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问题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平 《求是学刊》2003,30(5):28-3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面向风险社会的公共政策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伟文 《求是学刊》2003,30(5):36-39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张立波 《求是学刊》2003,30(5):42-43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杨通进 《求是学刊》2003,30(5):34-36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5.
刘精明 《求是学刊》2003,30(5):32-34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1 近代以降,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全面的“意义危机”。这种“意义危机”按照美籍华裔中国思想史学者张灏的分析,包括三个层面的“精神迷失”。首先是“道德迷失”, 原先行之有效的儒家道德伦理已经全面失范,如何建构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秩序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存在迷失”。人生在世,必须确立一套终极价值信仰,借以解答一些人生的形而上问题。儒、释、道三家都曾向传统中国人提供过各自的宗教性的终极意义信仰,作为“安身立命”的依据。儒门淡泊衰微,“内圣外王”式的人生境界被认为不合时宜以后,中国人向何处去重新寻觅生存的意义?再次是“形上的迷失”。西方科学曾成功地解答了外部世界的“什么”和“如何”的问题,但对世界的“究竟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性肺炎 (SARS)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对亚洲和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世界各国的不同领域都对SARS疫情的发展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给予了高度关注。博鳌亚洲论坛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 ,于 2 0 0 3年 5月 1 3~ 1 4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题为“SARS与亚洲经济———影响和对策”的研讨会。这是SARS爆发以来举行的第一个有关SARS与国际经贸关系的研讨会。世界银行东亚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哈拉斯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I.阿里博士 ,东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著名投资公司的代表摩根·士丹利 ,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  相似文献   

8.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的二重性存在方式,即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角度,考察中西哲学的区分及其层面差异。西方哲学大体属于自觉的实践层面,中国哲学则大体属于自发的伦理层面。伦理层面应最终统一于实践层面。本文对“天人合一”提出分析,主张应扬弃“天人合一优越论”,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统一两层面、融合中西哲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5,32(2):32-38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世界 ,以此解除现代性困境 ;就后者而言 ,他反思了自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方式 ,主张在破除意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互主体性的交往理性原则来思考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又有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2 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哲学研究比较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文化哲学以其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最深层的问题 ,即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而使其具有突出的地位。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 ,我刊从 90年代初就将文化哲学研究列为重点栏目 ,在某种意义上 ,“文化哲学 :跨世纪的思考”专栏记录了上一世纪末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是那一时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本期我刊特邀邹广文教授、荆学民教授、邹诗鹏博士、洪晓楠教授、车玉玲博士对文化哲学的以往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和伦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海 《唐都学刊》2012,28(2):59-63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性自由的定在,“伦理”则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道德”主要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证和阐发的“得道之‘德”’,“伦理”则主要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者们所阐发和构建的社会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高于“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道德”高于“伦理”。  相似文献   

14.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由此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悟道”,通过“道”的把握来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追求。实际上,哲学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世界(这是科学的任务),它只是一种如何在现存世界贯穿入的观点、人的态度、人的理想的标尺,以及如何进一步升华人性、提高人生价值的精神意境。在这点上,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5.
周兴杰 《探求》2011,(2):39-43
从非学科化的问题预设出发,葛兰西实质上将“哲学何谓”的问题转化为“哲学何为”的问题,从而使哲学研究政治化、批判化。葛兰西也无意于建构一种新的、经院式的哲学体系,而是要使哲学适应新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批判。由于克罗齐的影响,更由于列宁的重要影响,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在葛兰西那里主要体现为一种“伦理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泛化,使得文化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研究层面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三个前提决定着文化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基本性质和研究主题:现代化的逻辑演进以及总体现代化观念的产生,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以及一种超文化形态——“世界文化”理念的生成,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文化总体性以及文化本体经验的凸显。这些根本变化,使文化哲学成为当代各种哲学形态的潜流和底蕴——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只是这种潜流和底蕴的集中体现和自觉形态。文化哲学有三个研究层而,即哲学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和文化批判。因此,文化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求是学刊》2005,32(6):20-23
一般而言,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非日常生活领域,作为传统文化根基的日常生活世界很难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无论从文化哲学角度,抑或从社会发展角度,也无论从学理层面,抑或从现实层面,日常生活批判这一研究课题都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关注的“问题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独特见解,不仅为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视人类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的新视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理论视域的重大转换,并具有现实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意义。一、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是中国哲学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如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哲学、公共哲学 ,等等。其中 ,人学理论成为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人在理论上的突显是与中国理论研究者对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问题的自觉关照分不开的。从 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开始 ,到 90年代形成了自觉的人学研究领域 ,人学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刊在 2 0 0 1年第 1期开设人学笔谈 ,邀请韩庆祥教授、邹诗鹏博士、贺来博士、王国有博士、王晓东博士等 ,就当前中国人学研究的现状以及 2 1世纪中国人学的研究方法、人学定位、人学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促进人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9.
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这是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引导印度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宗教、社会政治等等的学说。他的思想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以及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预设了人性的原初状态和价值,并引入了“异化”概念,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但这种批判主要偏重伦理层面,结果只能是得出反剥削、反异化的人道主义的逻辑结论。但是手稿也初步显露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端倪,这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