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云建 《当代老年》2007,(10):16-17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哪里不平哪有我……”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济公》红遍大江南北。手摇破扇一把、好事做遍天下,游本昌扮演的“济公”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老妈是个人见人赞的奇迹--今年85岁了,耳聪目明腿脚利索,整天挥舞着IPad,见啥照啥。在我们家院中透过果树和鲜花拍成的日出日落照已成为她老人家摄影作品的经典。我经常调侃她:“冲您这样照一百岁去了,跟宋美龄较较劲。”  相似文献   

3.
何立伟 《老年人》2008,(3):30-30
老婆的朋友比我多,平日家里头电话十有八九是找她的。铃声一响,我若起身,她那里就叫:“我的我的!”一脑壳头发夹子冲过来。这个家也仿佛是“我的我的”,因电话是打到“她家里”,而非“我家里”。她要在沙发上坐出武则天的式样来也只由得她。电话,没有二十分钟以上断断收不得场。找她玩,  相似文献   

4.
舒展 《老人天地》2010,(9):27-27
我的孙女乳名叫阿琳娜,今年11岁,这孩子是个性格开朗、天生爱笑的小妮儿。她自称是“半个老外”,因为她妈妈是俄罗斯人。她看了电视航天节目之后,突然问我:“爷爷,考你一个问题:什么船永远不下水,也不着地?”我想了半天说:“旱船!”她哈哈一笑说:“宇宙飞船!”她又问我: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SARS病毒也罢、盗版DVD蔓延也罢,或者是药品、食品安全也好只要提出了问题,中国领导层经常会派她“救火”。●她在国内以直率和严格著称,考察地方时不愿被当地蒙蔽。在一次考察血吸虫病态势时,刚下到基层就被一帮官员围住,于是她高喊:“干部们给我退下去,农民朋友们走上来。”●她之前曾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成为中国内阁成员中三位女性之一。其时有记者问她当部长有何感想,她说:“我从来没想当部长,现在已经是超计划了。”●她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不过她似乎更喜欢提自己的名字,在一次考察农村医疗问题时,她走到农民中间,用当地方言大声说:“我是从北京来的,是国务院的,我姓吴,叫吴仪。”  相似文献   

6.
我也不是没知觉的动物
  今晚,沈佳音26岁生日。
  她喝酒,酩酊大醉,并且在飘着大雪的街道上一路狂奔,一路大喊。和她一起发疯的是她的闺密曹汐,她们在大街上不管不顾地瞎喊着,沈佳音一句曹汐一句。沈佳音说:“我是沈佳音,我爱柯越宸。”曹汐说:“她是沈佳音,她爱柯越宸。”  相似文献   

7.
晓月 《老年世界》2008,(9):32-33
虽然我和婆婆语言不通,但她逮着我照样说个不停。而我不管是否听懂,脸上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结婚之前,先生可怜巴巴地对我说:“现在我妈妈和我住在一起,但我们结婚以后,她就得搬到公寓去住了,她得整天一个人在那个公寓里。”我问:“为什么?”先生回答:“因为这是我和你的家。”我明白了先生的用意,他是想让我表个态,结婚后他妈妈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苗向东 《职业》2013,(22):71-71
你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吗?确实,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找工作季,可是厦门大学的李豫晨却在国外找到份不错的工作--新加坡机场地勤客服长官。更神奇的是可以说这个工作是“捡”来的。李豫晨是厦大2009级生科系学生,去年年底,豫晨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课程结束准备回国时,却因睡过头错过了航班。在新加坡机场,她身上只有六角新币,也没有电话卡,怎么办呢?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想起了刚学过的课程:“要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不用害怕别人的眼光。”她便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困难,做起了“乞丐”:“您是否愿意凑钱为我买一张返程机票?”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是我的老同学,到目前为止,她已“换”了8次工作了,不久前又刚刚失业。坐在我办公室沙发上,王丽娟沮丧地向我诉苦,她说人们都戏称她“水性杨花”,不停地跳槽。为了面子,她只好哑巴吃黄连地含糊点头。实际上,她是被老板炒鱿鱼的。其中有4份工作是在试用期满后就被迫打包走人。 从行政助理开始,到秘书、业务助理、行销人员、企划等,她经历了中、小企业、大公司和外资等机构。 虽然“阅历”丰富了,但新老板一看她小小年纪,就如此 “沧桑多变”,反而有点疑虑了,另外,虽然丽娟拥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但是,短暂的时间投入…  相似文献   

10.
许戈辉,以其甜美的形象,轻松潇洒的节目主持.广受观众的共爱。她主持的《东西南北中》、《快乐周末》等节目,可谓家喻户晓。但我说的她可不是什么“腕儿”、“名人”的,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做为她的朋友,我不止一次的对她说:“哎,辉辉:我想写写你的好玩儿行不行?”她说:“写吧!写吧!不过可不能把我写的太傻了。”我们几个女孩一起笑起来:“你本来就挺傻的。”第一天喜见辉辉是刮着的日子,她穿一件黑丝绒么至.象个刚从教堂倡诗班里出来的小灾救,头发短短的稚气的脑干干净净的呈现在我面前。“你是许戈辉?”我说.…  相似文献   

