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着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亟须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记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源泉,重点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机制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机制、优化社科资源配置等。  相似文献   

2.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体系 ,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崇 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所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开拓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 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篇重要讲话 ,科学地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针、原则、方向和任务 ,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 ,是新世纪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5.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光 《学术界》2012,(1):231-233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也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存在着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差异,具有轻重上的明显差别。健全组织机构,理顺隶属关系;进一步规范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行为,努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质量;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介听证会,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十分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社会责任〈br〉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唐永进 《四川社科界》2007,(4):16-20,10
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中央和四川省委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采取措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2004年,中央发出3号、省委发出13号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推动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国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总体的要求,指明了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指路明灯.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面向时代、面向现实、面向世界."三个面向"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而且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和水平的根本尺度。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  相似文献   

12.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此,总书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和"灵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作用、战略地位和面临的历史机遇,并深刻分析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大力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开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是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问题。要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贡献,并且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是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问题。要以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贡献,并且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描绘了战略目标,确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焦利 《理论界》2002,(6):5-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地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一、要增强新时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哲学社会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力量。大力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进入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与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崭新概括,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和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讲话还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资源"论和"三大特点"论。整个讲话蕴含着"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的思想精义,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吴凯 《理论界》2006,46(3):27-2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何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怎样,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成为众多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科学”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就社会科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求探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