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秀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106-109
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既有相对的稳定时期,也有激烈的变革阶段,包括从“个人徇私制”到“政党分肥制”,再到“功绩制”的变迁。它在不断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官法规由繁文缛节到规制简化;行政意识由“官本位”转向“顾客至上”,引入竞争机制;丈官管理由集权到逐步放权;政府机构由大规模扩张到力求精简。 相似文献
2.
3.
石庆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美国文官具有任职时间长,掌握专门知识,垄断信息和资料等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由于行政与政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文官集团可以利用其扩大影响.而政治结构的特点如多权力中心,以及社会结构的特点如利益的分散.则为文官由单纯的政策执行者变为实际的决策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文官势力的膨胀既是美国政治结构演变的必然产物,同时又使这一结构面临挑战.使得如何对这一集团加以控制.成为现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石庆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4)
本文从行为约束与职业道德的角度,就人格标准、职业规范和政治角色等三个方面对美国文官群体进行了综合考察.笔者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文官的行为约束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独具特色的体系.但是,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这一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对文官进行人格标准控制的结果,实际上是文官行为的表面规范而不是道德的根本升华;其次,对文官"忠于国家"和"严守机密"的约束,不仅意味着侵犯宪法赋予文官的言论自由.迫使文官逐步蜕化为一个不具备完整人格的群体,而且意味着腐败现象被大量掩盖,从而导致政治的黑暗;最后,在要求"中立"的前提下.文官的政治行为实际上遭到了过度的限制,其结果是文官政治眼界的狭窄与行政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石庆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5):23-27
利益集团“游说”高级职业文官,是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政治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出美国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渠道的拓宽同时也折射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重心所发生的某种转移,特别是折射出政府行政权扩大和高级职业文官势力膨胀这样一个事实。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给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美国文官制度的转型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38-41
早期美国政府选拔和任用官员制度--"政党分肥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商品经济和民主化的发展,政府规模日趋扩大,政府职能逐渐复杂多样,传统官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不能承载政府职能扩张的要求,引起了统治秩序的混乱."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对美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职业地位取得的社会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描述被调查夫妇之间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出发,分别勾画出他们的地位实现模型。首先验证了不论性别,教育地位都是决定职业地位实现的首要变量;但也正是在教育地位的实现和向上流动(再求学)中,伴随婚姻生育等生命事件的发生,无形的结构性制度因素(意识形态层面的性别制度、性别规范和性别文化)正如后现代主义试图解构的那样依然支配着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使扮演双重角色的妻子或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遭遇了丈夫不为之所累的两难困境,并最终阻碍了女性的教育地位、既而是职业地位的实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富兰克林D.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文官的政治化倾向急速加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根源上看,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是行政权膨胀的罗斯福政府为文官政治化倾向的加强提供了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官录用中退伍军人优待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庆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64-70
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经历了早期联邦政府对退伍军人非制度性的照顾、两次世界大战后政策性的优待以及 1978年开始实行有限制优待政策等几个历史演变阶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优待政策也经历了从无限制优待向有限制优待的历史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优待政策是以违背“功绩制”原则和牺牲文官素质为代价这一事实。因此 ,协调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退伍军人的“优待”政策与“功绩制”原则二者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新世纪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洪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45
《彭德尔顿法》分布以前,美国的文官制度经历了“资历制”和“政党分赃制”两个时期.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行政工作日趋复杂,联邦政府的职能的也日益扩大,“政党分赃制”已经成为行政改革的阻碍,于是,一场文官制度的改革运动逐渐兴起.虽然美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政党分赃制”的传统影响根深蒂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道路非常曲折,直到加菲尔德总统被刺,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才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强制执行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亚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2):38-41
美国强制执行法以州法为主。美国虽有强制执行机构,但它却不以强制执行为专职。美国在执行程序中积极引入开示程序、交叉询问等若干诉讼程序,动用国家的一切力量坚决维护判决和法院的尊严,同时又严格规范收债行为,给予善意债务人多项财产豁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陈洪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69-74
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军事、经济和政治三方面来研究。军事上承担了在多个战场抗击法西斯军队的重任,美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经济上,向盟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美国是反法西斯阵营的大后方和"兵工厂";政治上,参与创建反法西斯同盟,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美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建者和盟国团结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深刻根源。正因为人权在美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土壤,本文试图从美国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经济的视角论述其对美国实行人权外交政策的影响,以期人们对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黄江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6):43-45
维新派官制改革政策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维新派的官制改革主要有设制度局和裁撤冗员,但他们在言行方面表现出过激,从而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国际银行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华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2)
:1 90 9年 5月 ,美国与英、法、德三国一起组织四国银行团 ,共同参与湖广铁路借款。此后 ,四国银行团又与中国签订币制实业借款合同 ,引起日、俄两国不安 ,凭借与英法的特殊关系 ,日俄也加入银行团。六国银行团内日俄同美国之间的矛盾日趋暴露。当银行团同中国签订善后借款合同时 ,威尔逊以借款条件有损中国行政主权为由撤消美国对善后借款的支持 ,美国退出六国银行团。一战结束后 ,德国战败 ,俄国发生革命 ,英、法资力大不如前 ,银行团实为日本控制。为了限制日本单独对华借款 ,美国以政府名义发起成立新四国银行团 ,并掌握新银行团领导权 ,试图由它控制对华借款 ,但最终也未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Norma D.Thomas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70-76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美国的旨在关注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的服务系统演化的概述,它也包含了当前美国各级政府讨论的话题:那就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到2030年美国老年人口将达到7千万,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是2000年的两倍.这不仅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还对家庭、劳动人口以及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有影响,另外还有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对更好的长期的护理项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政党政治的"超脱"、对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对社会利益的"调和"等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了文官群体在20世纪英美两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作为英美两国民主政治两大支柱之一的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而带来的政府官员大换班和政治的周期性震荡、政府工作的无序、行政的低效及政治腐败等问题,同时伴随20世纪英美两国历史的演进及文官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在这一制度保障下的文官职业群体,由于其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则对英美两国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2-77
我国“国家-企业”社会发展体制在现实中滞后于社会发展水平,给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将社会组织引入到社会服务供给中,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发展体制的成功转型。以社会组织获得外部资源的形式为标准,社会组织供给社会服务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政府生产型、政府购买型、用者付费型、志愿提供型,其交叉情形暂不考虑,每种实现方式均有显著特征和现实困境。通过对各种实现方式的综合比较,可以发现政府购买型无疑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供给社会服务实现方式的最优选择,因为它更符合当前我国国情与国际化发展趋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改革成功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核武器、远程投射和精确制导技术的掌握使中美两国在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中互无绝对的胜算,经济全球化又使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交融互补,因此,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钳制之下,中美之间可能被激化的冲突已不可逆转地趋向"非零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