11.
别人的丈夫     
她是我两年前采访时认识的,印象最深的是她头上扎的一对齐肩的粗辫子,这年头很难看到扎辫子的女子了。因这是夏天,我有机会看到她穿的好几条裙子。她皮肤白,有一件露内的黑裙,看上去赋有古典的美。有一句欠,我看了她的影集,黑白、彩色都有,她很会照像,仪态端正,韵味十足。还有演出时的照时一都很好。她突然问我:“你看我结婚了没有?”’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她一笑,说:“我结了婚,有了小孩,而且”,她停下来想了一会:“而且还离了婚!”这怎么可能?她哪里看得出来经过结婚的洗礼印离婚的磨难呢?但她显然不是跟我…  相似文献   

12.
女儿朵朵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我非常想念她。多亏我这个老太太也赶了个时髦———会电脑,想念她的时候发个“伊妹儿”(电子邮件)也就解了思念之苦。我会电脑,得感谢女儿,几年前她还在北京工作时就要我学电脑。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和音乐教师,而且一大把年纪了,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女儿决心大,坚持要我学。她说:“妈,你不是常常提醒我们:21世纪的年轻人要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吗?我现在马上去学开车,您就学电脑,好吗?”“我又不是年轻人。”我找理由宽慰自己。她调皮地说:“妈妈,您…  相似文献   

13.
玫瑰的祭奠     
因为一场灾难,使得“情人节”成她最痛恨的日子。可又有谁知道,在生命的尽头,她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其实我是喜欢玫瑰”。三年前,我在一家广播电台做一客座主持人。我主持的是一档文学节目,每周两次播放听众的来稿。有天晚上,我正准备上节目,工作台上的电话响起来。电话那端是个女孩的声音:“你收到我的稿子吗?我是艳华。”“艳华?收到了。”她的那篇稿子真的很特别,只有一句话:“看遍了所有的风景,没有能找到我的影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写这么短的文字寄给我。我从来也没播放过这样的“文章”。“下班后,我在电台门口等…  相似文献   

14.
和男朋友好了三年,呼他“老公”也有一年。别人说我们俩好得都跟“老伴”似的。我老妈看我连西红柿炒蛋都做不好,却成天看樱桃小丸子,急得她退休了还在做生意,她说她赚了钱是给我攒着——等有一天,我的男朋友养不起我的时候,我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相似文献   

15.
遇到一位坐怀不乱的男人,问到原因,他说:“她那人的确是聪明。”随后,他举了“聪明”的例子。两人是在深圳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他回省城打工,老婆则回农村婆家生孩子。分居两地,她独自与婚前从未谋面的公婆一处生活,南方人受不了干燥的气候,连续流了一个月鼻血。有人问:“她不会埋怨你吗?”他得意地摇摇头,她从不抱怨赚得少、压力大,在我提到时她还劝解:“我们需要那么多钱干吗?”这位丈夫打趣,“原本我就急,她再抱怨我可怎么活?”说话间,脸上露出对妻子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饭后,凯恩告诉女朋友诺琳说他在房间里为她准备了一件她意想不到的东西。他们相爱近一年了,凯思的话引起了她的浓厚兴趣。当他们回到家时,凯恩给她看了一洋挂在墙上包装成礼物的东西。诺琳急不可待地打开,发现是自己的一幅画像——是艺术家凯恩煞费苦心,充满爱心的杰作,画中的她穿着一件白色上衣和一件红色罩衫,左手中指上还戴着一枚戒指。“这是什么?”她问,“我没有戒指啊!“那是订婚戒指!”凯恩回答说,“你愿意嫁给我吗7”“再说一遍。”’诺琳请求道。“‘你愿意嫁给我吗T”“愿意”,她说着,紧紧抱住了地,“很愿…  相似文献   

17.
我初见常慧是在图书馆,我们到借阅处去还书,她离开时将书包忘在了那儿,我捡了后并没当即归还她,而是等她走后贴了张招领启事,让她按我留的地址到我家找。因我检查书包时,发现除了书还有某大学学生证,猜想她不会丢了就算了。果然后来她按我的计划找到了我,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而她的不幸也由此开始了。 朋友们看到我和常慧出双入对后,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诫我,这女孩儿和我们认识的那些女孩儿不一样,是传统的“从一而终”型的,所以你最好离她远一点儿,小心一不留神被她“讹”住。我对此只是不以为然地笑道:“你们放心,我自有办法…  相似文献   

18.
早晨,女儿笑眯眯地看着我:“你昨晚又翻我的书包了吧?不经我同意这样做,其实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我也对她笑:“我太关心你了。要是你一不小心干了坏事呢?如果你没干坏事,你怕什么呢?”女儿依然笑:“哦,对了,给你提供一个素材。我们班同学她妈不让她出去玩,结果她把她妈告到派出所了,罪名是她妈软禁她。”天!现在的孩子!我内心惊叫。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笑     
新同学 班上来了一个插班女生,她自我介绍:“我未必会是最聪明的,我未必会是最美丽的,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正当班上同学都称赞她的谦虚时,她突然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碧慧。”  相似文献   

20.
今年47岁的吴玉英陪伴“万人坑”的冤魂白骨已经24个年头了。她把青春、美丽、健康和一切都献给了“万人坑”。她每天的工作是给“万人坑”里的死人骨头防腐,目的是不让它们腐烂、风化。而更让她难以随的是惟一的儿子因为她而患有多种先天性疾病。没有人愿意冒着损害健康和生命的危险,整天跟死人骨头打交道,所以,吴玉英成了惟一与“万人坑”死人骨头相伴的人。吴玉英的公公和丈夫都有能力给她换轻松工作的人,可她坚持留下来陪伴着“万人坑”里的死人骨头,她说:“那些冤魂都曾是我父亲的工友,我要让他们的骨永存,这些就是侵略者永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