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爱玲 《齐鲁学刊》2007,25(5):117-1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当时现代农村金融运作方式的实行已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合作社,在英语中称作Co—operatives,在日语中则称作“协同组合”。“协同”语源出自中国的《后汉书》,“组合”一词则属于日本人对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日本的合作社组织,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就是“协同组合”;广义的,还包括“组合”、“金库”在内。概括、整理其语源可见,日本的合作社可归纳为农业协同组合、消费生活协同组合、水产业协同组合、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森林组合、信用金库与劳动金库七大种类;按照业务性质区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流通组合(流通合作社),加工组合(加工合作社)和生产组合(生产合作社)。日本的农协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出资形式、事业内容及组织形式不同又可作不同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党政权定鼎南京后极力推行的一项国家社会经济政策。抗战前,江苏省率先进行农村合作运动,并为之设立了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与金融部门江苏省农民银行;出台了种种有利于合作社业务展开的举措,如加大农贷资金、采用多种贷款方式、限制借贷利率等。这些作法在加速江苏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改变了乡村借贷的传统格局,促使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但由于当时基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尚未彻底变革,难以达到国民政府之初衷,然改良农村的努力则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面对中国农村经济衰败残破、肃杀荒凉之景,亟谋变通之法,视合作运动为救治良方,旨在以此解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对抗中共土地革命,稳固基层统治秩序。从合作社的性质看,以官办合作社为主;从合作社的类型看,以信用合作社为主;从合作社的分布看,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以少数省市为主。合作运动在少数地区相当程度的发展,既是对农村经济的微薄救济,又是国民党乡村统治的稳定因素,还是推动中国农村近代化历史进程的积极尝试。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交替掠夺,导致中国农民的极端贫困化,合作社严重缺乏资金,由于国民党对合作运动推行乏力,合作法规漏洞百出,合作社每遭操纵利用和打击破坏,加之中国农民受教育者寥无几人,而许多人却莫名其妙,因此国统区农村合作运动不可能实现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终将遭致流产的厄运。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间信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借贷这一古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政策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而活跃起来。民间信用的活跃,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有效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民间信用日趋活跃的现象,一些专家学者褒贬不一,而作为专门课题研究的又甚少。本文就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评价及加强管理的途径发表一下管窥之见。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历史 信用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古老的信用形…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经济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描述和分析,进而分析在农村民间借贷活动中呈现出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基本经济特征。民间信用形式是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之外的重要的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到现实制度约束,民间信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探索推进民间借贷活动进一步发展、构建农村民间信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贷这一古老的民间信用互助形式,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又成为崭新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其中几个基本问题作一初探。一、民间信贷复活的社会经济基础民间信贷,一曰民间信用,又称民间借贷,它由来已久。历史上,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和许多城镇都曾出现过,只是各地称谓有所不同。如在温州,大多是以各种“会”的形式出现,诸如聚会、成会、标会等等。古老的民间信贷是随着商品经济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当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随着货币价值形态的出现并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中起融通作用时,社会成员间的民间借贷关系就产生了。这种借贷关系最初带有互助性质,规模小、形式简单,且只是单一直接的借贷。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资金往来渐趋频繁,需求量扩大,民间信贷也就由单一直接的借贷发展成为扩大的、多形式的直接、间接并存的较为高级的民间信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前东北某农村社会中借贷关系现状的考察,指出农民之间借贷关系网络的构成发生变化,亲属关系在借贷中的重要性下降,投资性的业缘关系在现行政策性的借贷支持中的比重上升,同时灵活性强的私人借贷也十分活跃,其中作为“桥”的中间人成为该种借贷中的关键。这种转变跟当前农村实行的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社会借贷中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实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效这一问题,通过半结构访谈,对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增收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契约关系脆弱、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货币及实物分配不规范等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建设和重视成员教育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中银企关系的基本内涵是资金商品化和借贷制。随着加入WTO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外资银行的逐步进入 ,银企双方的选择性日趋强化。新型银企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于重塑金融交易制度或规则 ,规范信用环境 ,确立资金商品化和借贷制的资金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浙江温州民间借贷问题进行梳理发现,作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聚集区之一,民间借贷在温州盛行有其必然性。其中,资本逐利性、信用、法治环境与政府行为、社会现状等是导致民间借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发展实体经济,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按照利息的高低,民间借贷可分为三种类型,无息和低息借贷多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借贷双方之间,反映了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高息借贷则不太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着一种商业关系,其固然经常遭人诟病,但它更能体现市场调节下的经济联系,具有现代金融的部分特征.依照经济人理性假设,虽然债务人会根据借贷成本和自身条件做出最优的借贷选择,但是其社会关系及其借贷可选择度会对他们的借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生活贫困、地域偏僻的社会底层民众被迫沦为急需借贷的高利贷借者,然其行为选择却是无奈情势下的最佳抉择.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业合作社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 《江西社会科学》2008,3(2):146-150
1942-1945年间,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合作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而不仅仅是革命危急形势下的应急之举.从整体上看,它是中共创新地利用乡村互助合作生产的传统,以合作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此举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广大民众通过合作社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参与中形成了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共逐渐实现了对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农民与革命关系的研究.传统的宏观叙事研究范式注重的往往是中共方针、政策及精英人物的解析,把农民响应和参与革命简单地描述成农民经济上的贫穷和中共政策英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贫穷不是农民参与革命的必然条件,农民能否汇进革命的洪流除了受中共宣传、组织得当与否的影响外,还受到敌人力量、民团武装、宗族组织及个体生存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与革命关系的研究应综合运用海峡两岸的历史资料进行多角度的客观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开展经济建设,推广合作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合作社运动,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苏区的工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和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特别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正在拟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应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基本制度为基本遵循。在我国《民法典》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类型名称、属性名称,此名称不宜直接作为该类特别法人的组织名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名称中包含“合作社”“股份”字样,并不会导致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公司相混淆。“集体”具有主体性,“农民集体”是一类重要的团体性法律人格,应认可其拟制法人地位。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小公有制”属性决定,农民集体与国家虽同为公有制实现的主体形式,但农民集体有其独有的主体特性。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主体是农民集体而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自己的独立财产和责任财产,故不具有破产能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无资性”所决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概念不成立,立法上应使用“集体成员”的概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具有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但二者形同质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独有的公有制合作社,只具有“半个合作社”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期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兴起,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类合作组织发展极不平衡,入社条件要求过高,合作社的领导权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土豪劣绅手中,合作社制度不全、管理不善、账目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完善金融信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统计,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系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而反观我国的现状,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由此看来,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要树立信用意识,以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金融信用的概述 什么是金融信用?金融信用是指银行借贷或商业上的赊销、赊购,是与市场经济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货币流通、市场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西方,信用最早产生于美国,从20世纪60-80年代的20多年间,美国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