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2.
几何学方法是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这一方法不是其哲学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而是与他的哲学主题血肉相连的,即它要解决的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人的自由境界问题。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有自己的重要特征;从这一方法出发他演绎出了一系列哲学上的重要结论,使其哲学在本体论上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但这一方法并没有解决他想解决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当他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人时,便陷入了机械论。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在思维方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为规范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就是最完善的方法",因此斯宾诺莎首先是从一个最高的存在范畴出发,发展他的哲学体系的. 斯宾诺莎在表述他的最高的存在范畴时,使用了三个名词,这就是"神","自然"和"实体".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这三个名词显然都不是斯宾诺莎自己的创造,它们都分别有其历史出处,斯宾诺莎同时使用这三个名词,正是反映其哲学的不同来源.他的"神"的概念,主要来自犹太神学和中古犹太经院哲学.斯宾诺莎在青少年时代曾潜心研究过犹太圣经和圣法经传,对于犹太神学和哲学有很高的造诣,十二世纪犹太哲学家阿本·以斯拉 (1092-1167)、麦蒙尼德 (1125-1204) 和葛雷斯卡 (1340-1410) 都对他发生很大的思想影响,这些人在对圣经的评注里所阐发的以无限圆满的神作为最高存在的观念,使斯宾诺莎最早确立了宇宙应当从一个最高统一的东西进行解释的一元论观点,这种观念在他思想里是这样根深蒂固,以致在他前后的所有著作中,他都用"神"这一名词来表述他的最高存在.他的“自然"概念,主要来自布鲁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提出的神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对斯宾诺莎影响很大,从布鲁诺那里他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泛神论思想.这种影响在斯宾诺莎的著作、特别是《神、人及其幸福简论》这部早期著作里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实体"概念,无疑是得自希腊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笛卡尔哲学对于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莱布尼兹曾经说过,"在自然主义方面,斯宾诺莎是从笛卡尔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斯宾诺莎哲学虽然与笛卡尔哲学有质的不同,但他的哲学出发点却是笛卡尔哲学,他的一元论实体学说是在继承、批判和改造笛卡尔的实体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三个名词的同时使用,可以表明斯宾诺莎哲学融会了许多哲学派别,有着多种思想渊源.当然,斯宾诺莎的世界观并不就是这许多影响的机械的合併或总和,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质的不同的崭新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荆晶  王佳佳 《浙江学刊》2022,(5):129-138
从古至今,怀疑主义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纠缠着哲学家,并被视为哲学的一个可怕对手,而黑格尔基于思辨思维——怀疑主义的一种自我扬弃——的思辨哲学之所以能够抵御怀疑主义,即阿格里巴的“五式”的挑战,原因在于:首先,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开端是作为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有限与无限之统一的绝对,它既是开端也是终点,由此构成一个圆圈,而思辨哲学就是绝对或事情本身自身生命的展开过程或完成过程,即真理自身的运动(回应“无穷倒退”、“假设”和“循环论证”);其次,思辨哲学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对绝对加以描述,即诸哲学主张或诸意识形态或诸概念本身的自我发展或自我扬弃所构成的序列,并把这个体系理解为思维本身的一种发展,即绝对思维作为体系,是对绝对思维本身作为起点、展开进程和终点的整体把握,而思辨哲学的展开方式则是辩证法,即事情本身的过程(回应“意见分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5.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特征,这是无可置疑的.但笔者认为,客观性亦是唯物辩证法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理由有三:第一,客观性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根本标志.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对辩证法的一般特征已作了精辟论述.但是,由于他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基础之上,因而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恩格斯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的辩证方法.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拯救黑格尔的辩证法,把它从“死胡同里”引出来,并推广运用到社会领域中去,关键就在于他们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他的神秘的“绝对精神”桎  相似文献   

6.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无限性问题恐怕已很难激起人们的兴趣,因为它似乎永难解决。又似乎早已被“无限性是矛盾。无限性寓于有限性之中”这类辩证命题所解决。而本文以为,揭示无限性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定与多重限定才是通向答案的唯一途径──无限性的有限阈是无限性的理论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统一与完善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无限性与现代自然科学 黑格尔早已批判过“1+ 1+1+……”这样的简单累计式的恶无限。但人们并未就此满足。而是一再固执地发问。宇宙究竟是不是以“两极开放式”无限伸展的和无限微化的?迄今为止。教科书上对无限性的“无始无终,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产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在通行的体系的模式是在苏联三十年代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者认为苏联哲学家在制订体系时,把恩格斯提出的辩证法第二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混同于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一个根本的错误。文章根据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对立面统一”与“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意思,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最后,文章尝试突破苏联的传统模式,按照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作为“发展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构筑成为一个历史发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哲学笔记》中收有列宁写作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手稿一页。它为我们研究列宁提出十六要素时的构思过程即写作过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显然,这是《哲学笔记》中引人注目的一页。早在六十年代,黄枬森同志就写过《读列宁论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文章, (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六四年第二期)最先根据列宁的手稿来研究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黄枬森同志的文章:《列宁的(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其中第二部分“关于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从十六要素来分析了列宁对辩证法体系的设想。黄枬森同志认为,“不能说十六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但是,在十六条中却包含了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思想,这个雏型就是第一至七条”①。我的看法与此观点不完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阐述有限无限问题、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无限观问题的著作是比较少的.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在探讨这个问题方面有些进展,这不仅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所引起,而且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领会宇宙学和微观世界物理学的成果和假说所引起的.在这方面В.И.斯维杰尔斯基的文章起了重要作用(见В.И.斯维杰尔斯基:《论无限性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哲学发展史的视角,对“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新唯物主义贯穿了辩证法;新唯物主义颠倒了唯心史观;新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为基石,并对哲学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说.  相似文献   

