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讨论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 (一 )高速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目前的 7%增加到 2 0 5 0年的 2 3%左右。 (二 )高龄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 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三 )老人数量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 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3 3亿 ,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1亿。 (四 )老年抚养比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 3~ 4倍。 (五 )地区差异大 :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还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老年照料政策应适当向女性老人倾斜等方面阐述了对策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增长与性比例 战后波兰人口呈增长趋势,1980年时,总人口中男性为17411000人;女性为18324000人。这一时期,波兰人口的性比例也由战后的失调逐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除台湾和港澳外,在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西藏和上海人口的性比例是女多男少,其他皆为男多于女。西藏人口的性比例为97.8,上海人口的性比例是99.3。 一般说来,某一地区人口的性比例与该地区人口的出生,死亡、年龄结构,以及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上海人口性比例的状况,就是该地区上述诸因素相互影响演变的结果。三十多年来,上海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经历了“高生、高死”,“高生、低死”,现在已演变为“低生、低死”。上海人口的年龄结构,已从年轻人口型,经过成年人口型,自八十年代起,开始向年老人口型发展。上海人口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从1951年的男性42.7岁和女性46.7岁,提高到1980年的男性72.8岁,女性75.3岁。上海人口的性比例是与上述几个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产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的标准衡量,上海(13.14%)、浙江(10.39%)、北京(10.36%)、江苏(10.34%)和天津(10.25%)5个省市已进入老龄化省区。十多年来,全国大部分省市亦相继步入老龄化。至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2%;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930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这些数字、比例每年还在递增。据有关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将提高到20.42%。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人口婚育期性别比(每100名婚育期女性相对应男性人口数)的平衡,关系到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人口再生产趋势、社会安定等一系列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人提出:我国在实际上和不久的将来,找不到配偶的男性有四千八百多万,占男性总人口的9.33%。本文则依据中国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婚育期性别比的变化、现状来探讨中国人口婚育期婚姻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婚姻状况是指人口在某一时点所处的不同婚姻状态的人数和比例。现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1‰生育率抽样调查的资料,将浙江省人口婚姻状况初析于下。 (一)未婚人口状况 1982年我省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29.42%,男性未婚人口占男性15岁及以上人口34.62%,女性未婚人口占女性15岁及以上人口23.81%。  相似文献   

7.
女性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群体的一半以上。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9042万,其中女性4794万,占53%,相当于一个湖北省的总人口,或美、日、德、英、法5国老年人口的总和。这样庞大的女性老年人口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将增长更快。如1981年男女平均期望寿命之差为2.92岁(男性为66.43岁,女性为69.35岁),1985年上升为4.02岁(男性为66.96岁,女性为70.98岁)。因此,女性老年人口在我国老  相似文献   

8.
继《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增刊Ⅰ)问世以后,《黑龙江老年人口调查与预测》(1988)和《河南省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问题研究》(1989)也先后出版发行,这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事情。这些资料的公开发行和尚有若干省区老年人口调查资料的即将出版,标志着我国老年科学研究领域资料匮乏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也表明我国老年学研究已开始步入绚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学界对邓小平人口思想的研究始于 80年代末期 ,至今已有 1 0余载。其间 ,历经邓小平晚年、邓小平逝世、《邓小平人口思想学习纲要》编写及出版等重要阶段。检索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文献库”并查阅《中国人口报》和《邓小平人口思想学习研究文集》后发现 ,1 0余年来 ,公开发表论及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文章有 73篇。其中 ,邓小平在世时有 7篇 ;邓小平逝世的 1 997年有 8篇 ;1 998年邓小平逝世 1周年前后有 50篇 ;1 999年《邓小平人口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后至今有 8篇。不同时期对邓小平人口思想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人口学刊》1984年第5期发表盛明富的文章,题为《人口问题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文章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谈了两点:一、现阶段人口问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二、现实的人口状况是决定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说,有些文章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人口问题,完全归结为多年来工作上的失误和人口增长太快造成的,从理论上说,这是不尽妥当的。人口增长快是造成我国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能把人口问题都说成是由人口本身造成的。人口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问题》1986年第3期,李春林、张鸿钧载文指出,本世纪内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不是年龄老化,而是就业问题。本世纪内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急剧上升。由1985年的6.91亿猛增到2000年的8.32亿,占总人  相似文献   

