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一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水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仃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史物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我赴福州专程参观了琉球国纪念馆和琉球墓园,留下了深刻印象,历史上琉球国与中国渊源颇深,曾为中国藩属。中琉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琉球位于中国东海台湾省的东北。隋时建国,即与中国多有来往。清光绪五年,日本侵占琉球,俘其国王尚秦,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据史书载,隋朝炀帝杨广大业中(约公元612年),为求长生不老药,曾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彼曾到过琉球,揭开中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朝鲜赴中国出使的使者留下的燕行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有关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北京戏曲演出的记载。对于他们来说,从京城演剧不仅可以观察清朝政之得失,也可以想象中华的文化盛衰。在他们笔下关于宫廷、茶园和民间各种演剧的丰富记载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尤其是道光年间京城戏曲演出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在异国使者的想象中,茶园演剧竟然成为在满清王朝保存汉族历史记忆和衣冠文明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追问的是,这些朝鲜使者的观察和想象是否有道理?更需要讨论的历史问题是,第一,应当如何重新估价清帝国的民族与文化政策?第二,如何评价满清王朝在中国走向近代历史中的意义?第三,清代中叶北京市民、知识人、官员聚会与交往的场所,与欧洲近代所谓公共领域(Pub licSphere)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相似文献   

4.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明清时期1368-1912年),汉语作为东亚通语,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被广泛应用.各国通事、使者、文人交流应用汉语的具体情况,被记录在《燕行录》(韩国)、《朝鲜王实录》(韩国)、《皇越诗选》(越南)等东亚汉语文献之中,主要应用形式是口语、笔语、唱和、书信和国书等.这些记载说明汉语作为东亚区域国际通语地位已经确立.这是汉语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是汉语可以作为国际通用语应用的重要历史证明,为将汉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通用语提供历史借鉴,对当前的汉语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及应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琉球中介贸易对东亚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琉球中介贸易的开展客观上使中日贸易得以延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得以继续,朝鲜与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得以维系.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得以发展,抵消了明朝海禁时期中国海外贸易衰落所导致的以中国海商为媒介的东亚经贸活动受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明朝时期的琉球中介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中国海商在东亚经贸活动中的地位,作为一股新兴的海上贸易力量促使了东亚经贸活动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唐宋两代放宽条件以附名榜尾的方式录取域外举子为宾贡进士,体现了中朝统治者怀柔远人的政策,对吸引外邦士人到中国来求学和应举、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日本最早仿行科举,也是实行科举时间最短的国家。朝鲜王朝的科举甚至比明清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繁开科,在社会中占据核心地位。越南的科举制延续到1919年,是世界上科举制度的终结地。琉球也曾实行过科举制度。12—19世纪,中、韩、越三国连同琉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东亚科举文化圈。正是由于科举传统的延续,东亚才能够演变形成在世界上颇为特色鲜明的考试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年,中国琉球之间建立宗藩关系的原因既是"华夷秩序"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是保障明初海疆安宁的措施。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与琉球积极主动的态度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琉球间的宗藩关系秉承着自愿原则,对明朝琉球双方及东亚国际秩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琉球国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17世纪初,日本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控制了琉球,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18 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 ,公然侵略我台湾 ,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 ,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 ,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 ,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 ,琉球曾向清政府恳求援助 ,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拒绝对琉球的援助 ,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间保持了五百年的宗藩关系。中琉两国的密切联系对琉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中琉间的宗藩关系不仅是琉球政权稳定的保障,还为琉球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儒学在琉球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这对今天东亚地区各国的交往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东亚国际关系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型过程中,东亚外交话语体系依然奉汉文为尊。《使琉球记》《琉馆笔谈》《燕台再游录》等三种东亚使行录资料,生动而又具体地展现了清朝册封副使李鼎元、琉球文人外交官杨文凤、日本汉学家石冢崔高、朝鲜燕行使柳得恭等人“以笔代舌”的跨国交流与沉默外交,勾勒出空间范围涵盖北京、福建、琉球、台湾、萨摩等地的近代东亚外交生动画卷,廓清了首部中琉辞书《球雅》的来龙去脉。19世纪中后期“汉文”上升为近代条约的外交话语体系,彰显了汉字持久辐射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琉球国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17世纪初,日本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控制了琉球,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四年红军主力北上之前三个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正酣之际,当时的中共中央曾派出一支红军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向闽、浙、赣、皖国民党的重地挺进。这支部队就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们先后转战闽中、闽东、闽北、浙西南、浙赣边和皖赣边,历时六个多月,行程五千六百多公里,沿途且战且走进行了三十余次重要战斗,曾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4.
高美 《百姓生活》2014,(12):61-61
冲绳,古称琉球,在日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臣向琉球群岛上最大的王国中山宣谕,冲绳开始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1609年,日本九州的萨摩军入侵琉球,琉球王国开始"日本化",并于1879年成为日本冲绳县。冲绳的首批中国人在冲绳首府那霸市西北部,有一座著名的"福州园",园内模仿福州名胜,修建了楼台阁榭等建筑物。  相似文献   

15.
儒教的和谐既是价值又是规则,它支撑了前近代东亚各国国内的差序社会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朝贡格局.由于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存在诸多不足,而传统儒教的和谐思想难以为东亚共同体提供制度构造的资源,东亚地区必须改变单纯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寻求共同体构建的思路转而谋求地区各国公民社会的联结,从而为东亚共同体寻求结构性的域际公民社会基础,而东亚人权法治则是这一基础必经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是弥合东亚各国公民社会的断裂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域际公民社会所必需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与域际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能为东亚共同体的安全与和平以及贸易与投资提供结构性的稳定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李朝时期,朝鲜使臣频繁出使明朝,由于其另一身份为精通汉学的文人,因此与同样深受中国影响的域外文人进行了文学交流:李安讷同孔闻謤的诗歌酬唱,体现了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金尚宪与吴大斌的惺惺相惜,体现了文人间的友好情谊;李醉光与安南使者冯克宽、琉球使者蔡坚的文学往来,体现了朝鲜文学在安南等国的影响.朝鲜使臣在出使明朝的过程中,以文学为裁体,同域外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1372年至1879年(明清时期)的507年间,琉球中山王国是中国的藩属国;1879年被日本吞併之前,其国王由中国朝廷册封;琉球王国定期向中国朝廷进贡并得朝廷的赍赐;统属关系和谐亲密;琉球王国时时派生员入中国国学学习,其回国的琉球肄业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风俗渗透于琉球,使其王国愈亦走向进步与繁荣。琉球本不是日本领土,是日本海洋扩张战争侵吞了琉球。  相似文献   

18.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册封贸易也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19.
《朝觐途记》是我国清代著名回族学者马德新于公元1841年至1849年前往阿拉伯朝觐、游学的沿途日记和见闻录,是马德新亲历阿拉伯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通状况、民俗风情后,留下的一份珍贵记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朝觐途记》的版本源流、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琉球的"科举文献"大多已焚毁,现在难以把握琉球"科"或者"科试"制度的内容。通过对冲绳县和东京几个收藏单位的访问,以及对琉球士人旧藏经学文献的调查,从中发现往往有关于"科"的笔写文字。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琉球"科"的情况:其一,琉球一般士人学习经书,大多以登"科"做官为目的,而以修养心性为目的学习经书的士人则很少。其二,在学习经书之时,不仅利用中国讲章类的书籍,同时还利用日本国内刊行的字典和"谚解",以资了解经传文字的音义和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