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习惯把时间往前赶的人。就拿上下课来说,我总是上课时提前来到教室,下课铃一响就立刻下课的人。有一天,我循着下课铃声,拿着课本走出教室。由于我们的教室在最西头,我一路走来,发现走廊里一个学生也没有,我路过的教室大多是大门紧闭,老师们好像没有下课的打算。我不由得为孩子们着急起来,因为我深深...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二年下期,我考入北京大学,就知道李大钊教掙是北大图书馆主任。当时我们预科上课的地点是北河沿第三院,而图书馆是设在沙滩第一院的。虽然我也曾到过图书馆几次,但并没有见到过主任。我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第一次见到李先生(那时同学们无论当面或背后都称他为李先生)是在第三院大礼堂召开的一次全校大会上,时间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作为她的导师,上课铃一响,我便拿上听课本,来到她执教的班级。  相似文献   

4.
书缘     
魏炜 《社区》2009,(35):59-59
说起来.我家跟读书很有缘分,也有许多小故事。当初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那时,她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眼光很高,见过了不少优秀的男士,却都不甚满意。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我,她也只是同意见一见。她说她见到我的第一面.  相似文献   

5.
钟文典 《社区》2010,(20):16-17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的书。念完了,老太太没叫我坐。说:“怎么开学一个月了,你连课本也没有?”我是刚从南方去,普通话也说不好,又不好解释,就在那里听她批评。  相似文献   

6.
卢小玲(化名)是我中途接手的4班学生,上课听讲用心,下课也不玩,总是坐在座位上闷不吭声地学习。我以为她的成绩会很好,至少不差,谁知作业红叉居多。接手后第一次月考,她的英语只考了40分,  相似文献   

7.
谁之过     
“叮——”我踏着下课铃声走出教室,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放下课本,泡上一杯凉茶,慵懒地靠在沙发上,想着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两天,心中便觉得特别惬意。  相似文献   

8.
细节一:早晨上课前,我拎小包轻快上楼,超过也在上楼的小姑娘。我说:“快!还没有我快?”女孩子说:“老师,您试试我的书包!”我停下,真的让她把书包给我.我费很大力气才拎起来。  相似文献   

9.
江云 《社区》2009,(11):50-51
“在津巴布韦,如果不带个数百万,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这是我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却准确地概括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景象。 来哈拉雷的头一天.我在北京用的钱包就被雪藏起来,而那时的汇率只是1美元换几千津元。我的前任领导临走时很慷慨地把她的化妆包给我当钱包用.并传授经验说,其实用国内寄报纸的大信封装钱更方便。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的第一堂生物课,一天中连续在四个班级上课,其中三班学生的表现最为活跃、积极。他们的参与热情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表扬了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及时将课堂学习的信息反馈给我,便于更好地改进课堂,使同学们学得愉快。我突然想起有案例中某老师让学生给她当评论员的独特做法,萌生灵感,何不让学生来为我评课?  相似文献   

11.
地球飞船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胁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相似文献   

12.
时间在指缝中悄然流过,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大三的学姐了。记得刚来上海政法学院读书时,还跟爸爸纠结过生活费是一学期发一次好。还是一个月发一次好。那时的自己,对于能够离开家来到上海学习非常激动,有欣喜、有期待。心里傻傻地觉得一学期发一次,我就可以自由支配所有生活费啦,但是一个月发一次的话就只能支配那有限的一部分了,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挺天真的。很感谢老爸的坚持,因为一学期下来,目睹了太多同学到学期最后时的“穷困潦倒”,我也懂得了老爸的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3.
前日,我在上课前的一次与学生间的摩擦,让我想了许多。 事情是这样的,每次上课前,我也同许多老师那样喊上课,继而学生起立问好。这几日,我发现一个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总是拖沓,他比别人站的晚,我便想本来学习就不好,态度还这个样子,该好好归拢了。于是,又让他单独起立,他自然不服,我们在课堂上争执起来,就这样,半堂课过去了,虽然他认了错,但我的心里也不舒服,由此,我想了好多…。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块干净的橡皮。每天主人带着我去学校,用来擦字。主人还给我一张温暖的小床。现在,主人变了,有时候上课没事干,从书包里拿了一把小刀,把我的身体割破,我好疼啊!疼得我直哭。还有一次,主人把我丢在了地上,下课了,每个同学都从我背后踩了一脚,踩得我腰酸背痛。一个月也好不  相似文献   

15.
那天,讲完新课后还有段时间下课,于是我布置了随堂练习题。全班学生纷纷做起来。 巡视中,我发现一名男学生总是不断地抄袭同桌的答案。我正思考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制止这种行为呢,忽然他的同桌——位平时文静、学习优秀的女同学实在忍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来揭发:“老师,他总抄我的答案!”她的声音虽然不算大,但是在十分安静的班级里却是那么清亮,还略带一点激动。班上的学生霎时都把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转而又集中到我的脸上,似乎在等待着一阵“雷声”的响起。  相似文献   

16.
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经亲身经历可怕的时刻。那时,我最担心的就是耗尽自己的所有资产。大多数人要么继续挣扎,要么振作起来,可我不是这样。那时,我精神崩溃、肝肠寸断、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生活的几年里,经常能感受到加拿大人的“一根筋”。 初到加拿大的大学任教时,我发现每一个系的办公室里都备有各种办公自动化设施,电脑、复印机、传真机……同时包括纸张,全部免费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师生们如有需要可直接操作,无须任何登记,没有时间规定,也没有任何人监督。加拿大的教科书通常价格不菲,为了省钱,大多数学生总是舍不得买新课本,而往往是从上届的学生那里淘到打折的旧课本。我注意到,几乎所有大学的书店都有这样一条规定:购买的课本如果7日内不满意即可退掉。  相似文献   

18.
梦碎班会     
我一直以“零食大王”自居,我的雅号——“大口香”。我的名言:“三餐可少,零食不可免,宁可做个‘饱死鬼’,但愿口里常流香”。 向来,我家里吃,学校也吃:下课公开吃,上课偷着吃;有钱的时候,拽拽的买着吃,没钱的时候,借钱买来吃;最无奈是自己穷得叮当响,又借不到一个子儿时,不过也别急,可以向同学们讨着吃。总之,我的小嘴是一天嚼到晚,从没有停歇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我而言,太冷硬。也许这就是我那时的中学课本给我的印象。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干瘪的老头,也有温情的一面。但却依然会心而笑,中学课本里的鲁迅,是他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20.
凯齐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我们初到证券公司上班时都22岁。回想起来,那时的主要矛盾是把自己打扮成专业人士,掩饰一颗空虚不安扑通乱跳的心。除了理发,穿西装,所有时间,我们都扑到了报纸书籍上,研究财经信息、企业财务、股票操作技术、还包括揣测一般股民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