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7):153-156
《呼啸山庄》是17世纪英国作家爱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及恐怖怪异的氛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女性主义和凯瑟琳的性格悲剧是研究此短篇的两个主要着眼点。笔者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在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的双重压迫下,凯瑟琳恪守着自己的伦理义务。父亲的去世、希思克利夫的出现,让她终于有勇气反抗自己门第观念、追寻自由意志。希思克利夫的种种玩世不恭及疯狂的复仇心里及行为终于导致凯瑟琳的死亡,也标志着追寻自由意志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11):106-108
《简爱》讲述了女家庭教师简爱与罗切斯特真挚爱情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简爱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简爱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意识,探讨简爱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夏洛蒂·勃朗特通过讲述简爱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的宗旨是实现人类的团结共存,当前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面临着复兴伦理学的任务。复杂性认识论使我们看到随机的环境条件给任何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确定性,以及多种多样的道德律令本身具有的内在矛盾性,从而意识到实施道德行为是一种博弈,需要我们把道德意识和理智意识结合起来,采取适宜的行为策略争取道德行为目的的实现。复杂性人类学使我们看到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多重人格,偶然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促成某一种人格的实现,而人格还可以随条件改变,从而不把罪人划归为他们一时犯下的罪行,而是立足于宽恕而促进他们的赎罪。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使得个人自主性大大增长的现代社会里,自我伦理学占据关键地位,社会伦理学和人类伦理学通过它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存心伦理学”和“责任伦理学”是相互对立的,而康德的伦理学是存心伦理学之典型。有人据此反对同时藉康德的“道德自律”及“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来诠释儒家思想。本文透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证明韦伯对存心伦理学的批评并不适用于康德的“存心伦理学”。康德的“存心伦理学”与韦伯所谓的“责任伦理学”不但不形成对立,甚至可以涵蕴它。本文也指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流思想基本上包含两个伦理学面向,这两个面向分别对应于康德的“存心伦理学”与韦伯的“责任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曹刚 《唐都学刊》2004,20(5):55-59
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可以取代日益受到质疑的"工程模式"。"判例模式"的运用是在伦理委员会这个"道德实验室"里进行的。它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在先前的与现实的道德事件的比较权衡中来解决道德困境,作出道德决策的过程。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的确立,有助于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实现道德与社会需要的动态统一与均衡、创造出新的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这门学科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克伦理学》中独立成型、而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才获得了完全的独立性。以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为标志,元伦理学思潮兴起。元伦理学家们通过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对伦理学的性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首先,他们都反对传统规范伦理学,认为传统规范伦理学无法逃脱“自然主义的谬误”;其次,在关于伦理学是否一门科学的问题上,直觉主义持肯定态度,而情感主义则反之。黑尔分析了道德判断中的祈使部分和陈述部分,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主张,预示着元伦理学在反省自身之逻辑基础之后向规范伦理学回归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则严守语言所能言说的界限,而将伦理学的问题归于神秘领域。  相似文献   

8.
应用伦理学是因应人性的新发展而产生的伦理学新形态。这与我们在传统伦理学意义上讲的应用伦理学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一种广义的应用伦理学。由于伦理学本身就内涵了应用的特性,所以不管伦理学有何种形态,都可以成为现实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伦理学。在这个意义上,伦理学就意味着应用伦理学。前者是一种狭义上的应用伦理学,由于它内涵了传统伦理学所不具有的新的人性纬度,因而是伦理学的当代形态。这个意义上的应用伦理学则意味着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生涯关注的主题和重心是语言问题.他的元伦理学思想可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标志,关注的主要是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认为伦理学是超验的,不是一门科学,无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前期思想主要影响了维也纳学派、艾耶尔、史蒂文森等人,促使他们全面反思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从而否定伦理学的科学地位,视伦理概念为假概念,伦理判断为既不真也不假的伪判断,并将其作为“没有意义”的东西排除出去.后期则以《哲学研究》为标志,提倡日常语言分析,主要影响了日常语言学派,特别是图尔敏、赫尔、麦凯等元伦理学家,促使他们从描述主义的指称论意义观转向非描述主义的使用论语义观,重新关注日常道德语言,从其具体的历史的实际用法出发,对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进行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伦理学的歧异与会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再林 《浙江学刊》2004,(3):133-137
如果说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一种认知主义的伦理学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则是一种准舍勒式的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前者是从认知导出伦理,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的对立;而后者的主旨则坚持伦理直接源于人先验的伦理情感,使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得以统一.其实,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还是西方传统的伦理学,它们都可看作是从不同层面对人类伦理学本质所作出的解答,故人类伦理学的最终答案,不是在二者之间的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体现二者的互补并举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武海军 《求是学刊》2016,(1):127-132
编纂散文选本是桐城派构建与宣扬其文论主张的一项重要举措,方苞所编的《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是其"义法"理论的具体体现,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统一,"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理论也是通过编纂《古文辞类纂》来进一步构建与实践的。方、姚的选本批评及其构建起来的桐城文论对桐城后学的散文选本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来桐城派选本选文定篇、文风取向的自觉理论依据。这种独特的选本批评视野对于深入考察桐城派的文论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星 《唐都学刊》2013,29(3):113-115
仵埂从文学理论基础出发,深入文本所涉之审美现象,从发现和影响人的心灵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小说伦理体系。知识体系和文学视野宽广,具有理论的开放性。仵埂批评文风具有学人风范,理论批评以小见大,言简意赅,深入作家作品的内在肌理,于细微中见思想精神及语言神韵。以谦恭讨教之心、平等对话的方式,将高深理论与审美体验,以温婉优雅的语言方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14.
