设施的建设和集聚、休闲旅游发展的规划制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发展保障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开封揽胜前些时候,我有机会去河南参观、学习,第一站便是开封。那时正值秋末冬初,风虽急而不寒,麦以浅而无浪。举目四望,华北大平原我民族历史、文化发生滋长的摇篮,展现出其雄伟浩瀚的气势。开封市况辐辏,肩摩毂击。“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史记》卷九七)的景象,并不因时代之递嬗和祸患的频仍而稍损其中原雄镇的形象。长期以来,我总觉得开封非建都之所,理由是它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及长安、洛阳的险要;加以无穷的黄泛威胁与决河灌城的大患,使它经常地处于危城状态中。读了些  相似文献   

11.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崛起于明代中叶的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富甲一方的地域性商帮。徽商活跃在祖国的都市和乡镇,形成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的局面。徽商有力地推动了明清时代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多元的文化生活,在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谱写了多彩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2.
徽商经营淮盐最早时间不晚于西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清史稿》等史料表明,明前叶经营淮盐的商人主体,是由西北商与淮商(又称扬州盐商)所构成。即该时期淮商不包括西北商。且在当时的淮盐经营中,也无陕商、晋商、徽商等一类称呼。从这种意义上看,不但徽商与西北商是处在不可比状态,而且连陕商、晋商是否为西北商主体也须论证。再据地方史料记载,徽州早在明初,甚至宋元时期,便有人迁往两淮,并有人在那里业盐。是盐法志科第记录表明,构成明前叶西北商主体者,为陕籍商人(另可能还有晋籍),而同时期的淮商主体,则只能是徽籍商人。且该时期在淮徽籍盐商绝不是一个小数,其科举业绩也早于西北商。故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前叶又是徽商与西北商同时在经营淮盐。明中叶以后,西北商加入淮商,与徽商一起构成新的淮商主体。  相似文献   

13.
徽商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从徽商精神的历史起源来探析,可以发现徽商精神既具有文化层面的共性,更具有地域层面的特性。徽商精神在几百年徽商的经济活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中,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行为约束,这也是徽商在诸多商帮中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徽商精神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三角核心模式,并最终形成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贾而好儒的诚信精神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徽商拥有数百年的经营成果,给我们后人留下丰厚的财富。无形的精神财富徽商精神,是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高校团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将徽商精神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盐法策》史料和“交结联宗”史料中,并无关于徽州盐商与盐务官吏勾结以及贿赂等事实依据。王振忠先生是用“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手法,将勾结、贿赂等耸人听闻的炒作言辞加在盐商身上,并又夸大其词,称盐商夹带盐斤是“贪赃枉法”。这些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以歙县为最,考察盐商故里及其家族,对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梳理歙县盐商故里分布的基础上,对长龄桥郑道同家族、西溪南吴氏、潭渡及竦塘里黄氏、潜口汪氏、江村江氏、许氏与鲍氏等家族情况进行了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8.
<静寄轩见闻随笔、静寄轩杂录>是在徽州新近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作者江南春出身于商人家庭,本身亦从事商业活动,在其各类记载中,尤以衢州和徽州城乡的记述最为生动,特别是有关宗教信仰方面的描摹,既有本土和侨寓地的各类神庥,又有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从中可见商人与信仰传播的密切关系.由此,亦颇可窥探十九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汇背景下徽州士商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市场伦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界对当时的商业活动的了解,而且对现实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明清徽商的市场伦理以徽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视角一文主要通过对徽商结交官府、向政府申诉、子弟入仕的三种维权方式的阐述,对这些维权活动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是否有利于徽商在市场上的长远发展。维权方式是维权意识的一种体现,而维权意识则是现代市场伦理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商贾文学研究中,商人的情感世界是研究的重要课题。透析影响商人情感世界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四民之末”的身份地位。二是经商盈利的逐利习性,三是离家漂泊的特殊生活方式。援引古代商贾文学经典中体现商人情感世界的实例.佐证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着干研究商人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