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越文化甚至是浙江地域的史前文化。但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学术形态,浙学应以王充为源,而成型于北宋,兴盛于南宋,发展于明清,转型于近现代。浙学的内涵,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别。浙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民本、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十个字,典型地体现在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五个命题中,浙学精神对当代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仍具指导意义。阳明学是明清浙学的主体。阳明心学是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根本方法、“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的良知心学,其道德理性、人文关怀、力行实践、多元包容的精神对当代修身立德、齐家立业、治国理政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南宋“浙学”即被视为永康之学与永嘉之学,流风所至,连海外学者也深受影响,误以为朱熹发明“浙学”之初,即是针对二者而言。还原朱子使用“浙学”的语境,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谓“浙学”往往意味着吕祖谦之婺学。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与中华学都强调反思自身和高扬理性,但中华学更致力于以科学理性精神改造中华民族的思维.美国学体现出跨学科性、反思性、地域性等学科特点,中华学具有综合性、天人合一性(即自然地域与民族人文相统一性)、实践性等学科特质.美国学至今依然是一门松散的学科,中华学比之美国学有着明确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明代学者的字学不可一概否定.(二)明代字学对于与礼制有关的某些文字的解说,明人对于避讳的讲究,可以入礼.(三)<明集礼>的"字学"实与礼制没有直接关系.(四)明代盛行的"字说"源于冠礼,可以入礼.(五)明人"字说"及其延续乃是传统训诂学的特殊分支.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认为宋明儒学有程朱理学一派,陆王心学一派,还有从张载到王船山的"气学"一派。牟宗三先生则认为在理学和心学之外有从胡宏到刘宗周的"性学"一派。实际上,气学一派与性学一派可合并为一,他们都从周敦颐以诚论道、以诚论性开其端绪,其特点是理气合一、性气合一的天人合一观念;他们都以"诚"作为其哲学宇宙本体论的最高范畴,由此,可以称其为宋明儒学的"诚"学一系。  相似文献   

6.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提出批评;认为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需要具备创作旧体诗的体验;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旧体诗,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与世同新;研究"钱学",宜多读中外原著;对钱钟书的肆意讥弹和盲目吹捧都是错误的,"钱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以钱钟书同辈学人的著作互为比较,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画学"与文人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画学”与文人画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文人画现象影响了设立“画学”的目的及“画学”机构设置的一些功能,而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的“画学”,由于它的权威地位,其选拔宗旨和教育导向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一大批画家和文人意识到具有文人意气的绘画才是时代的要求,这使文人画的兴盛成为可能,并为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德性”与“道问学”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两条路线。元代理学家吴澄认为,朱熹与陆九渊在这一问题上虽有分歧,但仍有共同之处。在为学次第上,吴澄以“尊德性”为先,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基础。吴澄提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中庸之道。他以“发见本心”为“知”,以“固守本心”为“行”,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里体现出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目前,我国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正处于"百花齐放"的局面,用新课标加以衡量,会发现现行教材与新课标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我们应根据各校选择教材的实际情况,对所用教材进行适度处理.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衡派"的西学知识-思想资源是得自美国的新人文主义,并在现代中国引发一场人文主义文化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明显的非政治化倾向和道德秩序法则.相对于新文化-新文学运动而又具有反潮流倾向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2.
泰州学派以儒学民间化的方式展现了其对"阳明学"的超越。以往的解释多将这一超越归结为泰州学派的贫民情结与启蒙情怀。其实将这一超越解释为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儒学世俗化更为恰当。儒学世俗化应是儒学求得现代发展的根本导向,分析泰州学派如何借推动儒学民间化以追求儒学世俗化:在理论上为消解"天理"的神圣性而张扬"人欲"的合法性,在行动纲领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在传播方式上迎合百姓的信仰心理,可以为我们充分认识儒学世俗化对儒学现代化之意义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和谐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二十一世纪哲学及社会各界关心的主题。如今和谐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现代科学的多个领域,大有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独立科学的趋势。因此,建立"和谐学"不仅是深化理论研究的需要,对于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践则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15.
"科举学"研究与教育考试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举时代,科举成为整个教育制度的重心.科举对今天的教育制度仍有消极和积极的影响.由于科举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因而,"科举学"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门专学.主要研究问题集中在科举对现代教育及教育价值的影响;科举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科举与高考的比较与借鉴;科举与自学考试的比较与借鉴."科举学"研究对现代考试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脚词是明代八股文一种少为人知的异称.该文认为"脚"这个术语起源于宋代文章学,它是宋人分析文章的特殊术语,指一种具有并列意义的层次和结构形态."八脚词"这个名称透露出八股文与宋代儒学、宋代考试文体具有某种关联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切近时代发展的美学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美学课题.生态批评,作为西方悄然兴起的新的批评方法,可以看作是生态美学的实际应用,是生态美学理论扩展的有效手段.从当今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发轫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垮掉派"诗歌作品实际上是生态美学价值观的倡导与建构."垮掉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史耐德和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作品多次呈现出浓郁的东西方生态美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19.
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学会做人"既是时代对大学生群体的诉求,也是大学生群体自身成长的需要.承载着社会育人功能的大学,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多年“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传统的“工程图学”课堂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