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重英考     
著名的布达拉山南面的石碑是公元763年初由一位名叫达扎路恭的人建立的。学者们曾对该碑作过两次研究。一次是瓦德尔(1910)。另一次是黎查逊(1952)。瓦德尔对石碑的校释有不少疏漏和错误。黎查逊的校释要好得多,并译出了碑文。本文基于黎查逊的释文,提出笔者的校释。由于黎查逊没有刊出碑文的摹拓本,故笔者的部分校释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舍把"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中国历史大辞典》“舍把”词条释文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舍把作为土司管区土舍及土目中的亲信 ,其活动地域并不超出湖广土区 ,直接管理比峒与村寨范围大得多的旗 ,管理职能上没有湖南、湖北不同的区分 ,担当土差亦无外乎冬围行猎、充当衙役、外出结盟、下乡视察、料理民间词讼、征解秋粮银、列阵出战、节制外来客民等等 ,由此在围占肥田美地、拥有私人豪宅与马匹、享用防苗工食等方面享受不同待遇。其频频参与土司管区重大活动 ,实际上在一定程度架空了土司事权 ,加剧了土司与土民和汉区官府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敕勒歌》的释文是:“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词系从鲜卑语译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北方草原苍茫辽阔的景色,气象雄浑。”释文中的有些提法欠妥,现考订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丁树贞先生将家传的諶鼎铭文拓本公诸于世后,金石专家纷纷收录諶鼎铭文拓本并释文,各有高见。本文逐字逐句考释諶鼎铭文,认定"諶"字是中华诚信文化的源载体。  相似文献   

6.
自清末丁树贞先生将家传的諶鼎铭文拓本公诸于世后,金石专家纷纷收录諶鼎铭文拓本并释文,各有高见。本文逐字逐句考释諶鼎铭文,认定"諶"字是中华诚信文化的源载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国内某些学者提出的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等观点切人,指出这种观点不是原创,而是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的民族问题"复线历史"的翻版;从晚清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考察分析展开,指出晚清维新派、立宪派民族观的内核并非所谓"文化主义",实质是穿着文化外衣的政治化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将清王朝从"帝国"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指出"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国族-族群"论、"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论等不适应中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清朝法制史》一书回族法的两项条款“关于回、民(汉)斗殴毙命的立法”和“回民女子嫁安集延之禁”,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史料引证上的错误,通过考证,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意识的"花儿"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梳理花儿语言研究的成果发现,多数花儿采录者和研究者不谙方言,往往把一些字写错、音注错、义释错,有碍于对花儿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损对花儿情趣的体味。部分学者分析花儿押韵及格律时,存在术语不专业或不严谨;研究不充分却妄下断语;不熟悉方言,分析错误或举例不当;用汉语拼音标识,不利于花儿传播等现象。此外,学者对风搅雪花儿和花儿语言民俗等问题的研究仍嫌不够。花儿语言研究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梳理"三皇五帝"的帝王谱系,指出其如何在华夏大一统的现实政治需要背景下逐步产生.也就是说,研讨在上古原属不同部族集团的传说人物和祖先神灵,怎样经过历史学家、经学家多次编排与整合,渐次形成华夏族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谱系,并不断地为"实体中国"提供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2.
Ethnic Group不能作为"民族"的英文对译--与阮西湖先生商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刊发了阮西湖先生写的《关于术语“族群”》一文。在文中,阮先生认为ethnicgroup不能翻译为“族群”,“在国外人类学文献中,ethnicgroup一词就是指‘民族’”。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而且,如果这样用下去,约定俗成后,将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因为ethnicgroup与“民族”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名词或术语。例如,《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ethnic条云:1)ofanational,racialortribalgroupthathasacommonculturaltrad…  相似文献   

13.
明朝曾有大量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内附,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穆斯林民族.明朝以优惠条件接纳内附者,将他们安置到全国各地,并将其中一部分编为世袭军户,称"达官兵".景泰、成化间,曾将一部分"达官兵"迁入广州,久之,这些移民成了世居广州的居民,成为广州回族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族经济学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对其研究中冷与热的分析,发现民族经济学发展的困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自己的研究范式,没有鲜明而得到认同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因此,发展民族经济学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对其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的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秦、西汉的“内臣”与“外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民族研究》2003,(3):69-79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西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时出现的“内臣”和“外臣”作了分析 ,归纳了它们在与中央政权关系上各自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分析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基础上认为 ,秦简中的“臣邦”相当于汉代“内臣” ,“外臣邦”相当于汉代“外臣” ;并指出文献中的“羁縻”制度等同于“外臣” ,“葆塞蛮夷”相当于“内臣” ;同时提出“内诸侯”和“外诸侯”的称呼不适合于汉代分封和民族政策 ,应以汉代习称的“内臣”和“外臣”为准。最后 ,本文归纳了“外臣”向“内臣”转化的途径和原因 ,提出中央政权军事力量的壮大是完成此转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一种多元、多维和多层的综合性的社会存在 ,因此 ,随着观察者的立场、视角和背景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定义。本文仅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中使用“民族”和“族群”的情况 ,从考察欧洲法律文书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入手 ,探讨“民族”的政治属性 ,并以此展示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行的“族群”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充分认识“民族”的政治属性 ,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在对待“民族”概念上的一些误解 ,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层次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河州脚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户”是旧时西北地区以驮队形式从事贩运的一个行当。在甘肃河州历史上 ,脚户在民族构成上主要以回族为主。他们往来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为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资料 ,对甘肃河州脚户的情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并将其与云南回族马帮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9.
西藏"安居工程"建设:基于公共产品视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西藏新农村建设也有别于内地其他省区,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成为农村准公共产品。文章对西藏“安居工程”建设模式、实施及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古代的"天下"、"国家"和"中国"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古代先民心目中包含“中国”和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在内的“天下”具有某些现代国家的 属性。“中国”一词之“中”,并非源自地域位置,而是源自“以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在春秋大一统学说中,“中国”和“天下”终究是要合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