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花赋》赏析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茶花赋》是他的重要作品。这篇散文发表在一九六。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杨朔散文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期。《茶花赋》和《雪浪花》、《海市》、《荔枝蜜》等几篇代表作发表,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  相似文献   

2.
在杨朔同志辛勤耕耘的散文园地里,《茶花赋》是一株引人瞩目的奇葩。在这篇一千六、七百字的短文中,作者借景抒情、托花言志,热情地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茶花赋》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艺术构思的成功即是其中之一。杨朔同志在散文中以追求意境著称,同时也以致力于构思见长。他说: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  相似文献   

3.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的《茶花赋》作于一九六一年三月。作者从一九五六年起就先后到过欧亚非很多国家,常年累月,身居异国他乡,一旦踏进祖国,犹如婴儿投进了母亲的怀抱,那种甜密、温柔、幸福、美满之情是可想而知的。“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刘勰《文心雕龙》)这是《茶花赋》的酝酿创作过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但仅此是不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高超的写作技巧,《茶花赋》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常讲,散文的写作,要有五“贵”,即:  相似文献   

5.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作为文学之花的散文往往以它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当我们仔细品读扬朔的《茶花赋》就会被作者的传神之笔逐渐引入作品的艺术意境,不但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境地。那绚丽的茶花,展现出一幅幅春深似海的生活画面,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欣赏这一散文名篇,真觉得充满诗情画意,沁香醉人。如果从艺术美的角度而论,这篇佳作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朔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浓重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托物寄情,追求意境,感情醇厚,用字精炼,结构精巧的优良传统,但又富有造新精神,带有深刻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新颖,掩映多姿,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朔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 第一,托物寄情,言微旨远,物我交融,意境相托,不断寻求诗情美与意境的创新。 托物寄情,物我交融,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杨朔既有继承,更留意创新。“物”与“情”,他常在“情”字上谋取新意;“物”与“我”,他时时剖露出赤子之心。因之,他的散文题材细微(如蜜蜂、蚂蚁,茶花、红叶、海罗杉)而诗意醇厚,语不惊人(好比友人之间款款  相似文献   

7.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8.
杨朔(1913——1968),是我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勤于耕耘,给人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从中短篇小说到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他的散文艺术试作粗浅探索。杨朔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他的散文再现不同时期人民的斗争和时代的激流,“象一颗玲珑的宝石,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又象一杯醇浓的美酒,含蓄着无穷的意味。”表现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即是: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  相似文献   

9.
杨朔是当代一位有成就的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及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等。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杨朔散文选》,内收作者在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六十篇。杨朔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诗意浓郁,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人说:“读杨朔的散文,象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境界深邃;读杨朔的散文,象观  相似文献   

10.
人们爱读杨朔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象诗一样深湛,象诗一样优美,读了可以使人进入诗一样美好的境界.杨朔的散文富有诗意,首先是因为他的散文反映了我们伟大的时代的精神,并且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在杨朔的散文中,无论是杏花春雨,还是铁马金戈,都涂着时代的色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溢着无限的生机,闪射着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同时,杨朔对他所描写的事物感受是深切的,爱憎是鲜明的,并且在作品中充分抒发了这种强烈的爱憎.这种崇高思想和强烈感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2.
杨朔的《茶花赋》是一篇咏物为主的抒情散文。托物言志,通过咏茶花,抒发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 全文由四个段落组成。第一段(“久在异国他乡……就搁下这桩心思。”)写作者久  相似文献   

13.
杨朔的散文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它独树一帜,玲珑精美,清新隽永,他的文章把诗与散文结合在一起,有着盎然醇厚的诗情画意,“曲径通幽”的深邃意境,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意境并不是什么玄妙莫测的东西,它是作者把描写的对象与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驱使下,杨朔散文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中,选材与提炼、意境与氛围,是杨朔散文凸现其既定思想目标而又最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的重要环节。杨朔因此使自己散文创作的艺术追求适合了当时时代的政治要求,因而也就以其“形散神不散”和“寻求意境美”的“诗化”品格成为了“十七年”年散文的典范性文本。其影响是深远的,但正因为如此,也留下了无法否认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杨朔是描写人物的能手。从三十年代后期起他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过几十个短篇,《红石山》《望南山》《三千里江山》等七部中长篇,为我们制作了一幅众多的生龙活虎的人物画廊。看过杨朔全部作品的读者,感到他散文中的人物比他小说中人物更美,更动人,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早中期作品是为他后期创作做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准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杨朔的小说创作为他后期的散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他将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丰富经验,用于他艺术性散文的人物刻划,以至达到大朴之巧、娴熟自如的地步。这是多数读者偏爱他散文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杨朔散文以其诗意浓郁在文学园地中卓然而立,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古典诗文方面,杨朔确实肆习有素,造诣很深。古典文学滋养了这位散文家。我们打开他的作品,很容易找到这股源头活水。下面就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杨朔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深邃,情思无限,风格清新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在文苑里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天地,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研究。翻开杨朔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天地之大,草芥之微,无不成为他描写的对象;历史的脚步,时代的风貌,思想的火花,感情的细流,无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