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5年前,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现正和岛标准创办人刘东华先生曾在一次公开的活动中做过一篇题为《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的主题演讲。演讲激情洋溢,振聋发聩,时隔5年,记忆犹新。刘东华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用三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三百年的道路,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服务一直在进步,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世界对我们的美好了解得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真的美好。如果你不美好,人家越了解你,可能就越失望。所以,我们要生产美好的产品,提供美好的服务。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到了,世界不知道,世界不给我们买单,那么这个美好是难以持续的。如果我们足够美好,足够有价值,就一定要大声地巧妙地说出来,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研究倡导跨学科研究之外,还应该具有世界眼光,提倡社会科学研究的翻译转向.不仅要把世界上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翻译过来,而且要着力把我们的社会科学重大成果翻译出去,让世界更了解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构建强有力的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和铭 《国际公关》2011,(3):35-35
1991年4月,外交部的几位老大使和老外交家有感丁国外公关行业在塑造国家形象和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创建了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协会首任会长是我国首任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协会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进入公元2008年,预示着我们进入了不平凡的一年。这里既有我们满怀信心筹办奥运的自豪,也有我们临危不惧应对突发危机的磨难。走过这不寻常的一年,中国将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也将给世界再一次感动。  相似文献   

5.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时间跨度较长 ,涉及的国家也比较多。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应是双向的 ,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世界音乐 ,而且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 ,以此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交流 ,从而产生良性互动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外译是一个综合的各方参与的事业,是一个文明对话的过程.以接受语境为导向,我们要深入研究读者的文化心态,淡化文化外译的政治功能,避免西方读者的"政治化臆断".同时,本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的宗旨,采取"中西译者"合作模式和多元化的翻译策略,优先译介"接地气""世界性"的题材和作品,让译入语读者分享中国的文学、文化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文题展示】2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有一位叫张一明的网友在博客上写道: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奥运会天然的巨大影响力足以让这样的了解变得水到渠成,我以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并努力去做的一件并不算简单的事情是:最终,我们能够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怎样的中国。被了解是相对容易的,被尊重是相对困难的——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市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可是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很不平衡。西方文化在交流中逐渐取得优势 ,而东方文化则有失去自我特色而被同化的危险。因此 ,我们应加强跨文化平等交流意识。研究如何用外语谈论中国 ,让世界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今年将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而要达到这种“双重了解”的目的,则需要通过科学和文化的交流的途径来实现。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交际。语言学家西利曾指出:“语言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目的语社会中能够得体行事并自如交际所必须的理解能力、风度和技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占一先生也曾经说:“语言教育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来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很容易获得,交际文化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细体味和理解,而在交际中若不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外记者招待会是中外沟通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是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外交、外事角度,在国际交流语用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引证和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外记者招待会的语用特征——坦率性、模糊性、委婉性、论辩性和幽默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不是光,而是人类的思维。虽然我们不能超越时空去看看未来世界的模样,但想像的盛宴还是能够让我们了解未来的流行密码  相似文献   

13.
《源流》2008,(9)
北京奥运会闭幕了。在这16天里,世界领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有欢乐、有悲情、有汗水、有收获。中国借助此次盛会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如果说奥运会是中国的一次大考,那么,我们已经交出一份让世界惊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如何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其传播必将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而专有名词作为语言文化的浓缩和精髓,其翻译在对外交流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深重灾难,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土壤,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展示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1 一部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 5卷本 ,经过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长达 8年多的艰苦努力 ,终于在1 998年 9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大事 ,因为它为跨入 2 1世纪中国新文化建设拉开了壮丽的一幕 ,我们可以史为鉴 ,更加深入地研究修辞学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同时 ,可以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贯通古今研究修辞学的历史 ,更多地了解中国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况且 ,“据了解 ,西方也只出现过断代史或某几个历史阶段相连的史著 ,尚未见有贯穿古今‘通史’问世。”研究中国修辞学…  相似文献   

1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本刊编辑采撷一组奇事、奇景的稿件,让大家开眼界,长见识,更全面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中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作为国家安全的一环倍受人们关注。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来维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女人世界》2007,(3):12-12
封面人物是一本杂志的焦点,代表着杂志的品味与风格。谁是您心目中的封面人物呢,您期待着想要了解哪位明星的生活和情感故事呢。加入我们《女人世界》“谁是女性读者最喜爱的封面人物”的活动,我们会根据您的喜爱,来选择2007年《女人世界》的封面人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明星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书本的芳香。  相似文献   

20.
歌唱艺术要想走向世界,首先必须加强民族个性。民族个性越浓,世界性越强。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这就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时代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时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渠道,让国人喜爱自己的声乐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并进而喜欢、热爱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声乐文化中,发展和创新我国民族声乐文化;打造经济强国的同时,也必须打造文化强国的形象。因此,加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发展,以及世界性的传播,就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