吕刚 《唐都学刊》2005,21(1):136-140
王仲生是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文学批评一直关注、追踪着当代文坛发展演变的轨迹,尤其是陕西作家在小说、散文领域的创作迹象.他的批评活动无疑成为推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力量.其批评文本既不乏深刻的理论思考,又呈现出独特的诗性特征.正是这种诗性的批评使他与其他的批评者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15.
王萍 《唐都学刊》2010,26(4):66-69
王昌龄是一位有自觉理论追求的诗人。他的诗论《诗格》,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结;他的诗歌、尤其是其七绝,是在诗论指导下的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佳作。王昌龄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明确地提出了作品内情景相兼(融)的看法,以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内部情景构成的比例,从而指导后学者的诗歌创作。王昌龄的诗歌,是在诗论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创作;王昌龄的诗论思想,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诗歌与诗论相互印证,从而共同构成了王昌龄文学成就的双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怎样切近当前的文学创作现实,使其更具有实效性?我以为,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批评方法的更新。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斩的批评方法——体验批评。体验批评重视体验在批评中的作用,强调批评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体验,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体验还原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体验批评就是一种还原的批评、描述的批评和内在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许结 《浙江学刊》2007,(6):102-110
章太炎的文学批评观虽在一些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中有所论及,然因太炎视文学乃其学术之余事,故专论不多。而考察相关的评述,太炎的文学思想或被划入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派范畴,受到关注和赞扬;或又因其信而好古,反对委心向西及白话文,又被视为古文学的殿军,甚至遭贬斥为历史退化论的代表。其实,文学进化论只是缘生于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先设前提,它在肯定文学发展的同时又造成文学批评的单一化与非历史化倾向,而从文学的多元性及批评的个性化来看待章太炎文学观之循名责实的批评法、原始返本的认识论、取法汉晋的历史观与雅正闳硕的修辞说,颇具丰富内涵与个性色彩。而太炎以复古为蜕变之文学通变观的传统性,以"拨乱反正"为主旨之文学致用说的现代性,和以经学语境、名学规范与小学基础为内涵之文学批评观的特殊性,其成绩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是具有历史意义且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戏曲家尤侗在诗学、文论和词学的广阔领域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关于文学发展,他既主张文学通变,又强调文学联系;针对文学创作本体,他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提出了主情说,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提出了泄愤说.从作品风格的角度提出了贵静说与自然说;对于文学家的态度、素养和创作条件.他分别提出了有美毕收、兼才和达而后工等重要主张.尤侗从文学史论、创作论、作家论的三维视角建立了其论题丰富、逻辑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赖大仁 《求是学刊》2014,(1):117-125
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是文学评价,而文学评价则关乎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文学的价值内涵丰富多样,文学批评的视角及其价值观念也同样是多方面和多维度的,其中主要有审美价值观、社会历史价值观、人性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由此构成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系统。在当今社会文化变革的语境中,当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不只是批评方法创新的问题,更有批评价值观念变革带来的现实挑战。有必要从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文学批评价值观念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及现实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应麟在学术上兼综各家,亦遵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理论范畴,有关南宋乾、淳诸派学术关系的绍述,表达了从心学、理学向文献之学发展的独特理路。其思想与学术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乾道、淳熙思想高峰后的业绩继承和文献整理诉求,这直接影响了他在文学史学、文学批评、文学考据诸方面的成就。他在词科学术与词科文体写作上的独特贡献对于清代考据与辞章的合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