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三个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着重从理论基础、历史实践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角度来论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三个走向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从阶级性现代化走向社会性现代化;从封闭性现化化走向开放性现代化.力图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和证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这无疑将会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寻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创建和谐文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艳梅  徐映奇 《探求》2004,6(3):60-63
毛泽东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尖端科技、向外国学习和培养科技人才等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伴随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邓小平秉承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阐发了一系列极其精彩、极富时代特色的科技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理论。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科学地分析和论证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光辉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毛泽东都时刻提醒全党要把发展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今天,在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的光辉思想,对其中一些理论观点加深认识,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是毛泽东在指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领导工作的理论概括,是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领导经验的高度总结。正当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之际,加强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的探讨,弄清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领导工作理论的曲折历程,阐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领导工作的自身规律,将对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一、艰辛的探索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开展而逐渐产生、形成的。由于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为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形式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实践化。此外,毛泽东还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中国化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问断地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创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创造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了充分的思想酝酿与理论准备,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指导原则。毛泽东在探索中既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误的教训,这两方面都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因此,不论是从历史实践上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重温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光辉历史,总结和探讨其经验教训,不仅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亦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农民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它是毛泽东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中国农民问题的产物。毛泽东农民思想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其中一些观点对解决现在的"三农问题"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完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方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仁东 《社科纵横》2010,25(10):19-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中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如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协调发展、借用"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坚持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对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建伟 《社科纵横》2014,(10):13-16
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的价值追求。为此,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研究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总结其在这一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探索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人类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社会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慧武  王凤源 《社科纵横》2009,24(4):135-13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唯心论到唯物论的转变不彻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准备不足三方面,分析毛泽东晚年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国大纲,它对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他指出:“理论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谈到学习和借鉴外国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不断地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的路线,指导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导。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宇宙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学习外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照般别  相似文献   

19.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2):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思想或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是对不同国度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他们的思想或理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改造东方小农的理论、关于消灭城乡差别(对立)的理论,关于东方农民不经受资本主义的苦难的初步构想等等都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如列宁的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理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在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怎样改造小农并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等等;斯大林个体农民改造的思想、集体农庄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关于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城市支援农村的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但由于俄国、中国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革命胜利时由于战争或帝国主义的掠夺无论国家和人民手中的财富都消耗殆尽,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殷石龙 《创新》2012,6(1):16-2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品格。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中,不仅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且形成了关于创新本身的理论。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