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张为 《阴山学刊》2007,21(1):35-36
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其目的是把图像空间分割成一些有意义的区域。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医学图像处理中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可视化、3D重建、不同模式医学图像的配准和融合等。本文对近年来的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其医学图像分割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模式,主要包括反抗式、颓废式、温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相互文,封面图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政治图像的"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同时,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地外化和延宕。  相似文献   

3.
王青 《江海学刊》2013,(1):173-180,239
长期以来,在神话研究领域,大家秉承的乃是"图像证史"的观念与方法。然而,图像绝不仅仅是旁证,它本身就是神话的一部分,或者是神话时代最直接的史料。图像乃是可以和文献并行甚至高于文献的一个神话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运用着不同于文字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有着自己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段、象征方法和叙事原则。因此,仅仅是"图像证史"还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图像即史"的观念,将图像视为神话最重要的载体。如果一直将图像作为文献的附庸,神话学研究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算法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多模医学图像配准,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满足像素级的配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视频通信系统中,视频捕获与图像显示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为此对视频捕获的实现、YCrCb4:1:1格式到RGB格式的转换和图像快速显示的实时实现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Visual Basic是Windows平台中最常用的应用软件开发语言,窗口图像缩放、滚动是图像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等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基本功能。现介绍如何用VB5.0实现地窗口图像缩放和滚动技巧,供各位在各种语言系统开发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景观社会中包括三类图像:其一是有实际生活功用的产品图像——设计产品;其二是供视觉消费的大众文化图像——影视动画等;其三是担负社会批判使命的当代艺术——精英艺术。三类图像各有功用,产品图像与物质社会同步,通过调动欲望刺激消费;大众文化图像作用于大众精神生活,满足多数人的日常审美需求;精英艺术图像坚守人文立场,致力于理性精神和艺术本体价值的重建。仅有产品图像和大众文化图像的社会是不完整和有缺陷的,坚持社会批判立场永远是人类高端艺术的标志。精英艺术图像不是现实生活的美化剂,而是消费时代的警示器,它并非传统精英艺术的自然延续,而是反传统精英意识的新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9):62-66
图像是逻辑的、思想的表达,这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的核心观点。图像表现的是一个逻辑的事实世界,事实世界的图像语言是具内在逻辑的、必然的结构表达与形式表达,而非空洞的形式与虚幻的先验形式,也非写实描摹对象的图像。这些以逻辑、思想为意义表达的观点和认知方法,对解决当代图像世界出现的镜面化、表象化、娱乐化、低俗化、零碎化等问题,促进图像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曜 《社会科学》2002,(9):63-66
图像学在德国有很长的历史 ,以前只注重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因作关联性的分析。当今德国最著名的艺术史学者汉斯·白廷把图像学推进到艺术作品中的信仰内涵进行研究 ,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艺术史。他的研究已深入到图像再现范式与社会的信仰、仪式、语言、价值、社会组织的关系之中。图像是人们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人生的一种方式 ,表现着价值观。白廷的图像学不仅面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图像创造 ,而且还深入思考现代艺术图像的诸多问题 ,因而颇有影响 ,他也因此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0.
齐鹏 《河北学刊》2002,22(3):34-36
感性语言图像能唤起话语的力量,它在生命信息的沟通中极为重要。本文从东西方感性语言符号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艺术家作品的力量,说明图像具有最大视觉信息的能力。正如沟通专家所证明的:“非语言的信息较语言的信息强有力得多。”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图像学研究日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在图像学研究中,必须梳理三个关键词,即形象、文本和意识形态.形象是包括图像、精神、词语在内的一个家族谱系,分为外在的物理图像和内在的精神图像.文本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和图像交织在一起,历史的文本与图像总是相伴而行.在图像的背后,亦隐藏着意识形态的因素,并不是单纯地再现.只有搞清了形象、文本、意识形态三个概念,才能进行所谓的图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图像符号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符码,不同于传统的语言符号。对图像符号的解读就是对图像意义的追寻。在图像的迹象性、类比性和象征性的意义解读方面,其象征性最为复杂。图像的象征性是由一些具有社会文化性代码并对我们的解读起支配性作用的参数搭建而成的,因此,解读图像的方法会有很多种。图像传播意义的解读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就是对图像符号的一次社会性拆解。  相似文献   

14.
台湾图像诗产生于台湾现实生活 ,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探索浪潮中的产物 ,虽然只是一现的昙花 ,但它较之“千年一贯制”的古典诗歌 ,在话语空间与符号编码上作出了越轨式的突围 ,在我国台湾新诗发展历程中的功绩和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图像传播形式兴起较早,持续几个朝代,但在清朝中后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中国近代图像新闻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图像新闻传播的形式重新得到重视,图像新闻开始被用来记录社会现实、反映市民生活和针砭时弊.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年间,图像新闻发挥了记录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激变的多维历史断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国图像"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重文本、轻图像和重道轻器的双重挤压之下,徽州图像在徽学研究版图中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徽州图像的民间艺术色彩将徽学研究的重心下移至庶民百姓的寻常生活,这恰与来自徽州民间的文本形成照应,以形成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徽学研究新走向。这种走向意在发现古徽州先民所栖居的图像空间中,儒学礼教观念和宗法意识如何为制像所编码,进而影响徽州社会群体的精神世界和行为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社会科学》2022,(1):184-192
作为图像修辞程式化的意义生产装置,视觉借代的审美生成缘于其架设于两个图像文本的"间性"关系,它既可以以"植入"性结构来实现图像文本的跨场域叙事,也可凭依对图像文本的"置换"性改造赋予其新的叙事意指与审美性征。借代性视觉辞格的现代实践一方面归因于图像符号所指的"浮动"性以及"图—图"之间的互文关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技术媒介、"求真"化的审美理念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逻辑规约,由之生成的辞格范式不仅抵近图像修辞学中的深层修辞结构,对参照传统语言修辞进行视觉辞格谱系的构建以及推动当下图像修辞研究的纵深化衍进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刘涛 《中文信息》2003,(4):67-70
经过前面两期的讲座学习,相信读者朋友对图像预处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对图像进行平滑、增强等处理后,可以采用特定的方法获取二值化图像的阏值对图像进行分割,但是图像分割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对图像作分析和研究.就必须通过对图像中的物体(或区域)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来作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将在后续讲座中将讲述的模式识别的内容,但是在进行模式识别前,往往需要对于获得的二值图像再进一步进行处理,以有利与后期的识别工作;二值图像处理运算是从数学形态学下的集合论方法发展起来的.尽管它的基本运算很简单.但是却可以产生复杂的效果。常用的二值图像处理操作有许多方法,如腐蚀、膨胀、细化、开运算和闭运算等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读图时代里文学的境遇与使命。在这个图像甚嚣尘上的时代,文学似乎显得边缘化了,甚至有人认为,图像将会使文学消亡。然而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并非图像媒介所能够完全传达和满足得了的,文学的神圣性使它在图像时代尤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摄影对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君 《理论界》2005,(6):175-176
由于种种原因,摄影在文化中显得比较滞后。在我们关注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会重新体会摄影对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