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加速 2 1世纪现代住宅产业的历史进程中 ,房产开发商要“以人为本” ,创建“现代住宅生活系统”。“现代住宅生活系统”的提出基于经济、社会、城市、科技、文化等五大现实背景和逻辑前提 ,要实现“现代住宅生活系统”必须超越三种模式 ,实现三个转变 ,并建构建筑、生态、安全、讯息、商贸、服务、管理、文化等八大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住宅有其独特的风格,呈现出了日本的历史、日本人的审美观和性格等文化现象。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檐廊、“玄粥”及壁龛,来把握日本住宅的总体特点,意在探究其与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日本人崇尚的那种纤细的理念以及严格的秩序也体现在住宅的构造中;日语的构造与住宅的构造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布署 ,高等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自管公有住房的出售工作 ,大力推进了职工集资合作建房的进程 ,使学校住房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由此高校住宅产权多元化的格局随之出现 ,由于职工离校、住房继承等引起的产权转移等 ,使原来高校教职工的住宅区变为临近社会的其它住宅区 ,对原来行政性的、福利型的管理模式带来挑战 ,在这新的形势下 ,建立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高校住宅物业管理体制 ,将给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政府积极采取发展和完善住房政策、对国家住宅进行修改等措施 ,其在发展房地产市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力度 ,对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发展以及加拿大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拿大住宅抵押金融发展模式及其成功经验为中国住宅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住宅的投资价值源于优质住宅市场竞购能力的提升。优质住宅的投资品属性是一种市场现象,应该充分利用而不是限制或禁止。在土地财政下,普通住宅不仅有了投资价值,而且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普通住宅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影响到了住宅民生属性的体现,导致中国严重的住房问题。中国打压一切形式的住宅投资,具有暂时性,最终会放开优质住宅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李玉虎 《兰州学刊》2011,(10):84-87,111
二战后的日本在解决居民住宅保障问题中,通过市场和政府两种机制,基本实现了"民有所居"的目标。住宅保障制度不仅是日本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也在日本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日本住宅保障立法的变迁看,不同时期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住宅保障制度,在促进保障性住宅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保障性住宅供需平衡的做法,值得当前我国在解决保障型住宅问题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与中国住宅产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住宅是民生之本,是安居乐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对住宅的功能和质量产生更高需求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等更大的压力.住宅的传统建造模式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加快促进住宅产业化、建设低碳绿色住宅,才能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问题,才能推动住宅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与住宅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市场化也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房租出现快速上涨,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城镇居民真实需求严重脱节。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和住宅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对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住房制度也进行过一系列原则性设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与住宅思想,对于总结当前处理土地和住宅问题的经验教训,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住房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内大城市住宅售价的急剧上升,几乎不能归咎于供给方面的任何因素;就可能造成住宅售价上涨的那些需求方面的因素来说,单纯由居住需要而引起的影响住宅购买需求的因素对近几年住宅价格上涨所起的作用也不大;造成近几年住宅售价急剧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投机动机而急剧增加的购买住宅的需求和出于同样的投机动机而由供给方抬高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赵雷 《东岳论丛》2003,24(5):140-141
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在"十五"期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住宅需求与不足、住宅与社会保障及住宅供给增加与空置加大等实际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居民住宅质量,建立健全房地产管理和政策的落实,在此期间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住宅顾客感知价值量表,包括小区顾客感知价值和房屋顾客感知价值两个方面。研究发现,最能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指标是小区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环境价值,以及房屋的内部功能价值。据此,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之初,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顾客对户型面积和布局的需求;在项目规划设计时,更应注重小区的规模、外观、风水、规划、绿化和景观环境设计;在售楼处和样板段进行布置时,根据楼盘本身特点进行氛围营造;在进行媒介营销时,应强化销售人员与顾客沟通时的价值点导入和服务技能。  相似文献   

12.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消费保障制度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 ,也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住房资源配置中 ,政府和市场分别发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从西方住宅消费保障的演变发展规律看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政策既基于公平的角度产生 ,又基于效率的需要而发展。本文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三个角度研究了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 ,得出了完善我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建设绿色生态住宅的意义及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郊区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其出现既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也给城市现代化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在我国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科学审视住宅郊区化现象,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视角出发,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审视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住宅郊区化现象,分析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保障性住宅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虎 《兰州学刊》2010,(10):102-105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除了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自有住房之外,还通过享受政府提供的多种保障途径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在美国保障性住宅供给中,比较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经济发展和住宅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美国保障性住宅立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现有的保障性住宅法律体系。通过立法形式及其所确立的保障性住宅供给制度,对于我国推进保障性住宅立法具有积极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毛军 《兰州学刊》2005,(2):70-72
在我国城镇住宅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住宅产权制度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居民把住宅当作家庭的重要资产,住宅需求也从消费性阶段进入到投资性阶段,这些都说明居民住宅产权的效率正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住宅产权交易仍存在不少纠纷,二级市场也不够活跃,这表明居民住宅产权制度还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文献中灾民住宅保障措施和论述的全面搜集整理发现:从汉代开始,我国就有关于灾民住宅保障的记载,也有许多封建官吏提出重视灾民住宅保障的建议,然而在清代以前,灾民住宅保障主要是一些官员在救灾实践中的个体性自发行为,政府并不承担直接的财政义务而是主要依赖民间力量;清代初期灾民住宅保障的制度开始形成和发展;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衰弱,清代中后期,灾民住宅保障制度逐渐沦为空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公共住宅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最初的公共住宅制度是以公库、公营以及公团为核心,主要致力于解决公共住宅不足问题.公共住宅政策采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住宅规划为目标、以公库为资金支持、以公团为建设主体"的模式.随着日本住房问题的改变, 日本针对公库、公营、公团等公共住宅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公共住宅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相应地作出了调整.通过对日本公共住宅制度改革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现阶段中国公共住宅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崔雪松 《理论界》2005,(9):103-103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居家环境也是如此,由此,景观化住宅诞生并越来越成为许多购房者的首选。他们从过去单纯追求室内豪华装修逐渐转变为室内、室外的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于是各种以山景、江景、湖景、园景、都市景观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景观住宅越来越显现出市场魅力,并推动了各地住宅景观设计的蓬勃发展。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又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的居家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住宅权概念的人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有所居”是时下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新型权利,住宅权有着多重面向。各国法律大多在某个层面规定住宅权,只有国际人权文件中才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住宅权的多重内涵。住宅权成为权利的法理基础是基于人的生存需要,但仅仅是最低级的生存还不能体现人的价值。充分实现住宅权,让人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人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