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现代化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新兴职业蓬勃发展,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各种职业道德问题.本文从近几年严重的医患矛盾、学术造假和食品安全案例出发,分析职业道德的现代困境及其成因,探讨破解职业道德现代困境之道.作者认为破解中国职业道德困境,当务之急应该建立职业诚信档案、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婧 《兰州学刊》2009,(12):134-137
文章是一项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反思性研究。社区矫正作为刑罚理念和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一方面在实践上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受到扩大社会控制的责难。因此有必要通过剖析社区矫正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意蕴、后果及影响,来获得对社区矫正制度更为真切和清醒的认识,并在理论和思路上为社区矫正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艺术形象 ,指出《倾城之恋》所要表现的是现代人人性失落后的苍凉困境  相似文献   

4.
生态困境的伦理审视及其道德哲学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和繁荣的背后潜隐并伴随着严峻的生态困境,生态难题的凸显不仅触动了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甚至把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推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说生态伦理学的勃兴体现着时代忧患意识的觉醒,那么,超越传统生态伦理学的研究范式,对生态困境难题进行道德哲学形上高度的价值了悟和统摄性的生态把握,为当前一系列生态难题的解决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不仅为直面并化解生态难题奠定了"源头"上的理论根基,而且成为绿色文化背景下的一场新的生态道德启蒙和文明觉悟.  相似文献   

5.
孟令军 《理论界》2020,(4):88-94
王安忆的《荒山之恋》采用了双层结构对比,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故事在男人出轨前后的矛盾纠结和女人面对爱情时的温柔果敢中上演他们各自的命运悲剧。笔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文本中男主人公大提琴手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需求,从人最本能的性的角度出发,直接反射人性的弱点,揭示出作为个体的人在自我实现和人生困境中所作出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屈原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屈原理想模式的理性前提——“内圣外王”之道的虚假性缺陷.二是专制政体下“道”与“势”的冲突。前者使其理想模式失去了内在合理性,后者使其理想模式不具备实现的外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伊甸之东》中的老李能够正确认识华人在美国遭受种族歧视的现实,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处世哲学建立起价值体系,获得个人的胜利。老李的形象颠覆了在西方流传已久并成为程式化概念的华人刻板形象。通过老李的处世哲学、正确对待历史和罪恶的态度以及他对自由意志的阐释和践行,斯坦贝克试图用东方的文化思想帮助美国人构建新的道德体系,拯救美国人岌岌可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步确立,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其表现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与热潮,第三部门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公民性的提升,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与被认定等几方面。就当前状况来看,理论研究中的分歧多,发展不平衡,第三部门发育不良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较为混乱,造成了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困境。推动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使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贡献积极力量,成为当下社会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刁生虎 《学术探索》2003,6(8):35-39
庄子以语言为维度 ,通过将现存世界划分为“可说”与“不可说”两个世界的方式提出了“道不可言”这一语言表达困境问题 ,并指出“成心”之存在、“道”之本性和“言”之对象化是产生语言表达困境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盈俐 《学术研究》2022,(6):16-22
恩格斯数十年一直坚持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论断。该论断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多种发展方向,既是我们正确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恩格斯展示德国古典哲学之出路的一个典型案例。康德坚持自在之物论断的原因,一是他误解了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来源;二是他不理解行动对认识的本源性意义;三是他将方法论上的自我中心困境默认为人类认识本身的困境。恩格斯诉诸实验和工业等实践活动对自在之物论断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恩格斯的批判遭到了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的攻击,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误解。列宁对切尔诺夫的有力反击和卢卡奇的自我检讨都进一步确证了恩格斯自在之物批判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1.
贾凤姿  戴昕哲 《理论界》2008,(8):146-147
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浩浩荡荡,文化多样性倔犟峥嵘。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有人担心经济全球化能够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殖民化和霸权化。深究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根源,揭示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深入探讨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五大根源,揭示了世界文化多元化是人类文化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语由于过于简约,致使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者认为此句体现了一种愚民思想。结合古人释义中的"由之为德政,知之为刑政"说和"圣人化治天下,不落形迹"说,应将此句放在孔子治国为政的整体思想脉络和义理旨归的意义架构中来理解,而理解孔子所言之义的关键在于,究竟什么才是可使民由之而不可使民知之的。圣人之治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如天德之流行化育,故百姓在其治化之下生生不息(由之)而不知其善、不识其德(不知之),在此意义上,圣人之治实则蕴涵着一种不必甚或不可使民知其善、识其德的高远境界,正如古人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正唯不使民知之,故圣人之治才真正成其为美政善治。  相似文献   

14.
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其理论角度应为:和谐社会之真—社会的必然性与和谐的应然性结合;和谐社会之善—传统文化脉搏与时代精神的共鸣;和谐社会之美—个体审美实践与社会运行模式的契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和谐社会与真善美互为条件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困境是指那些使得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环境。文章介绍了社会困境在两人和多人环境下的具体含义,详细说明了解决社会困境的可能途径,即动机性、策略性和结构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思想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库恩(Thomas S.Kuhn)所谓的范式的转型。在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哲学史的历程中,孔、孟、荀"天"论成为过度诠释的一典型个案。随着近几年考古材料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荀子"天"论与孔子、孟子"天"论一样,同样蕴涵着"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等诸种义项。先秦儒家哲学中的"天"并不存在一个由"宗教之天"向"哲学之天"过渡的哲学进程。广而论之,就先秦两汉儒家哲学而言,"宗教之天"与"哲学之天"不仅自始至终都是裹挟在一起的,而且"宗教之天"还有逐步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之维看,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族梦想;从发展之维看,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从信仰之维看,实现"中国梦"要把它提升为民族的共同理想,必须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从人民之维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推动并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8.
李益 《兰州学刊》2012,(8):206-208
休闲是人类通达自由王国的必经之途,是诗意生存的先觉条件。休闲作为"此在"的生存超越注定是美的。从目的与前提来看,休闲具有自由之美;从内在动因来看,休闲具有创造之美;从功能效果来看,休闲具有发展之美;从休闲的系统关系来看,休闲具有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9.
曾巩一生生活艰辛、仕途蹭蹬,数度罹患严重疾病,有时甚至濒临死亡边缘,又有数位至亲因疾而过早离世.这些来自自身与至亲的生理病患无时无刻不在困扰、折磨着曾巩,致使其齿发脱落、形体早衰.曾巩诗歌经常描述病态、反映病情、自称老病,有关衰老、孤独、贫穷与困顿的词汇频繁出现,流露出浓厚的"疾病情结".其涉病诗歌题材独特,极具开拓性,而且还深藏着丰富的精神意蕴,隐喻着诗人生理、生存与政治等多重困境.在曾巩笔下,疾病书写重点不在展示病痛的过程与病体的医治,而在探讨疾病与衰、老、弱和死的关联,以隐喻人生的短暂、孤独与无常,隐喻家境的贫寒、生活的窘迫,隐喻仕途的沉浮与潦倒.曾巩没有因陷入人生困境而跌入精神谷底,与之相反,他通过良医除疾、友朋慰藉及山水释怀等多重方式予以解脱,以此稀释人生苦痛,回归生命原态,体验生命高峰.  相似文献   

20.
张连伟 《殷都学刊》2005,(3):102-104
《管子·水地》是古代水文化中的一篇奇文佳作,它把水看成万物的本原和生命之源,由水的自然特性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性,由对水的自然崇拜而想象出从水中化生的神灵。圣人以水施行教化,龙、龟等神灵以水为栖息地,充分表达了水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