12.
孙鹃娟 《人口学刊》2015,37(4):77-85
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二十年来我国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明显提高,丧偶率下降,但丧偶老年人数量迅速增长,未婚和离婚的老年人比例都有所上升。与男性老年人相比,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随年龄增长下降幅度更大。老年人婚姻状况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男性老年人的未婚趋势和城市老年人的离婚趋势尤为突出。通过队列分析发现女性从60岁迈向70岁过程中面临的丧偶风险最大,男性65岁以上年龄组面临的丧偶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趋势定量分析袁建华,庄岩,许屹一、前言我国人口文化素质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25至69岁人口的文化结构是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包括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7%、35.28%、25...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龄未婚问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大龄未婚人口概观 (一)性别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2年我国28—49岁未婚人口共有11269362人,占同龄人口的4.36%。其中男性为10555559人,占同龄男性人口的7.78%,女性为713803人,占同龄女性人口的0.58%。大龄未婚男性是大龄未婚女性人数的15倍。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全国28—49岁未婚人口又有所增加,达到  相似文献   

15.
在性别失衡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不断加剧。文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单区域离散型未婚人口发展方程,充分考虑积极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影响,设置不同的方案预测2021-2100年全国未婚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数据,利用未婚男性过剩规模、潜在初婚比、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测度我国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的变动趋势,得到如下结论:第一,2020-2100年婚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先加剧后减缓,婚龄未婚男性过剩规模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4 913万人。潜在初婚比将在2052年左右达到峰值183.9。第二,1970-2050年出生队列男性终身未婚规模和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2020年左右出生队列达到峰值,“10后”男性将面临最为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第三,积极生育政策有利于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两个方面缓解未来男性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越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总和生育率越高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程度越低。第四,我国男性婚姻挤压以往被高估。根据最新的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采用逆存活法测算发现将近一半的“失踪”女性被找回。  相似文献   

16.
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及其前后有关文章中的人口思想,既是深入实际研究和探索中国当时经济人口问题的重要成果;又正确估量了我国当时人口发展的状况,并科学阐述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积累不够快而引发的诸多矛盾(不协调)的对策思路和主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重视科技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珠海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2005年珠海市常住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常住居民死亡率为3.05‰,男性死亡率为3.40‰,女性死亡率2.67‰;2000-2005年男性、女性死亡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珠海市各区之间人口死亡率差异逐渐缩小;城市死亡率低于农村死亡率和城乡结合部死亡率;死亡人口成年组中所占比例男性远远高于女性;疾病和意外死亡是珠海市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人口学刊》2016,(4):113
<正>《人口学刊》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人口学杂志之一,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人口学专业期刊,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2013年、2015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口学刊》固定栏目有:人口与社会、人口流迁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口与资源环境、计划生育理论与实践、留守问题研究、国际人口研究等。作者投稿的文章研究目的要明确,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数据可靠,不能过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颜廷健 《人口研究》2003,27(5):73-78
文章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年报》公布的 1 990、1 995和 2 0 0 0年 3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老年人自杀状况、趋势和原因。主要发现是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的1 0年间老年人自杀率的确如“迪尔凯姆假说”所预言的 ,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组升高而不断上升、乡村高于城市以及男性高于女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丧失理论假说”对老年人自杀原因进行了检验和扩展性分析 ,提出了若干预防或干预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均在100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中国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1.75,75.50,86.75。1987年抽样调查为89.20。表明了与世界相同的表现。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横穿中国大陆的北纬40度线以北的省、自治区老年人口性别比均在100以上;临近该线的省在100左右;该线以南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100以下;沿海省分,从广东到辽宁,基本上形成了阶梯型增高趋势。总的看来,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了南低北高的规律性特征(图1)。参照1987年1%人口抽查时的数字大体相同,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