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会对中国的各种房地产研究机构或经济学家对中国楼市形势的分析判断持怀疑态度,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背后常常会有他们自己的利益链,他们常常会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此种利益的影响,会扭曲他们对中国楼市形势的研判的公正和客观。  相似文献   

2.
王宣红 《社区》2011,(1):32-32
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社区万科居民区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不远万里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他们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上海发展,关心小区建设。在临近世博会期间,他们觉得,世博会是世界的盛会,志愿者们都要求说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09,(6):8-10
新闻背景:2008年8月29日,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的塔利班分子绑架了在巴基斯坦进行援建工程的两名中国工程师。塔利班发言人穆斯利姆·汗声称,他们不会杀害被绑架的中国工程师,但如果政府不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质不会被释放。穆斯利姆说,塔利班在等待巴基斯坦政府方面主动和他们谈判,如果政府不和他们接洽,两名中国工程师将一直被扣押。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首先创办起来的。他们来华的实质是他们武力入侵的前奏。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华入侵的加强,外报在中国出版逐渐增多,而且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他们曾一度几乎垄断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受西学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此时也纷纷办刊,宣传改革主张、寻求救中国的道路。但是,在当时西方列强武力入侵中国,中国封建势力仍然强大的情况下,中国近代报刊虽然出现了,但它必定要走一条曲折而艰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十六─十八世纪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他们既充当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中国文化的接受者.继而他们又成为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被称为“近代文明的哥伦布”,因为他们发现了文化意义上的新大陆。来华耶稣会士都是博学之士,他们以异域人的敏锐眼光吸取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他们又以文化比较的目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自封的一面,至今仍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欧洲各国的领导人,被瞅元区危机弄得焦头烂额,迫切希望中国购买他们的债券,美国的政客则担心中国蚕食他们的利益。在欧洲,中国的公司受到广泛的欢迎;在美国,它们却经常被视作动机不纯。  相似文献   

7.
吴子静 《21世纪》2009,(5):16-17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本文作者对话来自世界各地的5位学生,听他们讲述所接触到的中国同伴。  相似文献   

8.
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是中国现代地质科学创业时期的倡导者、组织者。他们有深厚的学养,有振兴中国地质科学的共同理想;他们携手合作,建立地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地质、古生物学教育,培养大批人材;组织领导并亲身参加野外发掘与科学考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为中国地质学在世界地质学界争得一席之地,并为它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学术史上的功绩值得怀念。  相似文献   

9.
黄禹康 《中华魂》2013,(3):40-43
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南昌起义的枪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南昌起义,将当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与担任起义前委书记的周恩来两人的命运紧紧系在了一起。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他们的交往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走过了和平时代的坎坷,其情可感天地,其谊可泣鬼神,他们之间的莫逆之交堪称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0.
钟荷 《百姓生活》2014,(3):36-39
2014年1月9日晚,“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位(组)草根英雄从60位(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2013年“十大网络感动人物”。他们是中国梦最好的实践者,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和坚守,让我们看到梦想会开花。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美无言,草根有力。正是这些草根中的追梦英雄,用他们不平凡的典型事迹,为更多中国人传递感动和力量。让我们走近他们,领略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崇高,学习他们的境界。像他们那样,为实践中国梦舍得付出,勇于坚守!  相似文献   

11.
杨纪 《新天地》2016,(6):28-29
因深爱中国文化,美国一对善良的老夫妻,退休后和女儿定居北京通州。偶然的机会,他们“捡”回一个流浪汉,并把他当做家庭成员对待,带领中国“儿子”踏上创业路。他们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富有政治感觉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大胆地诘难中国传统文化,指斥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疏和局限,掀起近代第一次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同时,他们无限地推崇西方文化,试图从欧美文化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学成为社会时尚。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和邓小平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倡导者,在中国两度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过程中,他们一致提出了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有选择有计划地引进等原则,这表明他们都有振兴中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们又有一定的差距,在坚持原则的过程中,孙中山没有邓小平那样坚定和彻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他们反对旧教育,提出各自理想社会的教育设想。他们的教育理想是他们的社会理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追随者。在组织开展老年群体业余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可行、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6.
关於今天的主题我想谈三点:一是关於十六大,处在政府和企业这个中间层面,我本人十分关注十六大,但不巧的是当时我去日本、韩国参加了“中日韩年轻领导人对话”活动,没有能够在国内及时看到十六大的情况。在日韩期间我发现,他们对十六大的关注程度不亚於国内,这就说明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他们对十六大以後中国的政治走向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同中国建立一个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对此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在他们的出口市场中占的比例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新兴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正悄然地发展与壮大。他们身体力行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一种良知和社会责任,一种大爱和奉献精神,一种无畏而高尚的社会实践,在多个领域,以多种形式,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多个大型国际活动中。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塑造了中国礼貌、友爱、负责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著名人物,倍受研究者的关注。不仅因为他们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代表,能够在政坛上翻云覆雨,而且也因为他们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比较二人的教育思想,存在着诸多相异与相似,各自受到了相同或者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学背景的不同以及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的观感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人的气质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分子,在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其中魏晋玄学对塑造中国文人的气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影响了文人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养成了他们重思辨、喜玄理、好究天人之际的习惯;二,启迪文人士大夫脱离烦琐压抑的现实世界,去寻求一种诗意的人生;三,为士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出处问题的中庸之道,使他们在出处间自由游走;四,培养了文人的山水隐逸情怀,为中国文人钟情山水诗、山水画找到了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