12.
整体与部分是否属于唯物辩证法成对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初,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编的《辩证唯物主义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把“全局与局部”纳入辩证法成对范畴之列。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整体与部分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近年来各地新编的哲学教材有二十多种,都把整体与部分这对范畴从辩证法中拿出去。就是上面提到的上海版教科书,在1979年8月重版时,也把原来有的“全局与局部”这对范畴删去了。是疏忽吗?不是,是限于篇幅吗?也不完全是。究其原因是对整体与部分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引起普遍的足够的重视。本文意在提出此问题,以引起同志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唯理论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同经验论并起的一个哲学派别。唯理论者认为,人类一切真实的知识都仅仅是理性活动的产物,单凭理性就可以推演出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被认为是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三个代表。怎样估价唯理论在认识史上的地位,怎样看待唯理论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笛卡尔的唯理论 笛卡尔曾建立了一个包罗一切科学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而上学”是基础。因为“一切科学的原则都应当是从哲学(即“形而上学”──引者)。里面取得”(《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75…  相似文献   

14.
K.R.波珀和Th.W.阿多尔诺于1961年发起的关于社会学的发展倾向和方法论的原则争论①,至今尚未结束。这场争论使辩证法成了西德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分析科学理论和批判的理性主义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之间的争论对象。在这场争论中,出现了“否定的辩证法”②这一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现在通用的提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对于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却众说纷坛。一种观点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一个意思,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没有什么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而在具体论证上又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矛盾双方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有的同志则把对立面的统一及转化解释为辩证的实质;甚至还有以系统观取代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本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在于研究对立面的差别和对立,因为唯此才揭示…  相似文献   

16.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2,18(1):5-13
从意识观点出发 ,遵循单纯主体性思维形成确立的思维辩证法 ,在古希腊哲学中萌发 ,在黑格尔哲学中完全成熟 ;它不是对经验事实的简单归纳 ,而是对人类思维长期发展史实、对个体思维发生发展逻辑进程的总结和概括 ;它“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 ,比客体辩证法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 ;它是理性逻辑的认识论 ,又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统一的方法论 ,并且兼具世界观功能 ;它的范畴体系是在扬弃黑格尔《逻辑学》的基础上 ,依据对现实认识运动的分析而构成的  相似文献   

17.
周伟芬 《社科纵横》2011,26(5):123-125
在主张宇宙无限和宇宙有限的两大派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坚持宇宙无限论并为此进行了斗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批判杜林的宇宙有限的错误观点,确立了自己的宇宙无限论。中国哲学界所构筑的理论体系,如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持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但是哲学界关于宇宙的个别提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宇宙无限论。笔者指出并论证了"整个宇宙"、"一个宇宙"是悖论,同时吁请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们克服这一悖论,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类比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金岳霖就持这种观点.近年来,随着对形式逻辑研究的深人,人们已为类比推理的这种待遇鸣不平,认为它应该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一样,成为形式逻辑推理家族的一个成员,从而形成三种推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笔者认为,这还是站在形式逻辑的天地里说话,而没有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式一种新的推理结构。 从各类文章看,人们在确定类比推理的外延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选育式间接论证方法。他们的论题是:类比推理要么真包含于归纳推理,要么真包含于演绎推理,要么与归纳推理和…  相似文献   

19.
过程哲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科学革命为基础,以一系列独创的概念范畴为材料,建构了一种以过程-有机和关系为基本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试图建立一种过程-关系的宇宙论,从而使当代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从实体到过程-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它提出的许多新概念、新范畴和新命题,诸如"生成"、"摄入"、"创造"、"过程即实在"、"存在即生成"、"生成即创造"、"万物内在相关"和"无主体能经验两次"等,给当代哲学思考提供了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具体范畴在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具体范畴的出色运用,把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和逻辑,达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什么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具体”?黑格尔说:“理念(即纯概念和真理)自身本质上是具体的,是不同规定的统一。”(《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0页)对此马克思是肯定的。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