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说到她,社区里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每天清晨,她会带领志愿者们一起打扫小区卫生;邻里间有矛盾了,她第一个到场调解,比"柏万青"还管用;社区里的大小活动,不少是她张罗的;一些孤老的家里,总会有她"路过"买来的水果、蔬菜,或是一把娇艳欲滴的鲜花。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今健美操广泛流行,并逐渐成为青年人的一种"热门"爱好。快节奏、优美感、欢快的韵律和奔放的气质,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在大学体育课上引入健美操课程,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既寓教于乐又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3.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20):53-53
打饭 那天中午到学校饭堂打饭,排在我前面的同学对厨师说:"给我一份那个茄子。"厨师:"那是土豆条。""啊,那不要了,打那个冬瓜吧。"厨师:"那是……萝卜。""这是冬瓜的话那又是什么?"厨师:"那是豆腐。""那还是来个土豆丝吧。你们怎么又做土豆条又做土豆丝呢?"站在她后面的我看着她指着的豆芽菜,差点哭了。  相似文献   

4.
像所有爱美且有点小资的女子一样,玲珑剔透的小物件从来都是她的至爱。大到挂在脖子上的各色项链,小到一串小小的钥匙链,从来都爱精挑细选,宁缺勿滥。她要的其实是那样一份生活的质地。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小说和"流言"散文成为上海沦陷区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坛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通俗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说到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她的小说虽然继承了古代传奇志怪小说的写作方式,然而她的作品又不是一般的传奇,特别是从主人公、调子及恋情三方面来感受"传奇中的反传奇"。  相似文献   

6.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对"文革"有着持续集中的关注。在她的"文革"题材小说中,成人世界人格最深处不可看透的秘密被暴露无遗。而当这些阴暗面投射到孩子身上时,也留下了扭曲变形的投影。不过,严歌苓的"文革"书写所及并不是纯然的丑恶,她又总是努力去寻找人情的温暖和善良的怀抱,让读者在感受黑暗与残酷时有一些温暖的慰藉。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感",加上移民生活给予她的视角和思考的拓展与深化,严歌苓的"文革"书写有意减少了对斗争、苦难的血淋淋的揭露,而把重点放在了对人性的展示和分析上。  相似文献   

7.
彭旭 《百姓生活》2014,(10):36-36
前不久,妻子在小区的浴池洗澡时不慎滑倒,右臂与手掌跌得肿胀起来,疼痛难忍。我带她到医院骨科就诊,专家检查后说:"没有伤到骨头,只需贴点膏药,养几天就会好。"回家后,妻子又疼又窝火,觉得自己太倒霉了,那么多人都没摔,偏偏自己摔成这样。我劝了她半天都没效果,就给她讲了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个在小镇长大的朴素女生,进入了位于纽约、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工作,为她的魔鬼女上司——挑剔而又苛刻的主编担任助理。为了迎合上司挑剔的眼光,她穿上了名牌服饰;为了配合上司的工作节奏,她每天都是踩着高跟鞋跑步为上司送资料、买早餐;为了处理总编辑所交待的大小公私事,她每天要忙到快半夜才能下班,假日还要随时接手机待命,结果使得她生活一团糟……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站在大学讲坛意气风发地"传道授业",一个是蹲在床上用手帮产妇揉搓"催奶",你能想象得出,这两样职业场景会是一个人演绎的吗?宜昌,就有这样一个女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竟辞去令人生羡的大学讲坛,成为应招"催乳工"!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市场之大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不到4年的时间,她把"催乳"事业从宜昌发展到武汉,并占领两个城市90%以上市场份额,令万千产妇尽开颜。如今,她已成为统领全国近万名催乳师的"总教官"。她的催乳事业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波及全国!  相似文献   

11.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12.
女厨师回家后,接替她的是蒙古族姑娘萨仁其其格。她是扎兰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上这儿当临时工。萨仁其其格娇小本色,眼神如小孩子看大人,纯净安然。她名字的意思是"月亮上的花"。我问她:"你到过月亮吗?"她认真回答:"没去过。""一次也没去过?""一次也没有。"她的表情特认真。我说:"你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就树立了"善待每一天"的生活理念,她从不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气馁、烦恼、颓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润"。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阳光;她每天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满自信力,与命运挑战;她每天求知不渝,从而"唤醒了我的心灵,给了它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它重获新,  相似文献   

14.
路琰 《山西老年》2011,(2):28-29
去年冬日的一个早晨,记者采访到了已91岁高龄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听她讲述了她和她的"画牛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黑丁 《百姓生活》2010,(7):39-41
都对婚姻现状不满的两个已婚闺蜜,相约各自寻找"后备丈夫"2006年元月的一天早上,北京海淀区一家饭馆的总经理柳红心情郁闷地来上班。她的好友、酒店的合伙人杨桃走过来问她:"你脸色不好,怎么了?"柳红叹了口气:"又和丈夫吵架了。"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须一瓜以华语传媒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重又走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的她,曾中途停笔近十年,在这样一段不短的日子里,须一瓜隐身于"尾条记者",这段人生经历也使她这次的归来带给文坛不一样的感动,使她的创作一跃成为"头条小说"。她的主要创作大多集中在中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刘绍英 《可乐》2011,(6):49-49
菜一盘一盘端了上来。小月局促地坐在餐桌前,两只手不断地交替揉捏着。姨娘拿了双筷子递到她手里,她接了,红着脸默不做声。姨娘又递了双筷子给富贵。富贵嘴角浮起微微的笑意。"小月,你别紧张。"姨娘给小月盛了饭,敲了一下她的碗。小月低着头,开始慢慢地吃饭。姨娘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带小月吃饭了。小月的挑剔令她有些恼火。亲朋好友介绍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8.
沉年 《人生与伴侣》2014,(12):18-18
去朋友的单位找她办事,一位新来的女同事惊艳到了我:她非常年轻,穿着却非常精致,像个漂亮的瓷娃娃。后来我又去过几趟,每次都见瓷娃娃着装非同一般。可是后来,朋友向我抱怨说不知怎么挑衣服,我就建议她让瓷娃娃传授些秘籍。朋友忍不住笑道:"她呀,一会儿天仙,一会儿土老帽,一下楚楚动人,一下又乱七八糟,朱宜当导师。”  相似文献   

19.
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一点,导致我整个人睡眠不足。第二天也没调休,顶着个熊猫眼就出门了。地铁上一路睡到公司后,接到通知:老板要求全员开会,总结讨论某某活动。还没来得及泡杯咖啡,昏昏沉沉的我就跟同事去了会议室。本想找个角落补觉的,结果被同事拉着坐在正中间,她还安慰我说:"你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她肯定看不到你。""也是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不过为了保险起见,  相似文献   

20.
82岁的梅满秀丈夫去世了,丢下她一个人好孤单,她又不愿跟儿女到城市住,为了使母亲经常能看到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